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来源:华拓网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教学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必须备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备课标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教程中,随时要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我们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新的课程背景下,在教材及各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今天,对教学目标最有效的、集中的体现。 第二环节是备学生

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研究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知识能力问题、学习情感、习惯等问题,针对学生问题和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教师的教学着力点必须用在学生学习困难之处。 第三环节是备问题

教师的教学要有问题意识,教师为解决问题而教,学生为研究、解决问题而学,问题可以是科技、自然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是各种考试题。因为问题是学习的内动力,我们学习的知识、方法以及建立的价值观也为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第四环节是备教法

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切忌强行地让学生接受结论,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学生可做的应该让学生动手做,得出结论。

二、合理的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要实现三个维度的目标,我们可用如下四个步骤的教学过程来完成。

第一步是为什么要学习物理概念或规律

这是教学的起点,实现对学生的激趣,引导学生进入探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通过从自然、生活引出为什么要学,并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

第二步是如何探究物理概念或规律

这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会研究该问题的方法。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由于该规律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是概念多、易混淆,由于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没有感性认识,让他们直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往往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探究,不知道究竟探究什么。

第三步是分析论证物理概念或规律的本质、过程、方法及反映的价值观是什么

这就是要总结并进一步阐明该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本质,强化研究方法和价值观。

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不是单单通过知识传授所能实现的,教师必须主动地对新课标,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建构起自己对教学的理解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岭县腰坨子乡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