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固耦合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储层出砂预测中的应用
来源:华拓网
秘臻蠢趁 流固耦合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储层出砂预测中的应用 张晓斌’ 李素芹’马丹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山东青岛 266580 2.长庆油田第五采油厂【摘 要】本文介绍了储层中岩体(即岩石骨架)与孔隙中流体相互耦 陕西榆林718600 DennisCoombe等人建立了稠油冷采的动力学一地质力学耦合模 合理论的发展过程,并就该理论在储层开采过程中出砂预测方面的具体应 型,该模型包括多孔弹性、塑性介质中的力学方程,流体流动的连续性 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对解决储 方程等,对储层孔隙中可动砂的运移速度等进行了估算。 层生产中出砂预测等一系列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I关键词】流固耦合;发展;储层出砂 在国内,董平川等人将B0it理论推广到多相渗流和岩体弹塑性情 形,并针对油、气开采问题,在已有流固耦合数学模型及其有限元数值 模拟的基础上开发了储集层流固耦合数值模拟软件,并应用到了石油工 引言 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中。 流固耦合理论是渗流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等多门学科交叉生 冉启全等人首次用固相质点速度为耦合变量,建立了弹塑性储层中 产的力学分支学科,是研究地下储层中流体与岩石骨架相互作用的一门 小变形条件下多相多组分渗流耦合模型,且得到了数值解,并在石油工 科学。近年来,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复杂的石油工程问题解决的需要 程一些领域中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等,流体耦合理论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薛世峰等人建立了非混相饱和两相渗流与空隙介质耦合作用的数 1、地下流固耦合理论发展概况 学模型,并推导了用解耦方法建立的有限元计算格式。随后又建立流固 近年来,随着实验状况和计算模拟水平的发展,流固耦合问题在理 耦合形式的出砂定量预测理论模型,并应用有限元数值解法定量分析 论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由简单的单相渗流发 与出砂过程相关的岩石结构变形、地层渗透率变化等参数。展到复杂的多相渗流,由基本的单一孔隙介质模型发展到更为接近实际 中国石油大学的孙辉博士,研究建立了基于流固耦合形式的出砂预 油藏状况的双重(空隙一裂缝)连续介质及拟连续或非连续的裂隙网络 测模型,并开发了有限元程序计算软件,实现了疏松砂岩油藏动态定量 介质模型;由固相介质弹性小变性的假设转为研究更为接近油藏实际的 出砂预测,且该软件能对不同防砂方式进行评价,为工艺参数优选提供 非线性本构关系(粘弹性、弹塑性、蠕变);数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改善 指导。 了对理论模型的评定和求解能力。 3 结论与建议 关于流体与固体相互耦合的研究,最早来源于Terzaghi关于饱和 本文介绍了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在储层出砂预测中 土的一维固结的研究。通过研究饱和流体的可变形多孔介中的流动一 的发展与应用的过程。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流固耦合理论及其在储层 变形问题,提出了有效应力原理。该公式在岩土力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 出砂预测中应用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出砂预测模型的建立等方面等方 用,迄今仍是研究岩体和流体相互作用的基础公式之一。 面都得到了完善的解决。但是,由于流固耦合问题是强非线性问题,若 Blot将Terzaghi的一维有效应力理论推广到了三维,研究了各向变 要得到模型的更加精确的解,还需借助于更完善的渗流力学、数学理论 形材料的变形特征与储层中流体压力的相互作用,在对材料变形、流体 等及更加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流动规律及可压缩性等各方面进行了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经典 的三维固结理论,给出了解析型的计算公式,奠定了流固耦合理论研究 的基础。 随后,Savage将Biot理论发展到了各相同性的弹性孔隙介质中, ZLenkowwicz在考虑了非线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的Biot理论。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Verru ̄t进一步发展了多孔介质骨架与 其中饱和的多相渗流之间相互耦合的理论模型,在连续介质力学的基 础上,建立了Euler型多相流体运移和变形孔隙介质耦合的理论模型。 2.地下流固耦合理论在储层出砂中的应用 储层开发中,生产井的出砂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流固耦合问题:流体 质点不仅要在储层这种多孔介质中发生流动,而且会对储层的岩石骨架 施加载荷,使得岩石骨架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使之产生变形甚至破坏 脱落,而脱落的部分颗粒会随流体进行流动,对流体质点的渗流规律造 成影响。 按照耦合机理的不同流固耦合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流固耦合现 象只出现在流体相与固体相的交界面上,耦合问题是由两相耦合面的 平衡关系在模型中体现;二、流体相与固体相相互重叠,耦合问题要通 过微分方程在模型中体现。在地下储层流固耦合问题中,储层岩石骨架 参考文献 与其中流体相互叠加,属第二大类。 [1】薛世峰,全兴华,岳伯谦等.地下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应 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储层出砂预测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需考虑 用.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4(2):1 09-1 1 5. 出砂机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选用不同的控制方程、应力一应变本构关 [2]郭衍茹,练章华,魏臣兴等.气井的流固耦舍渗流场分析【J】.断块 系、质量守恒方程、本构方程等。流体相与固体相的相互耦合作用是通 油气田,2012,1 9(4):48I-484. 过控制方程体现,在描述流体相的控制方程中要有体现固体相影响的 项,在描述固体相控制方程中有体现流体相影响的项。 【5】董平川,徐小荷,何顺利.流固耦合问题及研究进展.地质力学学 报,2001,5(i):1 7--26. 在国外,Yaflong Wang等人提出了模拟储层中流体流动的全耦合 【4】薛世峰,马国顺,于来刚等.流固耦合模型在定量预测油水井出 模型,对储层出砂量等进行了估算。该模型给出了储层中流体流动的连 砂过程中的应用.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54(6):750--754. 续性方程和运动方程,模型中的岩石骨架的体积应变(或位移)满足莫 尔一库仑岩石弹J眭屈服准则,储层渗透率的变化 ̄tKozeny-Poiseuille或 Carmen—Kozeny关系式确定。 ’张晓斌(1 987.1 2-),女,山东省潍坊市,在读研究生,现就读 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