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引渠首鱼嘴工程区河势演变分析及整治措施

来源:华拓网
2010年第4期 (第38卷) 黑龙江水利科技 No.4.20l0 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 ̄ology of Water Conservancy (Todal No.38) 文章编号:1007—7596(2010)04—0036—02 北引渠首鱼嘴工程区河势演变分析及整治措施 马国栋,李玉鹏,李晓丹 (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黑龙江安达151400) 摘 要:分析了北部引嫩乌北渠首工程鱼嘴工程区的江道演变情况,江道演变对渠首引水的影响,以及采取整治措施后的效果。 关键词:北部引嫩;渠首工程;鱼嘴工程;江道演变;固床 中图分类号:Tv147 文献标识码:B 1 鱼嘴工程及其作用 成该段河床严重下切,并在左岸形成一深坑,河床的严重下 ^ 1.1鱼嘴工程简介 切造成了同级流量的水位下降,鱼嘴工程分水能力降低,从 鱼嘴工程位于讷河市拉哈镇三江口,拉查公路西侧,长 而使引渠的引水能力降低。鉴于此种情况,我处于1992年冬 1, 70 m,首尾高差2.35 m,是重要的引水工程。为确保引水工 季对鱼嘴工程区鱼脊线的进12130 mJJn高延长,其目韵是恢复 程的安全,自1979年以来就开展了对鱼嘴工程区河床变形 鱼嘴分水功能,增加引渠的来水量。 的观察及测量。观测布局为:1979年自鱼嘴末端向上游垂直 于鱼脊平行布设观测断面8个,后为观测需求,增设4个横断 面,总计12个横断面。本部测量是以鱼脊为中心,以纵向中 心线为零点,分别向左右两侧延伸,左侧是渠道部分,右侧是 江道部分。一号断面设在鱼腮,纵向每10 m设一横断面,即 相邻断面间距为10 m,每年汛后测绘该区域江道地形一次, 分析本区河床变形规律。 1.2鱼嘴工程位置 鱼嘴工程平面位置见图1。 1.3鱼嘴工程作用 鱼嘴工程区是渠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冲淤变化 对分析河床水文演变规律、研究江道工程河势变化的原因及 特点、预估发展趋势并对治理方案的进一步探讨都将起到重 要作用。 图1 鱼嘴工程平面位置示意圈 2鱼嘴工程区演变分析 】 随着鱼脊线的恢复再加上无坝引水的特点,在鱼唇部位 从历年观测资料分析来看:1992年以前鱼嘴工程区渠道 的鱼脊线高程恢复到173.55 m。该部位的工程恢复,使原来 部分总体表现为冲刷,尤其是鱼脊线进口的30 m范围内,造 的引水和分水条件都发生了变化。原工程的引水口在凹岸 [收稿日期]2009—09—14 [作者简介]马国栋(1976一),男,黑龙江安达人,工程师;李玉鹏(1978一),男,黑龙江安达人,工程师;李晓丹(1980一),女,  1黑龙江讷河人,助理工程师。 一36— 马国栋,等:北引渠首鱼嘴工程区河势演变分析及整治措施 的偏下游,与水流的方向夹角25。,来水经过该部位时,由于 有弯道环流作用使靠近凹岸的水流深、急,泥沙又少,这是河 流弯道的固有特性。而该工程的引水121设在弯道中心偏下 游处,这里的环流作用比中点处的更为充分。由于河流弯道 的这个特性,决定了引水口进水能力强的这个特点。同时又 因为闸门属于控制出流,一般闸门放水流量多控制在20 m /s 第4期 为6.5%,引水分流比降低了3.0%。引水的急剧减少,阻碍 了北引工程效益的发挥。 4鱼嘴工程整治措施及效果 4.1整治措施 鉴于该引水条件,2008年年初对江道上固床进行了整修 左右,而引水口的进水流量大于闸门下泄流量。因此,引水 段就产生了雍水。而上游水流又直受渠道雍水的顶托作用 和鱼嘴工程束水能力强等因素的影响,故迫使大部分弯道水 流经鱼嘴中下部斜流下泄,因此在此处又产生了人工环流。 而这部分下泄的斜流又受到上游正面水流的不断拥挤冲击 作用,控制了强大的斜流范围上延,使斜流界限基本控制在 鱼唇部位。水流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鱼嘴工程区河床就是 逐年受到冲刷,拦沙坎也逐渐被破坏。 1992年对该部分工程的恢复(但没有对拦沙坎进行恢 复),使水流条件发生了改变,弯道环流作用不再突出明显。 而该段上游的江道继续逐年下切,大量的泥沙不再随着环流 和斜流的作用向鱼嘴的外侧下游移动。此时,大量的泥沙先 是堆积在破损的拦沙坎的前面,达到一定程度后泥沙就开始 由该部位向鱼嘴工程区渠道部分的下游移动,随着时间推移 在鱼嘴和引渠交接段形成了淤积,导致该段的河底高程抬 高,继而导致整个引渠发生淤积。 从2002—2006年的实测资料分析来看,鱼嘴工程区的渠 道部分总体表现淤积,但主要还是发生在鱼嘴工程区与引渠 的交接处,淤积高度为0.30 m,最大淤积高度为1.20 m。其 发生淤积的主要原因是上游河床的严重下切,而导致大量的 泥沙被水流挟带到该区域,渠道雍水的顶托使水流流速降 低,大量的泥沙便淤积在该区域。 3 鱼嘴工程区的演变对引水的影响 鱼嘴工程区的淤积,导致该段河床的抬高,进而是比降 降低,水流流速减小。该段上游河床又是逐年下切,当低流 量的时候,水位必然降低,在二者的作用下,导致引水量减 小。通过近几年对渠道引水量的观测发现:当大江来流量为 200 m /s时,2002年引水分流比为9.5%;2006年引水分流比 加固。主要针对原固床潜坝进行加高,壅高鱼嘴工程区江道 水位。主要采用堆石坝体形式,外罩格宾网;上下游坡比分 别为1:2和1:3,两侧护坦;坝体顶宽4 m,高程173.20 m。固 床的整修加固将改变现有鱼嘴工程区演变对引水带来的影 响。 4.2整治效果 固床整修加固后,通过1 a中对工程运行的观测,进行了 各项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水文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见 表1。证明了渠道引水流量的增加主要原因是固床整修加固 后恢复了其抬高引水口水位的功能。根据资料统计,2008年 全年引水量3.492亿m ,较2007年的2.4亿m 增加了  表1 整修加固前后引水流量关系统计表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固床的整修加固,调整了引水 121处大江主槽的流速场分布,提高了引嫩取水口引水流量, 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引嫩工程的引水效益,  参考文献: [1]魏永霞,王丽学.工程水文学[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 社,2005. [2]王树文,赵福忠,刘大伟.北引渠首引水I:1上游江道段演变对 引水的影响[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1):45. [3]黑龙江省引嫩工程管理处讷河所水文站.引嫩工程管理处讷 河水文站观测资料汇编(2002~2006)[G].讷河:黑龙江省引 嫩工程管理处讷河所水文站。2006. 一37— 45.5%,同级流量引水比增加了6.15%。保证了引嫩工程的供水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