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版)
7、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法宝妙点:
1、分析文章题目:标题中往往包含一些表明感情立场的词语。
2、分析文章的主要向容或重点部分:由主要向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会在开兴或结尾当中直接抒发感情。
3、分析文章中的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中主要人物的某些议论,往往包含作者的心声。
4、分析修辞手法:用美的还是丑的事物来类比描写对象,往往就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5、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归纳需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概括,后一部分是作者写作目的的说明。
A级 夜的舞蹈
夜姑娘左手提起了黑蓝色的裙角,右手高举着墨扇,翩翩地跳起舞来。
沉重的明珠嵌在她薄衫的四周,半圆的发环上还镶着一颗大珍珠。
她在不停地舞蹈,那些明珠一闪一闪地闪出的光照耀着头上的珍珠,有时明珠被扇儿遮住了,露出时,便益发亮得刺目了。当她左顾右盼时,一丝丝的柳条轻轻地落入池中了,
1
一朵朵的花儿偷偷地穿过竹篱了,但她未看到的地方仍是黑暗和沉寂;当她抖弄衣裳时,一阵阵的轻风送她袖中、裙里的香气到百合身上、荷花身上和夜香花的腋里,更布满了园里林间;当她斟酌脚步时,夜莺奏着美丽的歌声,能言的鸟在旁边喃喃地诉说她跳着怎样和谐的符节——呵,一切都催人入梦呵!
于是夜姑娘微微地笑了,笑声荡漾在林边,林里的叶儿也哈哈地笑了;睡眠中的鸟儿被惊醒了,也互相问了一两声是什么消息。
跳舞的夜姑娘实在倦了,便和衣卧在银灰色闪着海青光的帐里。呵,于是世界上的切都开始讲夜的美丽,一如剧场里一幕结東后的嘈杂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重( ) 益发( ) 和谐( )
2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文中作者由景物产生了联想,说说下列事物哪些是作者想象的,哪些是实际的?
①夜姑娘 ②裙角 ③墨扇 ④百合 ⑤发环 ⑥荷花 ⑦轻风 ③夜莺 ⑨明珠
写实:
想象:
2
4、文中第一、二自然段 “夜姑娘”的服饰、 ,第三自然段运用三个“ ”的排比句式分写“夜姑娘”的舞姿、神态、动作和脚步,第四自然段写“夜姑娘”的 ,最后一段写“舞蹈” 。(选择填空)
A.总写B.结束C.舞姿。D.“当她……”E.笑
5、这篇文章的作者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 的手法,描绘了夜晚美丽的景色,表达了 之情。
B级 熊猫与山民
四川崇庆县城(今崇州市)西北的苟家乡,重峦叠嶂,云雾缭绕,莽莽苍苍。离苟家乡20多千米的岩峰村栅子,住着15户人家,周围箭竹丛生,是大小熊猫的天堂。
熊猫们自认是山民的老朋友,经常(不请自来 串门访问),到居民家里(不请自来 串门访问)。因为“友谊深厚”,进得屋来就不讲客套,自己动“手”翻箱倒柜,看看主人给它们准备了些什么美味佳肴。有一回,一只熊猫在一个山民家“酒醉饭饱”之后,还美美地睡了一觉,然后顺“手”将一只小板凳带回山坡作纪念,为它的生活添上一点现代的文明。熊猫们也是炭夫、药夫的朋友,它们常(照顾 光顾)炭夫、药夫放在野地的炊锅,遇上可口食物,也帮忙吃一些。当然,对这样的“小偷”,山民们只好(付之一笑 怨天尤命)!一天,两只熊猫突然朝正在玩耍的孩子快步走去,小孩子吓得哇哇大哭,其实熊猫并无恶意。孩子走后,它们东张西望了一会儿,便大摇大摆地向树林中隐去,留下了一场 (恐慌 虚惊)。
浩瀚的苟家乡的林海是宁静的,但又是十分热闹的。除大小熊猫外,金丝猴、扭角羚、
3
豺狗等也出没无常,黄雀、杜鹃鸣奏不绝。每当猕猴桃挂满枝头的金秋时节,常可看见成群结队的金丝猴拖儿带女,或嬉戏于林间,或小憩于岩石上晒太阳,吃野果。但它们胆小羞涩,一遇见情况,便像荡秋千一样,眨眼工夫便消失在茫茫林海之中,使你望林兴叹!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意思。
东张西望( ) 虚惊( ) 鸣奏不绝( ) 嬉戏( )望树兴叹( )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第二自然段中“友谊深厚”一词上的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强调,指友谊非常深厚。
B.表示否定,意思是好像友谊深厚,其实不是友谊。
C.表示引用,引用别人的话说明问题。
(2)本文题目的特点是( )。
A.以事命题。B.以人物命题。 C.以动物命题 D.以人物和动物的关系命题。
4、用“ ”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词语,然后说明这种环境有什么特点。
4
5、用“/”给第二自然段划分层次,并用小标题概括每层要点。
6、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