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供应链管理现状与对策

来源:华拓网
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要:马丁·克里斯托弗[1]教授在他的著作《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一书中写到:“在21世纪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市场竞争将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施供应链管理,成为中国企业迎接挑战的一把利刃。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整个世界的紧密联系使得企业管理者面临着全球性市场竞争环境,要想取得竞争优势,仅靠单打独斗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的不同的产品,都有不同的竞争特性,如何根据竞争特性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对企业的战略制定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只有少数大企业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发展和完善企业供应链,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性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我国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市场竞争、供应链管理模式

当今世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迫使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走向合作,达到缩短交货期、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水平满足用户的目标。供应链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合作模式,已成为企业界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1.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供应链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物流学,70年代发展为物料需求计划。进入80年代后,迈克·波特在“五力”模型中揭示了企业和它的供应商、竞争者、替代者、产业潜在进入者及顾客之间的对立和竞争,许多企业采取了对其它企业的投资、兼并、控股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加强企业对原材料、制造、分销和销售全过程的控制,

使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增强各个业务活动阶段的利润。但是面对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信息不能完全共享的局势,使企业在经营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方面没有大的突破。80年代中期以后,在工业发达的国家有近80%的企业放弃了“纵向一体化”,取而代之转向了供应链管理这一“横向一体化”经营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互联网的推广标志着进入了一个新的供应链时期——供应网络时代。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供应链管理注入了活力,使得供应链成员可以超越信息障碍,而更强调本身的战略合作问题。供应链的未来更强调合作伙伴关系、以顾客为中心、基于信息技术,朝着敏捷化、虚拟化、全球化、绿色化方向发展。[4]

1.2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意义

在新一轮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中胜出的将是那些协同运作、为顾客提供更高价值的企业合作共同体,竞争优势也不只是单个企业所拥有的,而是整合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所形成的综合能力。供应链管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供应链中各业务的综合运作,对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业务流、价值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合理地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从而达到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一种管理方法。[2]

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经营与运作模式,它为企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取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了系统的管理思想,它的出现将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并放弃旧的经营模式,通过战略思想的提升和经营模式的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赋予新的内涵。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将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的所有业务环节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使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通过优化的供应链变成增值的产品来满足顾客的需求。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消除内部

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与此同时,通过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以及合作的加强,可以减少供应链上的不确定因素。所有这些,对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强企业竞争优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我国企业供应链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高效供应链管理迄今为止仍很少见,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企业规模小,市场体制不健全,企业各自为政,实行自产自销自采购,流通环节多,成本高。

我国目前的供应链管理还处于比较传统的、原始的、后勤学级。企业内的采购、生产、销售、运输等部门各行其是,功能独立,缺乏沟通和协调,企业与企业之间、生产与流通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共享和有效的协调机制。结果造成生产与流通各环节不同程度的脱节,产品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库存量大,国内企业很难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这种形式显得更加紧迫。[3]

因为我国独特的国内经济环境及长期形成的企业内部管理特色及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导致了一些不同于西方的问题,以下是具体分析:

1.产品不规范。在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目的之一就是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手段,有效协调链上各节点企业行为,整合资源,形成整体优势,而产品的原材料至产成品到最终消费品必然采用标准化形式则成为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企业生产制造的产品缺乏规范性、标准化程度低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2. 各企业间未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也成为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一大障碍。在以往低层次的竞争当中,企业间形成一种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企业关系。

3. 信息传递比较滞后。建设物质技术基础设施,是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硬件保证。已有的信息反馈系统不外乎一些财务、统计报表及指标,且偏重于事后分析,反馈不及时,致使决策失误增多。[6]

4. 管理不规范化。各实体企业在内部实行画地为牢的管理模式,企业内部各车间、班组条块分割严重,利益趋动的短视化行为明显,难以形成强劲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之间亦无法形成统一的宏观调控系统。管理机构庞大重叠,效率低下,没有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8]

3对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思考

1. 建立产品构件化体系。在产品不规范化这一问题上存在着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原有的企业设计生产体系不重视标准化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大量产品非特质化差异明显,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第二,民族产品独有的特性导致产品标准化存在一定困难。如我国许多城镇居民偏爱中式快餐,常州的大娘水饺、陕西老孙家泡馍等已形成独特的中式快餐连锁店。由于配方独特而形成的竞争优势难以量化、规范化、标准化, 致使产品品质不稳定,难以量化考核。

构件化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构件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品组件化。各产品可分拆为不同标准化组件, 以适应大规模生产、分工细化的要求。第二,制造过程,服务过程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可组装而成,这样就可以以低廉的成本装配出不

同形式的产品。设计的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过程亦应采取模块加工方式,这样就可以方便地进行移动和重组来支持不同分销网络的设计。

针对民族食品等问题,可以选择功能性产品战略,借鉴麦当劳、肯德基等西方公司的经验,通过产品的设计、特殊工艺、特殊配方、品种的减少及固定化使食品的创新性转化为功能性竞争,精确定位产品的差异性。并选择效率性供应链,采取低成本、大批量、标准化,来获取利润。同时,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已成为必须,因为构件化及功能性产品的竞争要求完善的产品测量标准及参数。通过多年经验的积累,准确地测量及大规模地抽样检测以制定完备的指标体系并使其具有可行性,还可以用其来规范市场,并带动国有产品冲出国内市场,减少进入国际市场的摩擦阻力,缩短市场导入期。

2. 建立战略性动态企业联盟。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集中在制造商———供应商这一层面,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客户这一整体供应链上的考核缺乏战略性组织观念。

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之间的关系,在选择战略伙伴关系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之前,首先应审慎地定位本企业所要建立的供应链类型并依据所选择的供应链类型选择合适的战略伙伴,在这一过程中应一是不断修正已有的不合适的伙伴关系,淘汰不利于供应链成长的重复多余及不可信赖的伙伴。对相关战略伙伴进行培训和投资,改进已有的合作伙伴关系,更好地建立双方信息资源共享的合作交流机制,在频繁的接触中增进信任感,要注意选择适合的战略伙伴之后应以契约的方式固化双方之间的这种关系。此外,监督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3. 现代通信及电子信息系统的使用

信息及时及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供应链的协调运作建立在各节点企业高质量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因此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离不开迅速、及时的信息技术的支持。[7]以沃尔玛为例,它的电子信息通信系统是全美最大的民用系统,第一个发射使用自有通信卫星,使用商品条形码和电子扫描器实现商品从进货到库存、送货上架、售出全过程的实时跟踪。在80 年代末开始利用EDI 与供应商建立自动订货系统,并在1990 年与1800 家供应商实现电子数据交换。我国企业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及电子数据交换等新兴商务手段亦只是处于摸索阶段。供应链管理离不开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如SCM、WMS、ERP - Ⅱ贸易管理软件等。[5]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并加快国内商用通信卫星使用步伐,加快电子商务建设,各企业应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及时更新产品信息,可以建立自身的信息系统,也可以建立企业间信息系统及第三方信息管理平台来实现企业间信息共享。

4. 供应链管理不规范是因为我国企业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理论界探索较少。随着供应链成为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之外的企业第三利润源,越来越多的经济界人士、学者、企业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进行了供应链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

(1) 在时间上,根据现代产品的规范化特点,重新设计企业生产流程,使产品尽量在靠近最终用户的时间点完成,以利在最后时段内完成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制造,采用延迟制造,定货采购、定货生产、定货装配等模式。

(2) 在空间上,结合降低成本策略合理选择供销伙伴,使商品在最快的时间内以最低成本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3) 在方式上,为实现供应链管理,快速反应市场要求,引入J IT(即时服务) 、QR(快速反应) 、ECR(有效客户反应) 、ERP(企业资源计划) 等先进管理思想。

4结束语

总之,从现在企业的发展来看,竞争焦点将从比规模转向比供应链管理效率方面,谁的供应链反应快、效率高、成本低,谁将在竞争中取胜。今后中国企业的竞争不单纯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只有我们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认真分析市场环境,抓住机遇,用新的思想,实施新的战略,全面构建国内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才会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向世界500强之列驶进。

参考文献

[1] Martin Christophe.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出版社,2000

[3] 陈仁保,崔强.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浅析[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004.

[4] 陈一男.论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现状文件综述[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12.

[5] 李鹏.榜样—国美向沃尔玛学习供应链管理[D].西安:西北大学,2008,26-40

[6] 刘建芬.供应链管理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

[7] 李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5

[8] www.myzhiku.co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