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阻大变形锚杆软岩支护巷道中的应用
来源:华拓网
能源技术与管理 doi:10.3969Q.issn.1672—9943.2012.05.018 2012年第5期 恒阻大变形锚杆软岩支护巷道中的应用 芮伟力 ,刘荣军2 (1.江苏广厦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006;2.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平凉744100) [摘要]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应力大,大部分巷道 工程均出现了严重变形破坏的现象,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基于巷道变形破坏 特点及原因,提出了恒阻大变形锚杆十 6 n1m压焊平网+反底拱钢砼+喷射C20 混凝土支护的方案,进行了合理支护技术参数的确定,从而基本上控制了巷道变 形,并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通过对试验巷道的监测,该支护方案能有效控 制围岩变形,实现了支护体与围岩的耦合,能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 [关键词]恒阻大变形;反底拱;非线性大变形 [中图分类号]TD3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_9943(2012)05 O46一O2 0引 言 工程软岩是指在工程力作用下能产生显著塑 性变形的工程岩体。巷道开挖后,岩体的原岩应力 状态遭到了破坏,引起应力重新分布,围岩将向巷 道临空面发生位移变形,围岩出现底鼓、顶沉,缩 变形破坏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底鼓为主的非对称特征。底鼓量占巷 道变形量的很大一部分,底鼓现象严重,底板的破 坏范围大,呈现出不对称变形特征。底鼓量平均 1 500~1 800 mm,破坏范围占巷道112左右。 (2)顶底板收缩严重的非对称特征。巷道表 帮等大变形特征。针对新安煤矿软岩巷道稳定性 控制问题,提出了对该矿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控 制对策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结合室内试验、现场地 质调查、数值分析等多种手段,提出了新安煤矿深 部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的方法。 面位移为加速一缓慢减速一恒速变形型。表现为 顶板偏左肩处呈破碎状剥落,下沉严重区域呈兜 状下沉状态。顶部变形的主要特征是顶板岩层发 生比较显著的相对错动位移和向内挤压。 (3)帮部严重鼓出并出现折帮。在非线性应 力作用下,岩层之间的软弱结构面处与岩层夹角 为钝角的帮部位置出现向上错位滑动或内挤,而 1 问题的提出 甘肃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徐州矿务 集团公司在甘肃省投资的全资子公司,由在建的 新安煤矿、崇信县百贯沟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项 目部组成。新安煤矿井田面积为4.51 km ,可采储 量约7 425万t,设计生产能力90万 ,设计服务 年限约为58.9 a。新安煤矿+535 m回风石门位于 夹角为锐角的帮部位置出现向下的错位滑动或内 挤。最大挤出量达到1 200 mm之多,且两帮多为 非对称内挤和错位。 (4)支护体失效数量多,力学破坏特征明显。 锚杆、锚索承载力较低,多出现拉断现象,锚杆、锚 索和金属网的破坏特点显示了支护体难以承受巷 道围岩的变形能力,以变形刚度和强度不协调为 主要特点。 矿区+535 m水平,巷道赋存于粉砂岩、泥岩、细砂 岩和砂质泥岩等岩层,各个岩层沿巷道的走向和 与垂直巷道走向方向均有约10。倾角,存在着膨 胀性软岩,复杂的地质条件等问题。巷道有严重的 底鼓现象,最大量达1 800 mm,两帮出现上折或 者下折,顶板出现较大的非对称下沉现象,围岩表 3支护设计方案 3.1 支护设计 根据新安煤矿+535 m回风石门的具体围岩 面的混凝土喷层有开裂剥落、钢筋网外露现象,部 分锚杆、锚索被挤出或拉断而失效。 地质条件,通过分析围岩变形力学机制和转化技 术,结合数值模拟结果,确定在新安煤矿+535 m 回风石门延长段采用新型恒阻大变形锚杆耦合支 护设计方案,在特殊地质地段(如遇围岩泥化严重 地段)对围岩注浆加固。 2回风石门变形破坏特征 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可知,新安煤矿软岩巷道 2012年第5期 芮伟力,等恒阻大变形锚杆软岩支护巷道中的应用 47 支护方案: (1)支护方式。恒阻大变形锚杆+ 6 mm压 焊平网+反底拱钢砼+喷射C20混凝土支护; (2)设计断面。半圆拱巷道,墙高1 600 mm, 拱半径(净)2 350 mm; (3)支护材料及参数。①锚杆:采用HMG一 500型恒阻锚杆,直径22 mm,长度为3 000 mm, 钻头选用直径35 mm合金钻头,锚杆间排距为 1 000 mm×1 000 mm,平行布置。锚杆采用树脂药 卷端头锚固,每孔采用1根CK2870(里)、1根 z2835(外)树脂锚固剂。②底板加固:采用 22 mm 螺纹网绑扎现浇砼支护,绑扎问排距为300 mm× 300 mm,单层钢筋网,钢筋搭接时搭接长度不小 于400mm。③金属网:采用 6.0mm压焊网,网片 尺寸为1 000mm×2200mm,网格尺寸100mm× 100 mm,网片搭接100 mm,网与网之间通过专用 联网器钩扣联结,连挠 间距不大于200 mm。④混 凝土: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内掺防水剂。 (4)方案断面支护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方案断面支护示意图 3.2施工过程设计 3.2.1初次支护 严格按爆破图表要求布置炮眼、安装炸药等 工作,做好光面爆破,确保有良好的成型,然后初 喷60 mm混凝土、挂网、安装长度3 m恒阻大变 形锚杆、复喷40 mm混凝土。 (1)锚杆施工准备工作。按设计图布置眼位, 并用手镐刨出眼窝,在钎杆上做好钻深标记;准备 好风管、水管及锚杆钻机等工具。 (2)恒阻大变形锚杆施工顺序。锚杆钻机试 运转;根据眼位,钻头放人眼窝后,启动手柄开关; 按设计的角度和方向钻进打眼,直至达到要求深 度;安装锚固剂,1根CK2870(里)、1根Z2835 (外)树脂锚固剂;用锚杆钻机将杆体旋进岩孔,然 后依次安装托盘、螺母。 (3)施工注意事项。点眼或打眼过程中,不准 用手直接扶或托钻杆和用手掏眼口的岩粉;打完 眼后,先停风后停水;安装锚固剂前须用压风将岩 孔内的岩屑清除干净;安装后,托盘应在喷射混凝 土面或岩面平整处,以使承载力均匀分布,防止压 力传递,造成锚杆产生弯曲应力;锚杆安装技术偏 差严格控制在《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要求范围内。 3.2.2第二次支护 在第一次支护的基础上挖底(三心拱,最低处 1 200mm)、绑扎 22mm螺纹网底板浇筑砼。 第二次支护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按设计要 求挖出三心拱面或用喷砼造面;钢筋距巷道底板 不低于200 mm;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400 mm; 钢筋在巷道两帮处进入墙里不小于150 mm;钢筋 十字交叉及搭接处必须用铁丝绑扎牢固;严格按 设定配合比搅拌混凝土,浇筑时必须采用震动泵 进行震动。 3.3+535 m回风石门延长段巷道支护效果分析 通过现场对巷道围岩位移量的监测,巷道施 工后的前4~20 d为围岩变形的急剧变形期;掘进 20~80 d为变形减缓期,围岩移近量逐渐减小并趋 于稳定;掘进80 d之后围岩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可以基本认定巷道在80 d左右已经趋于稳定。从 监测曲线来看,恒阻大变形锚杆+ 6.0 mm金属 网+底板钢砼+喷射混凝土支护从根本上控制 了回风石门延长段的非线性大变形,同时保证了 巷道全断面的稳定。 4结论 综上所述,无论在静压状态下还是在动压状 态下,恒阻大变形锚杆+底板钢砼+金属网+混 凝土支护方案通过对底板整体加固,底鼓量能够 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同时通过恒阻大变形锚杆 释放围岩内的部分能量,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实现 了支护体与围岩的耦合,能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 [作者简介] 芮伟力(1965一),男,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安 全工程师,毕业于淮南矿业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长期 从事矿山监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2—04—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