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七年级质量调研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本试题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
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 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题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用0. 5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18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譬如(p 1 ) 菌子(j U n)
. • B.销蚀(sh 1 ) 弧形(h u )
• .
C.伫立(zh u ) 憎恶(zeng)
. • D.吞噬(sh 1 ) 一摞(1 u 6 )
.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 • •
马嵬坡 以身作责 A.累赘 B.陡峭 C.合拢
)(3 分)
挑逗(t i a o)
.
闷热(m e n) .
矜持(j T n) .
愧作(zu 0 )
.
)(3 分)
忧心忡忡
.
血气方刚 .
诲人不倦 .
怏怏不乐 .
(zh d ng) (xu e ) (hu 1 ) (y a ng)
群蚁排衙 珊珊来迟 如释重负 甘之如饴
百叶窗 挡箭牌 并蒂莲
语无伦次 仙露琼桨 海市蜃楼
D.妥帖
3. 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 •
A. 春天一到,人们迫不及待地出门踏青,到大自然中享受如沐春风的乐趣。
• • • • B. 老张最近不但失业,又生了一场重病,真是祸不单行啊!
• • • •
C.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 • • • D. 他毕业后来到贫穷落后的家乡任教,一年到头兀兀穷年,奉献自己的芳华。
• • • •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 • •
A.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B. 扶贫干部黄文秀鞠躬尽瘁,用青春热血诠释了新时代不怕困难、奋勇当先。 C. 新时代有着新挑战,中国青年要自觉践行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为避免民众不生疑虑,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 5.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3 分)
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开始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①,花瓣左右 对称,向外弯曲, ②。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 ③。
A. ①好像在说着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羊角辫 B. 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羊角辫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好像在说着悄悄话的小姑娘 C. ①好像在说着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羊角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 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②好像在说着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羊角辫 6.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 古代人们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C. 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工(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 D. 儒家经典的“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二、(33 分)
(一)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共9分,每小题3分)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7.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灵:神异
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鸿:大 调:协调
)(3分)
• •
A. 有龙则灵 B. 惟吾德馨 C. 谈笑有鸿儒
. D. 可以调素琴
.
8.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有仙则名
• • B. 无案牍之劳形
♦ • C. 可以调素琴
• D. 无丝竹之乱耳
• ♦
然则天下之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以我酌油知之 • 止增笑耳
9. 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
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本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 “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情趣之高雅。 C. 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10〜12题。(共8分)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②。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③。”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 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D :让人欢笑。④屐(ji):有齿或无齿的木 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0. 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两处)(2分)
• • •
匡衡勤学 而无烛 邻舍有 烛而不逮衡乃 穿壁引 其光。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
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3分) (三)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14题。(共7分)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注释】①一天:指满天。②睛湾:晴日中的水湾。③野水:郊外的水。
1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提示: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
A.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忧愁抑郁的情绪。
B. 第一句写满天秋色给晴天的水湾带来了丝丝寒意。这句写得很笼统,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C. 第二句切题写放眼瞟望,具体写山,但又将远近高低重叠的山一一囊括进诗。
D. 第四句以“忽\"字领句,与第三句的“闲\"字相对应,使景更加突出,也带出了诗人后来眼前
题卡选择题区域的对应题号后】
所看美景。
14. 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诗句“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所展示的画面。(4分)
(四)根据原文默写
15.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共9分,每空1分)
① ______________ ,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②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 O ③ ______________ ,自缘身在最高层。 ④ 黄梅时节家家雨, _______________ O ⑤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杜牧《泊秦淮》) (龚自珍《己亥杂诗》) (王安石《登飞来峰》) (赵师秀《约客》) ?(纪日勺《河中石兽》)
⑥ 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艰难,敢于攀登泰山极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 是:
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景物描写蕴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O 三' (7分)16.名著阅读。
但当A ______ 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 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 见了。A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 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1) 以上文段选自 ___________ ,该书作者是 _______________ , A处的人物是 ____________。(3分)
(2) “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请简要叙述该片段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该情节表现了 A怎样
的性格特征。(4分) 四、(3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19题。(共11分)
芦苇花的精魂
扶云
① 芦苇花随风飘逸,那一片片的风景,摇曳在家乡的冬春季节。
② 我站在芦苇荡旁边,眼看、心感,总觉得芦苇花有一种说不清的精魂在那里飘拂。真的,很少有植 物的花带给人这种感觉,即便是飒飒秋菊也要输给芦苇花。秋菊还是带有些艳的颜色,芦苇花的朴素与柔 细像极了母亲,历经沧桑,还是那般亲切,她浑浊的老眼透溢出慈祥的光芒。
③ 芦苇花内里,最深邃的那份情感,魂系着芦苇荡的仁心雄魄。细想下去,天地造芦苇,这苇却 不尽是干瘪,虽然它腹中空洞,却诠释了 “空也是富有\"的极妙哲理。这也许有些难懂,“空”与“有”本 是相反的两极,怎么能搞在一起?但及待芦苇抽出了芦苇之花,我才真正懂得芦苇的气质 心那般 空,爱是这般厚。
④ 芦苇的心间呀,盛着一片天,它怕这个天太空寂,慢慢捧出充满质感的芦苇花。这花似人生的彻悟, 在黄叶与绿叶中间绽放一种白发苍苍的弧度美。
⑤ 我心中不由一惊,没有什么比这样的画面更让人感受到冬野之真味了……有什么植物能把毛茸茸的 花,撑过一个又一个清冷的黄昏,与寒冬深情地去握手,你来说一说?请不要讲,潇潇冷雨打沧桑, 呼呼寒风吹断肠。整个芦苇荡,已然跨越清冷,不知是芦苇花温暖了残阳,还是落日渲染了荻花 美。
⑥ 我想起一个女性朋友,在遭遇身体误诊、丈夫背叛、失去女儿的苦难后,她的心没有灰暗甚至死去, 却用自己的爱去温暖一个又一个孤儿。她说,在爱中学会爱,自己很像一捧芦苇花。我听后,在泪眼模糊 中,突然感到了芦苇花人性的甜美。
⑦ 这让我想起患渐冻症的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线坚守,同为 医护人员的妻子感染了病毒被隔离治疗,他说:“我怕得哭了。”当时,分身乏术的张定宇不能陪在 妻子身旁,有时一连三四天都看不上妻子一眼。谈到自己的渐冻症,张定宇却没有半点害怕。但他说,在开 车去看妻子的路上,自己害怕得哭了,心里怕失去她。所幸,妻子感染后已经康复。
⑧ 就像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一样,张定宇的双腿已开始萎缩,全身会慢慢失去知觉。他对时间 特别敏感,因自己的身体会渐渐被这种罕见的病魔“冻''住。他曾说,自己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一 定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⑨ 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 拉 出一片片暖意。一点点在我的心扉展开,似有一个声音在呢喃和诉说,一点一点地将生命的抗争用 毛笔在天地间一笔一画地写着、写着,像慢镜头一样。每年三月烧芦苇做草木灰,触目即是的芦苇花 颜将不复存在,过去的艰涩和荣光只有芦苇根知道。
⑩ 有人说,秋天芦苇花开了,就意味着生命光华铺射,那便是高峰闪现。内心质朴的人们,一直把芦 苇花装在心头,阳光不断透过指缝进入瞳孔,似乎新苇在眼前努力地生长。
17. 文章以芦苇花贯穿全文,为何在第②段写到菊花?请简要分析。(4分)
18.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3分)
初春依然挺立的芦苇花,像张定宇一样,如同一面面旗帜,站在芦苇荡的那头遥遥照耀而来,拉出一 片片暖意。
19. 本文题为《芦苇花的精魂》,请简要概括芦苇花的“精魂”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共21分)
老书店的气味
① 我习惯在出差去的每一个城市里寻找老书店,哪怕只是进去看看。
② 这类书店通常没有多少顾客。灯光暗淡,陈旧的木制桌凳,简单摆放在角落,内饰装潢陈旧。店员 也大多是中年人,从来不会过分热情地招呼人。当你询问“有没有……(书)”的时候,店员会抬起发黄 的眼白,神情木讷地看你两秒,摇摇头说“没有”。
③ “没有”,是我在这样的书店里听到最多的答案。最新的书,最火的书,某某排行榜上的“黑 马”,店主统统都不进货。好像在拥挤的地铁站里永远慢半拍的人,在这个急匆匆的时代里,固执地守着
• • 这个城市的温嗷与静默。
④ 但我走进这样的老书店时,往往也不是为了买书,只是因为想念老书店里的气味。也不是全然的书 香,那一抹草木香气里,总混杂着淡淡的樟脑或艾叶的味道。因为通风不佳,常常还有一种略带滞涩的尘 土味儿,尤其是在夏天,被毒辣辣的阳光一蒸,那一股陈茶的味道就尤其明显。我有两三个暑假,都是在 这样的老书店里度过的。那时我才上小学四年级,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去逛书店。
⑤ 当年的书店从来不让顾客在店里看书,稍微站得久一点儿,就会有店员假装整理柜子,在你身边转 来转去,偶尔遇到脾气暴的店员,还要催上一句:“你都看半天了,到底买不买? ”
0)有时候为了看完一本书,我们得像老鼠躲着猫一样,时刻留意着店员的动向,不停地转移阵地,直到
店里的人越来越少,再也没什么可作为掩护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在心里默念两遍看到的页 码,再等待下一个周末,直奔这本书而去。
⑦ 那时我正在看《海底两万里》,正看到鹦鹉螺号卡在冰山里差点窒息的关键时刻。因为过于担心尼 摩船长的命运,以至于我忘了自己的处境,等一双大手把书从我手里抽走的时候,我才发现面前的店员。
⑧ 她背着光站在我面前,高大的影子把我整个罩住。我在那一片影子里看到她皱着眉头,把手里的书 来回检查了两遍,粗声粗气地问我:“你看这个?看得懂吗?”
⑨ “看得懂,这书可有意思了,是海底历险呢。” “这种课外书,你爸妈不会给你买吧? ”她又 顿了顿手里的书,像是在掉掉看不见的灰。“嗯。\"我瞬间没了底气,蚊子般地应了一声,硬着头皮
做好了准备,迎接她的吼叫或数落。可她却把书塞回了我手里,依旧没什么好声气:“拿着书过来看,
没见这儿光有多暗吗,小小年纪就想近视眼? ”她指给我的位置是她收银台长凳的另一端,“去看你的书 吧,要是有人问,你就说我是你大姨。”
⑩ 于是我成了那家老书店的常客。那个暑假,和那之后的两个暑假,我在那条长凳上消磨掉了很多个 白天。吊扇吱吱呀呀地在头顶转着,书香味、棹脑香味、她身上肥皂的香味,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尘土气 息,氤氯在我的周围。
⑪后来我上了中学,学校里有阅览室。工作后,我可以眼也不眨地买下自己想看的书。如今有了更方
便的电子书,随便一部手机都能变成图书馆。
⑫我再也没有见过她,那个假装是我大姨、让我坐在她身边看书的女人。我再也没有时间在老书店里
消磨一整天,再也闻不到那老书店里的气味,再也没有感受过摒弃一切芜杂和浮躁,让人温暖安谧的隔世 感。
⑬我再也没有看过那么多书了……
20. 文章以“老书店的气味\"为题目有什么好处?(4 分)
21. 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6分)
(1) 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3分)
• •
灯光暗淡,陈旧的木制桌凳,简单摆放在角落,内饰装潢陈旧。
(2) 结合语境,赏析第③段加点的词语。(3分)
好像在拥挤的地铁站里永远慢半拍的人,在这个急匆匆的时代里,固执地守着这个城市的温嗷与静默。
• •
22.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我再也没有看过那么多书了……\"的理解。(6分)
23.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第④段的作用。(5分)
五、(60分)24.按要求作文。
在迷茫彷徨时,总有人为你指明方向;在收获成功时,总有人为你加油喝彩;在严寒冬日里,来温暖。点亮成长路的或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或许是一件难以忘怀瞬间,或许是一个人,一本书……
请以“你点亮了我成长的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① 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除外),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需要,可用“XX ”代替,否则扣分; ③ 不得抄袭; ④ 不少于600字。
你带 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