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来源:华拓网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生物组 任丽卿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新课标可以看出对学生实验技能目标大大提高,不仅包括以往教学大纲的基本技能目标,还包括科学探究技能,要求学生不仅会动手做实验,而且要向科学家那样思考和研究问题。新课标创造性的将以往隐藏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技能充分挖掘出来,在高中阶段大力培养。那么怎样提高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通过实践研究我得出以下几点:

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课前的理论讲解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后才走进实验室。如“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包含两个操作目标:(1)提取;(2)分离。那么不同的操作便有不同的原理,提取和分离的原理分别是什么?先让学生弄清楚这个问题才介绍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

2、做好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实验教学和一般的授课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节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实验还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结果。因此课前的准备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2.1 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计划》,并将每个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负责老师等项目一一列入表内,季节性强的实验要打好时间差。必要时对实验内容进行调整:推迟或提前。

2.2 适时地科学地准备好实验材料

选择生物实验材料要因地适宜。如“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所需的菠菜在我们海南地区不如地瓜叶常见、便宜,而且用新鲜的地瓜叶做材料实验效果极佳。获取实验材料的方式可以由实验老师及时准备,也可以发动学生采集和培养。发动学生参与采集和培养不但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获得对生物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的感性认识。

2.3 精心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

教师在设计实验教学程序时,应认真构思好学生观察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现象、失败的原因要尽可能考虑细致,尽可能多设置几个“为什么”,以激发学生思维。另外,不能单为完成某个实验而做实验,应全面系统地分析实验目的,操作要求,实验步骤等。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避免出现学生无事可做的时间空挡,以提高教学质量。

2.4反复演练,做好示范操作

教师实验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每个实验教学前,教师应按课本的实验要求,认真做几遍,使自己的实验操作规范、熟练。在演练中还要研究和摸索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实验成败的关键,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验中及时提醒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成功。在这次实验课之前,作为教师,我不仅自己先操作几遍,还培

更多资料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养出兴趣小组长,带领他们先于其他同学操作,探究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对全班的实验课堂更有把握。

3、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实验完毕后往往答不上产生现象的原因和实验的结论,如果对他们缺乏必要的严格训练,一堂课下来,教师会弄得疲惫不堪,学生在嬉戏中一无所获。实验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时间,因此更应下大力气抓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课堂中充分发挥实验小组长的管理能力。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问题存在的原因。

4、正确指导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

在实验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指导,指导得法与否,是实验教学成败的关键。实验证明,让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培养好实验助手或实验小组长,让他们在实验中协助教师指导好本组的其他学生,使教师能集中精力辅导学生。

总之,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尝试变教师讲解为学生尝试,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激趣导入”、“学生尝试”、“师生研讨”、“归纳总结”、“应用发散”五个部分,每个活动都让学生分组操作、讨论,同学之间互帮互学,真正把时间让给学生,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习效果得到及时的反馈,这样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的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由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只起到一个组织者和顾问的作用。充分准备,加强组织和引导,是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