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土地资源的应用变迁

来源:华拓网


浅谈土地资源的应用变迁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的加大,城乡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有效监测土地资源应用变迁情况,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提供很大的帮助,本文对该技术在土地资源应用变迁监测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标签:土地资源;应用;变迁;地理信息系统

1 引 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載体;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作为生产生活资料的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强度;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则反映了土地利用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在数量、方式、强度、结构和趋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全面、客观地反映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土地利用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利用方式,为制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土地管理和土地规划提供依据。遥感技术提供巨大而丰富的信息源,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空间分析等功能;二者的结合有着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周期短、效率高、费用低等特点,在土地利用变化监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 土地应用变迁监测的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构建

2.1 特 征

监测信息管理资料库系统大致上可分为可分为管理信息系统(MI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两大部分,前者为管理资料库,后者为管理相关地理空间信息。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科技整合下的科学,其可进行系统资料的获取、储藏、复原、分析、图形展现与空间资料等,并以电脑为基础,进行空间资料的建立、存取、管理、分析、输出及展示,且可依据不同的决策环境及目的,在土地应用的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理信息系统其系统架构为系统操作与系统本身所组成。其系统操作则为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操作员、管理者、使用者、系统开发者、应用模块建立者等,目的是将地理资料以作储存以及编制的动作,且适时提供使用者、决策者及开发者。

2.2 硬件构成

就硬件而言,目前难度较低的土地应用监测,将全部信息存放在普通的个人电脑中已足够使用,且不致造成极大的问题。但对于难度较高的土地应用监测而言,则需要配置较高等级的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系统软件,这也会带来使用上的难度。就目前的地理信息系统操作来说,其最有效率的操作环境仍会受到监测层级、资料库大小与属性资料多少、资料管理方式拟定、使用者数量、电脑设备,以及软件需求等因素的影响,最后的决策将根据视其监测者的选择,来有效运用地理

信息系统技术来整合内部的资料。

2.3 软件构成

以软件来说,由于地理信息系统操作的高度复杂性,使用者界面应该尽可能的清晰、精致、简洁、直接,并且其指令的输入以及操作方式应采用下拉式菜单或是对话框及鼠标按键予以辅助。就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功能来说,大致上可分为五类。①图形资料制作与编修:传统的图形资料制作,均以人工绘制方式编制,不仅常出现错误、耗时且不易修改,以致于渐渐由电脑所取代。但将图纸数字化成电脑档案仍是一件相当费时且费力的工作,而这项工作也是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中的重要部分。②资料库管理:早期的图形资料管理,往往是使用各种的图纸,以致于一段时间后,常会面临纸张多而杂乱,无法轻松地做有效率的搜寻或查阅,并且需要占据空间来做摆放位置。使用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可以有效的运用资料库管理技术,进行多方位的整合性。③查询与显示:对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图形展示,是最基本的一项功能。该项功能可以显示出平面甚至是立体的图形,且可与资料库相互连结,进行多重条件且重复查询的动作。④决策与分析: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功能,可以应用资料库做各种数据的分析及决策(如统计回归分析),并且可将其结果以立体空间来进行展示。⑤土地监测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监测系统,可将其资料库及其图形资料展现于网络,且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服务器对使用者做使用者权限的限定,并且其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开发者可以经由网络对系统及软件本身做程序开发及软件变成等工作。

3 土地应用动态变迁的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拓展

地理信息管理系统在土地应用变迁中的应用,需要借助于监测数据的获取,因此仅有地理信息系统系统是无法独立完成动态监测工作,还需要借助于GPS技术及RTK技术进行系统的拓展,从而确保监测信息的精确。基本来看,对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拓展涵盖如下内容。

3.1 基本组成架构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应借助通过网络高速、宽频的数据传输技术,采用VBS RTK技术,构建起全国性e-GPS卫星定位基准网即时动态定位系统,并通过已构建完成的卫星定位基准站,每天24小时每秒钟连续接收GPS卫星资料,即时传回控制及计算中心,进行资料自动化处理后,在我国任何地区的任何地点只要GPS卫星接收仪同时接收5颗以上GPS卫星信号,都可以全天候经由整合封包无线电服务技术(GPRS)或其他无线上网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使用者需求,获得公分级精度等级的即时动态定位服务。

移动土地信息管理系统即时动态定位系统是一套完整涵盖广范围且可达公分级精度的即时性动态卫星定位系统,其基本组成架构分述如下:一是卫星定位基准网。卫星定位基准站的最佳构建间距以不超过70公里为原则,主要功能是连续接收GPS观测资料、连续通过网络将GPS原始观测资料即时传输至控制及计算中心。二是控制及计算中心。构建控制及计算中心服务器的目的为集中管理

各卫星基准站的GPS资料,其主要功能为连续进行GPS观测资料的品管、储存、处理与远端监控、连续计算产生区域性定位误差修正资料、组成VBS虚拟观测资料、通过行动电话GSM/GPRS及RTCM网络传输通讯协定(NTRIP),将VBS虚拟观测资料(RTCM格式)传送至移动站。三是移动站。采用虚拟基准站即时动态定位技术所须配合的基本配备,只要1组具有RTK解算功能的卫星定位接收仪、控制器及具有GSM/GPRS上网功能的PDA或其他相容的行动通讯设备,即可进行VBS-RTK定位解算,其作业流程为下载移动站GPS原始卫星观测资料并计算产生导航定位坐标、通过GSM/GPRS及NTRIP将导航定位坐标(NMEA格式)传输至控制及计算中心、联合移动站观测资料及VBS虚拟观测资料进行RTK定位解算。

3.2 土地信息管理的精度规范

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的作业项目,计有鉴定测量、分割测量、合并测量、未登记土地信息管理、坍塌测量、调整地形及界址调整测量、他项权利位置测量、更正检查有关测量等项目。而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的作业方式,是根据图根点、界址点位的数值坐标档绘制土地信息管理参考图,然后根据依据图根点的已知坐标反算与界址点间的夹角与距离,在实地以全测站经纬仪依据相关的图根点或界址点测定测量土地的界址点。数值法土地信息管理,实质上仅将原有测设计算的界址点坐标,复原测定于实地。

4 小 结

总体而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完善而庞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在土地利用变迁的调查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对调查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建库、分析等。为整个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便捷、高效的工作方式大大的缩短的工作周期。

参考文献

[1]何书友,王伟,刘明汉.GIS在城市信息建设中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02).

[2]薛丽霞,王佐成,赵纯勇.基于GIS的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过程[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