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盘古开天地》课堂实录一-5
(播放课件,神话故事图片滚动出现“《黄帝战蚩尤》《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比较有名的神话故事,最后打出“让我们,亲近神话故事”的字样)。
(看着精美的图片,听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显得很兴奋!)
师:同学们,两节课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我想,留在我们脑子里边的一定是许许多多神奇的画面;留在我们脑子里的更有盘古的创造的精神(圈出“创造”)。其实《盘古开天地》这个神话故事也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用粉笔将“创造”和课题连上线),让我们也同样记住这些可敬的具有创作精神的劳动人民!下课。 张祖庆:
一、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拿到一篇课文,我们大致会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要编排在这一册、这一单元?这篇课文隐藏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哪些可能因子?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个相对深入的思考,我们便会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目标制定的过程,我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文本的特点
文本有什么特点?这是我备课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备课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研读文本,因为只有把文本研究深透了,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
从文体上说,这是一篇神话故事,神话故事属于民间故事的文学样式。有一个神奇的人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有一些神秘的色彩,是这类文体的共同特征。本文也一样,字里行间充满了想象的张力。
从结构来说。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条理非常清楚,前四段将盘古如何开天劈地,最后一段,总结了全文。课文第四段则采取‘总起――分述“的结构方式,将盘古倒下后的巨大变化写得精彩纷呈。
从文字来说。文章语言凝练准确,形象生动。尤其是第三段和第四段,更是将汉语的节奏感、形象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本文的魅力,体现在故事的神奇和语言的魅力上,两者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无论是语言的魅力还是故事本身的魅力,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和品味的!因此,我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提出了”
通过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的目标。这个目标,既有过程与方法的描述(想象朗读、品味语言),又有价值观的描述(感受盘古的创造精神,激发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的浓厚兴趣),更有知识能力的描述(初步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和故事叙述方式的独特魅力)。这个目标是本课教学的主导目标。同时,根据第四段课文的特点,我也设计了如下的目标:读懂“总起――分述”的段落,并能仿照课文第四段的句式练习说话。这一目标是总分段式训练的顺手捎带,也是让学生感悟神话之神奇的补充。
第二:学习的起点
制定教学目标,还有一个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对学情的把握。如过把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比做一次长长的旅行的话,那么,我们教师必须要随时了解我们的孩子从何处起步,他们在总体到达了什么地方?他们将继续往哪个点前进?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曾经掌握了什么和将要掌握什么,孩子已经有了哪些本领和将要练习哪些本领,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三上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比较强的识字能力,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抓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能力,他们有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还不能掌握抓要点复述课文。对于神话故事,他们还是第一次接触,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他们还会接触一些神话故事和其他类型的民间故事。因此,第一次亲密接触神话故事,教师不可草草过场,而是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让孩子初步感受神话的美好,进而在自己的心里种下一颗热爱神话故事的种子,让孩子对这种文学样式继续保持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因此,在目标描述中,我特意加了个”“初步感受”、“激发兴趣”的字样。是的只有孩子们对语文葆有浓厚的兴趣,孩子们才会快乐地享受语文。而对复述的要求,则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抓要点、用自己的话复述神话故事”,而不是“独立复述”,更不是“创造性地复述”。
第三:编者的基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