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教学制度规范
现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的教师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
备课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保证,是整个教学活动中起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的常规要求有:
1.备教材。深入领会大纲精神和实质,研究教材的体系安排、知识范围、知识要点、具体要求,明确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内容,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2.备教法。在备好教材、确定课堂教学类型之后,要研究、确定实施教学所采用的具体方法,特别要考虑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3.备学生。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备课的座右铭,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学最佳时间的教学密度、完成教学任务,又要从学生的基础出发顾及可接受性。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4.备课必须有教学实施方案——教案。每学期要在开学初写出全面的教学计划,每个单元又要写出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目的要求、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课时分配等。每节课又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时间分配、板书设计、练习和作业等)。
5.要求教师周前备课。即一周前开始准备下周课程。要在上课前两天就写出教案,前一天准备好实验器材和教学用具,演示实验应课前熟练完整地操作一遍,以免课堂上出现不应有的情况。
6.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做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
班级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
7.校长、教学教研处主任、教研组长有权查阅教师的备课教案。
上课(课堂教学)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阵地,是传授知识、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基本技能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培养良好思想品德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必须以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
2.在学校教学中,课表具有法律的性质。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课表上课,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教师需要临时调课,应提前一天到教务处申批。因病或事而请假,需经教务主任批准,并由教研组安排代课教师或由班主任安排处理。
3.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上课前一分钟必须在教室前等候;不早退,不得随意提前下课或随意离开课堂;不拖堂,不侵占学生的课间休息时间,严禁上课开手机。
4.讲解必须正确、清楚,内容严密、丰富、有层次,中心明确、重点突出、难点透彻,要精讲、分讲、研究教学方法,采用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但要学生学会, 更要学生会学,注重能力培养、思维品质的优化。
5.掌握教学信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敏锐观察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弥补知识和技能的缺陷,上好每节课,
达到每堂课质量过关、谋求最佳效果。
6.教学不只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要有语言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教态的艺术。
语言要清晰、规范、精练、准确、鲜明、生动、形象、风趣,富有启发性和吸引力;板书要清楚、工整、正确、精练,布局结构合理,能体现讲课重点和教学发展过程;教态要严肃、自然、亲切、大方、穿着整洁、站立讲课,体育教师上课要穿训练服、田径鞋。
7.期末考试前要上好复习课,不得擅自离岗让学生自习,复习要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作业
1.布置、批改作业是课堂的延续,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实践活动,各科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经过精选重点、难点典型向学生布置适当数量、难度的作业。
2.各科作业的要求与格式必须在起始课就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并通过反复检查落实,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3.作业要教师亲自批改,全批全改,深批细改,作文批改可分精批和略批,精批数量每次不低于 2/3,批改作业所有的语言文字要规范、端正、清楚、正确。批改要及时,每次批改做好记录,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及时讲解,并要求学生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提倡面批面改,提高作业的效益。
4.教学教研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作业批改情况。 课外辅导
1.课外辅导是指规定的教学课时以外组织学生补课、解答问题、指导培养学生等教学活动,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
辅助手段。
2.在自习时间,教师要深入班级,个别指导预习、复习、作业和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对学校统一安排的各类辅导,有关教师要按时组织学生认真进行。对因公或因病而误课的学生,要及时认真地有计划地给以补课。
3.积极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如科学报告会、讲座指导、实验、课外阅读、体育训练、参观访问、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等,这些活动要贯彻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因地制宜的原则。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差等生的辅导、优等生的培养、各科兴趣小组(包括体育训练)的活动等,相关教师要做好记录,分别在期中、期末送交教学教研处。
考核
1.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自已教学状况的重要反馈渠道。成绩考核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各科教师要以严肃的态度认真对待。
2.成绩考核包括单元、期中、期末考核及学期、学年成绩评定,单元考核由任课教师自已安排,随堂进行。期中、期末考核由教学教研处统一安排。
3.做好命题工作。命题要严格按照大纲、教材的要求,注意考查学生的双基(基本题占70%--80%),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效度指考查的可靠性,信度指考查的准确性),题型要与标准试卷的题型一致。试卷印刷前出题教师要认真校版,严格把关,杜绝试卷中的错误,考前应送交教学教研处一份存档。
4.在学校组织考核中,每一位教师都有监考的义务,监考
教师在考试前十五分钟取试卷,考前五分钟进考场,做好考试组织工作,监考过程中,按时发卷收卷,认真执行考试纪律,不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如读书、看报、阅卷、判卷、擅自离开考场等)。
5.考试后要对试卷进行质量分析,找出改进教学的措施,并向学生讲解。总结教与学两方面的经验与不足,认真填写考试质量分析表,并按时递交教学教研处存档。期中考试统计表要在考完一周内由班主任送交教学教研处。期末考试统计的成绩要在考完一周内由班主任送交教学教研处。
教研
1.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理论,努力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认真学习专业书刊,加强教材、教学方法的研究,注意积累资料,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要有专业学习笔记,教学教研处负责定期检查。
2.教研组要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参加所属教
研组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和教学素质。学校鼓励教师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在某一方面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的基础上着书为主,每人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教学论文。
3.学校或教研组定期举行主题性的公开课,执教者要认真准备、实践、总结,相关教师要认真听课,认真讨论、评议。
4.听课是检查教学、交流经验、提高学习的有效途径,平时每一位教师都有听课、被听课的义务,并做好听课记录。
本条例的执行作为教师考绩、评先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按期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全体教师要自觉地执行本条例,互相监督、互
相帮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