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其诗文亦有足称道者,特别是其文“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
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他的词作“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所未见”,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而他作为南宋朝廷大臣而写的一篇文章《议练民兵守淮疏》,则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对战争形势的精辟入里的深刻分析和鲜明而又具体的对策。这篇应用散文感情炽热,构思缜密,层层深入,有理有据,语言也精确、简洁。文章仅用了六百余字,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不枝不蔓,一气贯通,有情况、有分析、有措施、有预测、字字落到实处,质朴无华,明晓畅达。一位豪迈旷达的词人,根据不同的文体的需要,能够写出如此严谨、朴实的应用文,可见一位大手笔,在写作中是不能囿于一个狭窄天地中的,应该熟练地掌握几套笔墨,既有自己喜爱的体式,也能按不同要求写出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别类文章,就如同功夫高深的武术家,虽擅长一种兵刃,但对其他武器也能舞动一样。辛弃疾就是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体,从不同方面来表达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感情,反映出忧国忧民“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壮志豪情和以身报国的高尚理想。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这首先表现在他的词中,他不断重复对北方的怀念。另外,在《贺新郎》、《摸鱼儿》等词中,他用“剩水残山”、“斜阳正在断肠处”等词句讽刺苟安残喘的南宋小朝廷,表达他对偏安一角不思北
上的不满。胸怀壮志无处可用,表现在词里就是难以掩饰的不平之情。辛弃疾的剑
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那确是一把好剑。
当年你学成之后,驾骏马疾奔南下,匡扶宋室时,腰中佩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和耿京大哥意气相投,举酒起誓要将金人赶出大宋,要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案上放的就是这把剑吧?当年你率十八骑,夜闯金营,冲杀百里生擒害死耿京大哥的张安国时,手中挥的就是这把剑吧?它为什么这样锋利,斩尽一切不平,锐不可当! 在诗山词海中遨游了许多年,看过了李清照的莲舟,看过了李白的金樽,看过了李商隐的锦瑟,但最夺目的,还是你的剑!剑气中,我能觉察你那双充满愤怒和期待的眼睛。你说你把它失落了。失落在宝马雕车走过的路上,失落在满眼风光的北固楼,失落在斜阳草树边的寻常巷陌里,失落在你醉后靠着的老松树边上。然后你笑了,笑容有些惨淡。你说你的白发已经生了,你的悲愤已经平息了,你的万字平戎策也换作种树书了。为什么?为什么?是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吗?是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吗?是不经准备的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折断了你的剑吗?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的卢飞奔,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交给了我。就是那把剑!它锋利的剑刃是一种叫作仇恨的钢铁,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它宽厚的剑柄是一种叫作爱的材料,那是一个民族在被人践踏后的坚强和团结。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障碍、困难、或是危险,剑气都能直冲霄汉。就是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剑仍在,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一切爱着一方水土、有着自己尊严的人心中,作龙吟之声。 散文诗 辛弃疾
读你的清江水,读你的浩然正气,读你的民族尊严。
读懂你忧国忧民的愁思,读懂你以天下为自任的胸怀,读不懂你目光之外的迷惘。风流,原是碎人的淡淡忧伤。凭栏远眺的身影,凝重一回历史,丰润数不尽的时光。多少回梦千里沙场,多少次泪沾湿枕巾。金戈铁马如石如山,沉重压抑着你的呼吸。梦头,你呓呓低语,好男儿当上沙场,飞度关山,踏碎冰河,收复江山。可怜青山无数,民间早已被昏庸的朝廷搅的苦不堪言。一点点,一点点,怨言早已炊烟般四处飘散......郁孤台上,一声长叹,叹华发早上,叹大宋末路,你分明看清了一代王朝踉跄的脚步。天凉好个秋啊,天气已经有点冷了。
(清江水意指辛弃疾的千古绝唱《菩萨蛮》)把栏杆拍遍
你像夸父,更像一只飞蛾,以治国安邦、寻找光明为己任,不顾粉身碎骨,毅然决然地投向了南宋那堆熊熊烈火。——题记
是谁,在鹧鸪山里,断鸿声里,把流水叹尽,青山望断。
是谁,在寂寞楼头,烟柳断肠处,剑鸣镝中,四顾茫然。
是谁,在斜阳危楼,日暮江天里把兴亡看尽,把栏杆拍遍。
你曾以五十人之寡入数万人之敌营,生擒叛贼张安国,金戈铁马,快意平生。
你曾是山东大汉,却为江南游子,于蛙鼓声中,稻谷香里,举杯独酌,却是饮不尽的国仇家恨。
你像一块铁,时而被铸成最锋利的剑,刺向敌人的咽喉,时而被放入火中:扭曲、煅烧、淬火、锤打……
稼轩呀!真不明白,历史为什么总是让人把你那份朴素的责任心咀嚼的百味丛生,苦不下咽。
20年,整整20年的官场生涯,却足足有大小37次频繁调动,为什么呢?
“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竟然是因为你那份强烈的责任心!
宋神宗说柳永:“且去浅吟低唱,何要浮名。”他果真就去做了浪漫诗人。
可是你做不来,因为,在你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治国安邦,为南宋朝廷,更为天下黎民苍生。所以你每次被调动一个地方,都风风火火,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情:兴办教育,革除弊症,鼓励农业,发展生产——你以为鞠躬尽瘁就会得到朝庭的赏识、重用!
然而,你错了,南宋皇帝的昏庸已容不下你的正直。龙书案后黑暗的半径量不出民间疾苦的周长!
终于,你认清了一切,梦碎了,心碎了,志却未残——没有了“列舰层楼”,没有了“投鞭飞渡”,没有了“金戈铁马”——可你还有如椽之笔呀!
于是你血泪为墨,继续书写你的责任。
人民不会忘记你,历史不会忘记你。后生不才,愿为你填诗一首:
一心爱国英雄汉,南宋报国有稼轩。
干戈沉浮谁得似,汩罗江畔问苍天。
端午龙舟笑屈原,草了一生岂枉然。
栏杆拍遍志不残,留得余生仍呐喊
斯人寂寞——辛弃疾
柳还是从前的柳,娉娉婷婷地伸展在永丰园的春风里;燕子还是从前的燕子,轻盈地掠过宫门,飞进了寻常百姓的庭院。就连秀美的山河,也似没有丝毫的改变。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个不知疲惫的行人,倾尽一生之力寻找的,是梦中的桃园美景,是一个没有侵略、没有杀伐的山河。
好奢侈的愿望。词人注定要在漫长的旅途中,踽踽独行。 一腔热血,怎敌满朝苟且偷安之声?南宋统治者缩进了一个叫临安的都城里,若无其事地享受着这临时的安定,哪里看得到中原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又哪里看得到在金兵铁蹄下变得支离破碎的山河? 斯人寂寞。 马蹄扬起漫天的黄沙,号角吹落了最后一丝夕阳。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大漠上的景色总是雄奇而壮丽的。稼轩半醉,抽出宝剑,看着一串明亮的灯光在剑身上流动。帐外的勇士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牛肉。而军中奏起的战斗乐曲,更是像一根火把,在整个营地燃起了熊熊的烈焰。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大丈夫自当在国家危难之际,投笔从戎,将报国的忠勇当作行囊。稼轩换上战袍,平添一份豪气;策马奔驰,弓如霹雳弦惊。他仰慕李广,那个让匈奴惊魂丧胆的汉飞将军;他赞颂孙权,那个三分天下雄踞江东的吴国霸主。只是沧海桑田,英雄已逝。“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我不知稼轩是否真的拥有如卫青、霍去病般非凡的领兵才能,也不知他所期望的复国大计何时能够实现,我只知道这一句看似狂傲戏谑的话语中,蕴涵
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怀。是将军的白发,还是征夫的眼泪?
沙场磨练着人的意志,也让稼轩的词句中多了铁马金戈的豪迈气概。没有脂粉娇娃,没有红袖添香,稼轩的词却像一棵参天的古柏,傲然挺立。然而朝中的排挤,官场的黑暗,稼轩刚正的性格如何能忍?小人的几句谗言,皇帝的一纸诏书,便决定了他壮志难酬的一生。 有人说,辛弃疾不够洒脱,他在出世与入世的关口也曾踌躇。苏轼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潇洒!陶潜种豆南山,不为五斗米折腰,何等决绝!他何必,为一个不争气的南宋朝廷,奋斗终生呢? 但,这正是我所欣赏的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就是他的人生信仰!不论官场险恶,国势衰微,他始终挺直了腰身,为宋朝、为百姓、为天下而战! 喜欢稼轩的半阕〈〈金缕曲〉〉: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曾经的将门虎子,英雄少年,只因一次无法挽回的失败,被专横的武帝打上叛徒的烙印,亲人也惨遭株连。从此身陷胡沙,虽然归汉心切,怎奈有家难回,有国难报。想起李陵的遭遇,稼轩如何不叹?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仅凭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荆柯义无返顾地离开故土,开始了一去不复返的征程,白衣胜雪。易水、西风,荆柯用漫声的低吟相酬知己。想起刺客的决然,稼轩如何不敬? 杜宇声声,声声啼血。蜀帝杜宇,又有什么悲凉的往事?
如只是春归之恨,而不是人间恨事,又何必一再劝人归去?、 谁共我、醉明月! 词人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雁,交游零落,云飞风起。只有这皎皎明月,一直一直陪着词人酣然入醉,不离不弃。
稼轩真的醉了,醉得倚在树边。松树是想相扶吗?稼轩倔强地将它推开。不必、不必
相扶!
夕阳勾勒出长长的影子,斯人孑身上路。有的人,崇尚享乐之路,骄奢淫逸;有的人,向往悠闲之路,梅妻鹤子;有的人,钟情平凡之路,平平庸庸;而你,抛开了世俗之路,去体验戎场杀敌的悲壮,感受万民箭熬的苦痛,彰显自己气吞万里如虎的志向,另辟了一条辉煌之路。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年少的你,胸怀壮志。朝廷的腐败,金兵的入侵,百姓的痛苦激发了你的报国之心。你参了军,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意气,保家卫国。你,一个文弱书生,却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了救国救民的大“易水潇潇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沙场征战,你勇往直前;前路漫漫,你一笑而过。你决心走一条忠君报国之路 斜阳正在,烟雨断 抗金归来,你进入了仕途。你鞠躬尽瘁,欲将满腔热血洒朝廷。你刚正不阿,不肯向官场的黑暗妥协,一股正气冲霄汉。或许你的光芒刺痛了他们黑暗的眼睛,或许你的脚步惊醒了他们繁华的美梦,你遭到了排挤。 在这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却偏要背道而驰,不甘沦落。你将满腔报国之心化成笔下灵动的字符,昭示着自己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泱泱大气。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你六十六岁高龄时,得到了起用。当时朝廷正准备北伐。你为此竭尽全力,并告诫统治者审慎从事,不可草率用兵。但你的忠心遭到了猜忌冷落。你看到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你愁闷,却不消极。你仍一心希望抗金能够成功,发出“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的慨叹,你避开了那条归隐山林的路。在天朗气清的兰亭,仰观宇宙;在人杰地灵的滕王阁,登高作赋;辛弃疾,你躲开了世俗的眼光,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从而使自己的名字由一个符号变作了永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