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 学年第 1 学期
专教
业研
部 综合部 室
课 程 名 称 设计素描 授 课 班 级 计18班 主 讲 教 师 匡显著 职
称
使 用 教 材 《设计素描》
双峰县职业中专学校教务处制
二○一四年九月订
教 案(首页)
课程 名称 设计素描 课程编码 学 分 课程 □纯理论课(A类)□(理论+实践)□必修课□选总计: 66 学时 课程性质 类型 课(B类)□纯实践课(C类) 修课 理论: 20学时 实践: 46学时 专业核心课:□是,□否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否 任课 教师 授课 对象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匡显著 专业班级:计18班 ①、《从素描走向设计》王中义、许 江编著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②、《设计素描》 吴华先译 上海人民美术美术出版社1985 ③、《素描·构成·表现》陈守义著 浙江人民美术美术出版社 2000 ④、《设计素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职称 教学 通过素描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造型观念,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体结构及空间透视原理和尺度 目的 要求 重点:①、让学生了解了解形体 透视、比例让学生对素描的其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 难点:①、在练习的过程中,准确理解理解 形体的空间结构与几何构 重点 难点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1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 知识要点:1) 设计素描的基本性质 2)通过学习,了解设计素描的发展规律。 课次 课时 安排 1 2 技能要点:设计素描与素描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步骤: 一、素描的定义及其特点。 设计素描的定义及其特点。 设计素描与素描的关系。 二、国外素描大师达芬奇、拉斐尔、丢勒、米开朗琪罗、安格尔素描作品欣赏,我国画家徐悲鸿、颜文梁、刘海栗素描作品欣赏,设计素描作品欣赏。 三、设计素描的意义和重要性。 四、素描绘画工具的简单介绍。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美术作品并讨论及交流。 课后分析与小结: 这是第一堂课,内容比较简单,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兴趣。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板书或旁注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 中外美术作品欣赏。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1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画素描所使用的工具及素描中线的表现方法 知识要点:1) 了解画素描的工及材料。 2)素描中线的表现方法。 课次 课时 安排 2 2 技能要点:掌握正确的姿势,用铅笔画好线。 教学步骤: 1、铅笔:美术铅笔的铅芯有不同等级的软硬区别.硬的以\"H\"为代表,如:1H、2H、3H、4H等,前边数字越大,硬度越强,即色度越淡;软的以\"B\"为代表,如:1B、2B、3B、4B、5B、6B等,数字越大软度越强,色度越黑;学生用铅笔一般是HB形,软硬适中.对於初学绘画的可从HB到4B中选择三种类型就可以了. 2、炭笔:炭笔的用法和铅笔相似,炭笔的色泽深黑,有较强的表现能力,是画素描的理想工具,用於画人物肖像尤佳.但画重了很难擦掉. 3、木炭条:木炭条是用树枝烧制而成,色泽较黑,质地松散,附着力较差,画完成后需喷固定液,否则极易掉色破坏效果. 4、炭精棒:炭精棒常见的有黑色和赭石色两种,质地较木炭条硬,附着力较强,可用可不用固定液. 5、橡皮:画画用的橡皮一般常用的有香型的较软的橡皮和可塑性橡皮,可塑性橡皮如同橡皮泥,用起来非常方便. 6、画板和画夹:画板和画夹都有不同的型号,大小可随自己的画幅而定,初学者选用590X440mm左右的为宜.画板比较坚固耐用,画夹则方便携带,是外出写生的好帮手. 7、画纸:画纸要选用纸面不太光滑且质地坚实的素描纸最佳(图画纸的质地较松软,初学者不容易掌握),素描纸的附铅性强,且质地坚实,可反复擦改不易损坏纸面. 一、握笔 1、画画的握笔方法是和平时写字有区别的.通常的握笔方法是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笔(如图1),小指作支点支撑在画板上(或悬空),靠手腕的移动来画出线条(如图2). 2、只在细部刻画时才会采用象平时写字的握笔姿势,但依然是靠小指的支点来移动手腕完成(如图3).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组织学生画各种线 教学后记: 学生兴趣很浓。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二)实物分析 实物讲解 板书或旁注 三)课堂作业 素描线的练习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一章 具象造型练习 课次 3-5 课时 安排 6 知识要点:1)透视 2)形体 3)比例 4)构图 技能要点: 坐姿,握笔,画线条,步骤,构图 一、透视的类型 透视有三种: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一点消失.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二点透视,即物体向视平线上某二点消失. 3、散点透视:散点透视也叫多点透视,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消失点,这种透视法在中国画中比较常见. 二、透视在绘画中应注意的一些特性 1、近大远小: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正确利用这种性质有利於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体积感,从而在二维的画面上来表现出三维的体积空间. 2、近实远虚:由於视觉的原因,近处的物体感觉会更清晰,而远处的物体感觉会有些模糊,这一现象在绘画中也经常用来表现物体的纵深感.事实上,在绘画过程中,往往会对近实远虚更加以强调.(另外应注意的是:并非在所有的绘画过程中都遵守\"近实远虚\"这一规则,在一幅作品中主与次的关系往往更为重要,主体物的实和次体物的虚是更好的视觉导向,这也是艺术优於现实的取舍和区别.) 透视图特点:离视平线或中线越远,面就看得越完全。 三、构图也叫布局(经营位置) 对於初学者,面对画纸,第一个问题就是画多大,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构图.对於初学者,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妨先画几张小稿,在小稿上大概画出对象的长宽比例及雏形,选出利用画纸空间的最佳方案,然后依据小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这是第一堂课,内容比较简单,但学生由于没有一点美术基础,在作业时有些拘谨,不敢画。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1)透视: 成角透视 平行透视 近大远小 2)形体:几何形 有机形 偶然形 3)比例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4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结构素描——正方体的画法 知识要点:1)巩固一点透视与两点透视 2)能准确的画一个正方体 技能要点:会正确的画一个正方体 课次 课时 安排 6 2 一、 透视要求 在平面里表现立体,原本平行的边或对线不再平行,而是向远处相交且消失。 如图: 数学 绘画 二、作画步骤: 1、构图:如何安排单一的物体入画(不能画得过大,过小,重心偏移等),选择画纸的方向(横放或者竖放) 2、比例:确定下笔,一个物体的形状都是靠其形状比例约束它的形状,能根据它的比例变大或者变小。 3、定点:先确定最容易确定的点或者线,再进行连线。 4、拉线: 5、调整: 如图: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学生写生石膏正方体 课后分析与小结: 透视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作业要观察,在表现时画准透视。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1课时) 1)一点与两点透视的规律 2)线的表现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优秀作品 三)课堂作业(1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正方体与长方体组合)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结构素描——球体的画法 知识要点:1)怎样画圆 2)怎样画椭圆 3)圆的透视规律 技能要点:能准确的画好一个球体 课次 7-8 课时 安排 4 圆球体与立方体相比较两者有着强烈的反差,圆球体的结构特征与立方体刚直的形态对立。完全是由弧形构成的,给人以柔美、圆润、含蓄而灵动的感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象均可以概括成立方体和圆球体这两种基本形态,也可以说立方体和圆球体是自然界中两种最基本的形态,两者的对立关系也完全符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矛盾着的统一体之中”的这一基本规律。矛盾着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是可以相互转让,方中寓圆,圆中有方,这两种视觉形象为我们认识世界提供了符号化的客观依据。 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圆球体的形体结构。如图1是概括了的圆的形体结构。 图1 圆球体 圆球体的结构关系,要比方体复杂得多了,为了便于了解我们还是要对圆球体的结构关系加以概括,便于理解其形态构造。如图2所示,是圆球体基本构造。 图2 圆球体的形体结构 圆球体的绘画步骤 ① 首先画一个正方形,画出对角线,找出一个交点为圆球体的圆心点,通过此圆心点作水平线和垂直线,找出圆球体外轮廓线与正方形相切的四个切点,(图3)。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作业能够观察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但在表现时眼高手低。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1课时) 1)圆的画法 2)椭圆的画法 3)圆的透视知识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优秀作品 三)课堂作业(3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画一个圆,再画一个椭圆,写生球体实物,例如篮球等)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结构素描——锥体和圆柱体的画法 知识要点:1)圆的透视法则 2)体积的意识 技能要点:锥体和圆柱体的画法 课次 9-10 课时 安排 4 教学步骤: 圆锥体和圆柱体有着近乎相同的特征,这两个形体实际上是立方体和圆球体的部分结构特征的组合体,其直线部分属于立方体的特征,而圆的部分又属于圆球体的特征,因而这两种形象特征的形体属于中性形体,如果立方体与圆球体是形象的两极的话,那么圆锥体和圆柱体就属于这形象两极的过渡地带。 图1 圆锥体 锥体的结构特征就是其底部的圆形向上逐渐缩小,最终到尖部消失,形成圆和两侧直线的结构特征。如图2所示。 图2 锥体的形体结构 圆锥体的画法 ① 画一个一点透视的正方形,作对角线求出中心点,再通过中心点作水平线、垂直线等辅助线,如图3-1所示。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圆锥体与圆柱体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表现时把透视画好。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1课时) 1)圆的透视 2)绘画步骤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优秀作品 三)课堂作业(3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画圆柱体与圆锥体组合) 2)讲评作业 调子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调子素描——正方体和球体的画法 课次 11-13 课时 安排 6 知识要点:1)明暗五调子及其表现手法 2)物体受光的明暗规律 3)明暗素描的绘画步骤 技能要点:会用明暗素描表现正方体与球体 什么是调子素描 ——明暗素描,以体现光影效果达到立体空间的素描表达方式 三大面和五大调子 如图: 图:实物 正方体画法步骤: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正方体与球体组合,指导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作业能够观察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但在表现时眼高手低。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1)明暗五调子 2)明暗素描的作画步骤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优秀作品 三)课堂作业(4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正方体与球体写生) 2)讲评作业 明暗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精细、超微局部刻画几何体组合练习 课次 14-16 课时 安排 6 知识要点:1)局部刻画 2)明暗关系 3)构图 技能要点:能完整的画一幅三个几何体组合的明暗素描 教学步骤: 讲授知识要点 看图片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步骤: 总结: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石膏几何体,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作业能够观察仔细,尽力表现。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1)局部刻画 2)明暗关系 3)构图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优秀作品 三)课堂作业(4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三章 精细、超微局部刻画练习 课次 17-19 课时 安排 6 知识要点:1)局部刻画 2)质感 3)肌理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讲授知识要点 看图片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作业能够观察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但在表现时眼高手低。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1)局部刻画 2)质感 3)肌理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4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课程 名称 明暗素描 课程编码 学 时 课程 □纯理论课(A类)□(理论+实践)□必修课□选总计: 学时 课程性质 类型 课(B类)□纯实践课(C类) 修课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专业核心课:□是,□否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否 任课 教师 授课 专业班级:计18班 对象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职称 教学 使学生掌握近距离观察和表达物体的方法,让他们体会改变视角而带来的全新的视觉效果 目的 要求 重点:①、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精细描绘技能,提高观察能力 难点:①、在练习的过程中,运用 多种表现手段对物体进行深入、精细、甚至超教学 微局部的描绘,把握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重点 难点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二章 对物体的质感和色度的练习 课次 20-22 课时 安排 6 知识要点:1)质感 2)色度 3)黑白灰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一)讲授知识要点 二)看图片 三)布置作业 四)指导学生作业 五)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有一定难度,需仔细观察对象,在作业能够观察到不同物体的不同质感,但在表现时眼高手低。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1)质感 粗糙 光滑 软与硬 2)色度 3)黑白灰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4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课程 名称 设计素描 课程编码 学 时 课程 □纯理论课(A类)□(理论+实践)□必修课□选总计: 学时 课程性质 类型 课(B类)□纯实践课(C类) 修课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专业核心课:□是,□否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否 任课 教师 授课 专业班级:计18班 对象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职称 教学 学生了解概念性、抽象性思维方式在造型中的作用以及与设计的关系,理解抽象造型的意趣,掌握由概念带动抽象造型的画面创造过程。 目的 要求 重点:、通过解构与重构等方法掌握物体由三围——二围——三围空间变化的造型途径方法 教学 难点:变形、夸张、象征、重构、解构,以及抽象造型等表现手法的理解 重点 难点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四章 概念性、抽象性造型练习 课次 23-24 课时 安排 4 知识要点:1) 抽象性思维方式 2)解构与重构等方法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讲授知识要点 看图片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比较有意思,学生兴致很高,作业完成不错。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1课时) 1) 念性,抽象性思维方式粗糙 2)解构与重构等方法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3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课程 名称 设计素描 课程编码 学 时 6 课程 □纯理论课(A类)□(理论+实践)□必修课□选总计: 学时 课程性质 类型 课(B类)□纯实践课(C类) 修课 理论: 1学时 实践: 5学时 专业核心课:□是,□否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否 任课 教师 授课 专业班级:计18班 对象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职称 教学 引导学生在素描观察中注重自己感兴趣的点,并将其表现到画面 目的 要求 重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使用独特的视角。 教学 难点:优秀作品的构成、色调、表现手段进行分析。从而悟出优秀作品构成图式 重点 难点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五章 发现素描 课次 25-27 课时 安排 6 知识要点:1) 观察角度 2)构图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讲授知识要点 看图片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比较有意思,学生兴致很高,作业完成不错。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2课时) 1) 观察角度 高与低 远与近 2)构图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4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课程 名称 设计素描 课程编码 学 时 4 课程 □纯理论课(A类)□(理论+实践)□必修课□选总计: 学时 课程性质 类型 课(B类)□纯实践课(C类) 修课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专业核心课:□是,□否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否 任课 教师 授课 专业班级:计18班 对象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职称 教学 通过对形体的认识和理解,尤其是对现代艺术的新认识,从而理解和分析形体的内在结构,学会由繁到简的表现形体。 目的 要求 重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使用独特的视角。 教学 难点:结合自己的作业对中外优秀作品的构成、色调、表现手段进行分析,从而 悟出优秀作品构成图式,找出自己的差距。 重点 难点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习题多样化练习、形体演化练习 课次 28-29 课时 安排 4 知识要点: 1) 类似手法练习、替代手法练习、 2)平面化手法几何装饰手法、黑白灰构成手法、 3)打散重构手法、夸张想象手法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讲授知识要点 看图片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比较有意思,学生兴致很高,作业完成不错。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1课时) 类似手法练习、替代手法练习、平面化手法 几何装饰手法、黑白灰构成手法、打散重构手法、夸张想象手法 板书或旁注 二)操作 1、让学生走出画室,在自己的身边、在校园中、在宿舍里、在街道中、 在自然界中有意味的形式。并通过自己创意性的思维将自己所收集到的素材组织成一个画面。 三)课堂作业(3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课程 名称 设计素描 课程编码 学 时 4 课程 □纯理论课(A类)□(理论+实践)□必修课□选总计: 学时 课程性质 类型 课(B类)□纯实践课(C类) 修课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专业核心课:□是,□否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是,□否 任课 教师 授课 对象 基本 教材 和主 要参 考资 料 专业班级:计18班 ①、《从素描走向设计》王中义、许 江编著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1992 ②、《设计素描》 吴华先译 上海人民美术美术出版社1985 ③、《素描·构成·表现》陈守义著 浙江人民美术美术出版社 2000 ④、《设计素描》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职称 教学 通过素描的系统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树立明确的造型观念,理解和掌握形态分割与重组、同形异构、意象抽象语言 目的 要求 重点:①、启发学生独特的思维和观察事物的方式 难点:①、认识和理解,是学生能在画面中安排好形体与形体的相互关系,处理教学 好画面的主次虚实关系,能将画面的要素作新的构成安排 重点 难点 设计素描 课程教案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授课时间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授课方式 □理论课 □讨论课 □实践课 □习题课 □其他 (请打√) 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具象造型练习形态分割与重组、同形异构、意象抽象语言 课次 30-31 课时 安排 4 知识要点:1) 形态分割与重组、 2)同形异构、 3)意象抽象语言、 技能要点: 坐姿,握笔,画线条,步骤 教学步骤: 讲授知识要点 看图片 布置作业 指导学生作业 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相互讨论,老师点评 教具及教学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图片欣赏 实物分析 作业和思考题: 摆放两组静物 学生写生 课后分析与小结: 内容多且重要,学生作业情况还可以。 第 页
教 学 内 容(含时间分配) 一)基本概念及理论知识(1课时) 形态分割与重组、 同形异构、 意象抽象语言、 板书或旁注 二)实物分析 欣赏并分析实物 欣赏大师作品 三)课堂作业(3课时) 1)学生作业 老师指导 2)讲评作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