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第四章多彩的光一
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
目录: 狙击知识点 狙击考点
狙击知识点
知识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___直线__传播的。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可以用光的_直线传播来解释。
8
2.光在__真空_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也取_ 3.0×10_m/s。
知识点二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__同一平面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__两侧__,_反射_角等于入射_角。
2.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作__ 镜面反射 __。但一般物体表面都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作_ 漫反射 __。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它们发生了__漫反射 ___。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_正__立的__虚_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_相等___;像与物大小__相等__;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垂直__。
知识点三 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物质__斜射__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向通常会_发生偏折_,这种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光从_空气_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__同一平面内__;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__法线__两侧,折射角__小_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增大_____。
3.在折射时光路是___可逆__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大__于入射角。
知识点四 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_光的色散_现象。
2.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___红__、__绿_、__蓝_三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三种色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都可以通过这三种颜色适当混合而得到,因此这三种颜色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狙击考点
考点一 光的直线传播
【常考角度】 光的直线传播
例1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
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
【思路点拨】 利用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变式训练:
1.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C )
A.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2.骑行是一种时尚的健身运动。如图所示,图中骑行者影子的形成是由于( C ) A.光的反射 B.光的色散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二 平面镜成像 【常考角度】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
命题角度❶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例2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应选取两支外形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2)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3)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 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在玻璃板后放一光屏,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说明 。
(5)实验过程中,小滨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小滨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思路点拨】
(1)实验时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5)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成像,所以仔细观察时,会发现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 【自主解答】 (1)相同 (2)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60 不变 (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5)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解题技巧】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确定像的位置是关键,为了确定像的位置,用另一支蜡烛和像重合,这是等效替代法的利用。
注意: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关键操作
命题角度❷ 平面镜成像特点应用
例3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 m。
【思路点拨】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结合图示,先求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然后减去被测者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即可得到答案。 【自主解答】 4.2
变式训练:
3.小明同学身高1.80 m。家里装修时要在墙上安装一个竖直的平面镜,为了能从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平面镜的最小长度应为( C )
A.30 cm B.60 cm C.90 cm D.120 cm
4.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 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如图甲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装置:将一可沿ON折转的白色硬纸板ABCD_垂直__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可在ABCD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
一个目的是探究_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__。
(2)如图乙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实验中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
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从而确定像的_位置 _,同时,比较像和物的__大小_关系。
考点三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常考角度】
(1)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2)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命题角度❶ 光的反射现象
例4下列成语所反映的情景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水中捞月 B.坐井观天 C.一叶障目 D.海市蜃楼 【思路点拨】
(1)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2)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 镜成像。
(3)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自主解答】 A
【解题技巧】 此题通过几个词语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反映的物理情境,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注意:三种光现象及其辨析
(1)区分三种光现象的关键是从“介质”入手
命题角度❷ 光的折射现象及规律
例5有经验的渔民都知道,只有瞄准鱼的下方才能把鱼叉到,如图所示。下列四幅光路图,能够正确说明叉到鱼道理的是( )
【思路点拨】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 【自主解答】 C
【解题技巧】 观察水中的鱼时,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光将远离法线进行偏折。无论是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还是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升高的虚像。
变式训练: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C )
6.一束光在空气与某透明物质的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其光路如图所示。界面上方为__空气__(选填“空气”或“透明物质”);反射角=__ 40°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