小城镇道路绿化形式与植物配置探讨 ■河南省扶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侯俊杰 绿化建设特别是道路绿化作 为小城镇重要的基础设施,具有 美化街景、净化空气、减弱噪音、 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 等作用。道路绿化建设的快速发 展有助于改善城镇景观,全面提 升小城镇的精神内涵。 、行道树树种选择 行道树可以为行人遮阴,美 化街景,体现城市及道路特色。 选择行道树树种应从以下几方面 着手: (一)树冠整齐,分枝点高; 有较强观赏价值或花形、叶形、 果实奇特i花色鲜艳,花期长: 秋季观叶,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 (二)病虫害少,无污染;花、 果、枝无恶臭凋落物不污染环境。 (三)树木发芽早、落叶整齐, 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的乡土树种。 (四)耐修剪、抗烟尘、抗污 (一)枝叶茂密,株形美观, 花期较长,花多且显露。 四、革本花卉的选择 露地花卉一般以宿根花卉为 (二)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 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 染能力强,保护环境。 (五)树冠开张,主枝分枝茂 耐修剪。 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 (三)容易管理,耐烟尘,抗 点缀,不宜多用。 污染。 盛,叶片紧密,有浓荫。 (六)寿命较长,大苗栽种容 易成活。 五、道路绿化中行道树种植 河南应用较多的灌木品种有 设计形式 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红叶小蘖、 树带式在交通、人流量不大 树带式行道树种植是在人行道和 河南常用的行道树有法桐、 月季、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的路段可采用树带式种植行道树。 银杏、合欢、栾树、馒头柳、白蜡、 三、地被植物的选择 女贞、荷花玉兰等。 二、灌木的选择 北方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 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 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当地的气 的种植带,一般宽度1.5米以上,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 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 种植一行大乔木和树篱。如宽度 道绿带,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 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此外,很多 适宜,可以种植两行或多行乔木 方面: 低矮花灌木也可作地被植物应用。 与树篱,树下铺设草皮。 4 2 2: 0主1臻0 t.9 _儿NI1 l;Il EEf、JIN 扰,利于限定车速和保证交通安 小路。主路绿化常常代表绿地的 全。如果道路面积不宜布置5带, 形象和风格,植物配置应该引人 则可利用栏杆分隔,以节约用地。 入胜,形成与其定位一致的气势 其它形式按道路所处地理位 和氛围。主路绿化可选用高大、 置、环境条件特点,因地制宜地设 浓荫的乔木,其下种植大叶黄杨、置绿带,如山坡、水道的绿化设计。 红叶石楠等整形灌木和耐阳的花 七、干道绿化的植物配置形式 卉,节奏明快富有韵律,形成壮 一 _管理方便。缺点是当车行道过宽 ● 舅时行道树的遮阴效果较差,不利 小城镇干道分为一般城镇干 道、景观游憩型干道、防护型干 道等类型。小城镇干道绿化具有 组织街景、改善区域小气候的功 能,并以丰富的景观效果、多样 的绿地形式和多变的季相色彩影 响着城镇景观空间和景观视线。 小城镇干道绿化应在遵循生态学 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美学特征和 人的行为游憩学原理进行植物配 置。植物配置应根据地点的不同 体现各自的特色。 (一)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 配置 景观游憩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应兼顾观赏和游憩功能,从人的 需求出发,兼顾植物群落的自然 性和系统性设计可供游人参与游 赏的道路。植物应选择香樟、雪 松、水杉等高大乔木,林下配置 各种灌木和花草,绿地内设置游 憩步道,点缀各种雕塑和园林小 品,发挥其观赏和休闲功能。 (二)园林绿地内道路的植物 配置 园林道路是全园的骨架,具 有组织游览路线、连接景区等重 要功能。道路植物配置无论从植 物品种选择还是搭配形式(包括 色彩、层次高低、大小面积比例等) 都要比城市道路配置更加丰富多 样,更加自由生动。 园林道路分为主路、次路和 美的主路景观。次路是园中各区 内的主要道路,一般宽2米~3米。 小路供游人在宁静的休息区中漫 步,一般宽1米一1.5米。次路 和小路深入到绿地的各个角落, 绿化植物应丰富多彩,达到步移 景异的目的。绿地的次路和小路 一般蜿蜒曲折,植物配置也应以 自然式为主。沿路在视觉上应做 到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有遮有敞, 形式上有草坪、花丛、灌丛、树丛、 孤植树等。游人沿路散步可经过 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 在花丛中赏花。园路交叉口是游 人视线的焦点,可用花灌木点缀。 竹子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常绿, 清秀挺拔,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曲径通幽是中国传统园林中经常 应用的造景手法,可在绿地内或 道路绿化中应用。适宜作园路种 植的花木和色叶木有玉兰、桃、 樱花、海棠、红叶李、梅、合欢、 紫薇、桂花、丁香等。 (三)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防护型干道的道路绿化主要发 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降低噪音 的功能,兼顾观赏性。绿化设计应 选择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 噪音的植物,如法桐、白蜡、桂花、 夹竹桃等。采用的植物应由乔木群 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 过渡的形式,形成丰富的层次感, 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 201厦{1绿化 0.9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