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社会学概论

来源:华拓网
接上份

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主要是经济上、物质上的帮助,是当社会成员遇有困难时的一种援救措施。

社会变迁:是指在一个社会中,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角色模式变动的过程。它是一种牵涉到社会整体、社会系统的变动。

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人们生活表现的类型化了的活动形式和特征。

社会流动: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上流动一般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社会现代化: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精神条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适应这些条件,达到社会繁荣发展的过程。

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制度化优先:当社会中某种制度得到人们的认可,顺利推行时,这就表明某种社会规范、某种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在社会中就无往而不利。这叫做制度化优先现象。

非正式控制:是使用不成型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控制方式,如舆论、群体压力等一类基于人们的共同意识和认同感而不是基于契约的手段。

社会问题:是指人文环境失调,影响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需要运

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就业问题: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力的人未能从事劳动或有效劳动,而产生的不利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状况。

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结在一起的共同体。

社会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社区:是聚居在一定的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即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城市化:我们把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社会分层:在社会分化过程中,社会系统的结构形成上下不同,而有一定联结和关系的若干层次,就叫社会分层。它是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形式。

社会需要: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由于人的需要就其产生和满足的过程其性质都是“社会”的,故又称社会需要。

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占据该地位的人的行为期望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角色扮演: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就称为角色扮演。

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1、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

答:社会保障是面向全社会的,但其直接对象是在正常的物质生活方面遇到重大威胁的社会成员。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式的角度来看,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保险。它与商业保险不同,具有行政推动、非营利性和社会福利性等特点。主要有老年保险、医疗保险、伤残保险和失业保险。(2)社会救助。是用资金或实物手段进行的,而救济金额常随救助对象的家庭人口和贫困程度,即家庭人均生活水平而定。(3)社会福利。一般包括现金援助和直接服务。前者通过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收入补贴等形式实现;后者通过兴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实现。概括地说,社会保险是对未来风险的预防;社会救助是对现实贫困的救济;社会福利提供的是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

2、试述现代化的人的素质包括哪些方面?

答:大致包括九个方面:(1)愿意接受新事物,思想上较倾向于革新;(2)乐于发表见解;(3)时间观念较强;(4)对人本身的能力较有信心;(5)计划性较强;(6)普遍的

信任感。(7)信奉并且愿意遵循“公平待人”的原则;(8)对新式教育感兴趣;(9)比较尊重他人。

3、简述社会制度的功能。

答:(1)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人的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社会中就是要靠一定的社会制度来满足的。(2)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不论是社会角色、社会规范、还是社会的运动,都是由社会制度规定下来的,并实际上起到社会选择的筛萁作用。(3)对社会起整合作用。人们按照社会制度规定行事,就能使整个社会关系表现得结构完整,活动有序,配合默契。(4)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文化工具、言行、设备及其作用都是在各种社会制度中保存、施行、表现出来的,是靠制度的规定进行实践活动的。

4、社会控制有哪些方式?

答:(1)习俗、道德和宗教。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比习俗有更强的约束和控制力;宗教是一种和神或神圣物相联系的信仰和规范体系,通过教育和制裁手段约束和控制其信徒的活动。(2)政权、法律和纪律。政权是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权力,是国家一切权力的基础。因此,政权是一种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是最权威、最严厉、最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纪律只适用于人们以组织、团体成员身份活动的领域,它的社会控制作用重要的是使成员自觉遵守。(3)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社会舆论是一种公意,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对少数人的言行具有一定的指导、约束及社会控制作用。群体意识是通过群体社会化形成的,对人的控制属于内在控制,是一种十分有力和有效的控制手段。

5、试述解释越轨行为的三种理论。

答:(1)社会失范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在社会迅速变动的时代,当文化价值、社会结构以不同的速率转变时,原来的某些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就会失效,因为它已不能指导人们适应新的变化了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手足无措,处于无所遵循的迷茫状态,从而做出各种类型的越轨行为。(2)亚文化群体论。亚文化群体是指一些与主体社会有显著差异的群体。该群体服从于主体社会的一部分法律和准则,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文化价值规范。由于该文化规范与主体社会行为准则相冲突而被视为越轨。(3)标签论。这一理论认为越轨并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正是他人给某一行为下定义、贴标签才使这一行为成为越轨,并引发进一步的越轨行为。

6、失业的正、负功能是什么?

答:失业的正功能有:首先,失业常同更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相联系;其次,必要的隐性失业可以提高劳动和工作效率,也可促使当事人树立发展自己的信念。

失业的负功能有:首先,是对劳动力资源的闲置,对社会发展是一个损失;其次,剥夺了一些人的就业机会,把他们抛向不甘情愿的无所事事的状态。这种不满的心理积聚起来足以冲击社会的正常秩序。而且失业也给他本人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带来威胁,令其失去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7、简述家庭的社会功能。

答:所谓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家庭成员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具体讲家庭具有以下功能:第一,经济功能,包括家庭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第二,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与生殖;第三,抚育和赡养的功能。抚育是对子女生活上的供养和通过社会化对他们的教育。赡养是子女对父母生活上的供养和照顾。第四,休息和

娱乐的功能。

8、社会组织目标具有哪些结构?

答:(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两者并不完全相同,在有利于完成特定任务的前提下,组织目标如能较多地涵盖个人目标,将是组织目标的合理选择。(2)整体目标与部门目标。一般说来,整体目标较为宏观、概括、笼统,部门目标较为具体、明确。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3)近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后者是前者在时间程度上的划分;前者较具指导性,后者较具操作性。(4)组织目标的系统结构。组织目标是一个多层面、多取向的动态系统。

9、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3)组织成员都是具备个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制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10、试述城市社区的特征。

答:(1)、人口聚集规模大,密度高。(2)、居民以工商业和其他非农产业为主要职业和谋生方式。(3)、社区成员的异质性高。是指城市社区的成员之间,不论是生活方式还是行为方式,其差异性都比较明显。(4)、生活方式的多样化。(5)、人际交往中情感色彩淡薄。(6)、居民的组织化程度高,组织结构复杂。

11、试述社会学这门学科有那些特征?

答:第一,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社会学主张,各种社会和群体,都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都有其内在的联系性,每个整体在内容上都多于其部分的总和。

第二,社会学的研究从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行为入手。社会学认为,社会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行为是人们最普遍、最经常的活动,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在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来进行的。

第三,社会学研究方法上的综合性。

第四,社会学把社会整体及其内部、外部的关系放在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中去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就是要指出它们在运动流程中的规律。

第五,社会学非常重视社会调查研究。这是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一个作为实证科学的突出的特点,一个优良传统。

12、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答:其理论的基本观点有:第一,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极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第二,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当这个被满足了,又会有一个站到突出位置上来。

在他的需要层次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即: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自尊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在第四类和第五类需要之间又可增加求知的需要和美的需要。

这五种或七种需要的关系是: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较低级需要得到部分的合理的满足后,较高级的需要才会成为人们所要追求的需要,而成为有推动力的激励因素;因此高级的需要比低级的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虽然人们可以同时部分地满足几种需要,但在一定时期总有某一等级的需要发挥主要作用,并且等级之间的循序可以颠倒或者超越。总之,需要的满足是重要的。

13、什么是时尚?试分析其功能。

答:时尚是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模式相互效法并广为流传的现象。时尚有健康与否之分。

健康的时尚有如下功能:第一,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第二,可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第三,可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第四,在商业社会中会刺激消费,活跃经济。

不健康的时尚有负面效应:第一,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第二,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14、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1)传授生活技能。人的基本生活技能分成三个方面即基本生活的各种动作技巧、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谋求一定职业生活的专业知识技能。(2)教导社会规范。大致分为软性和硬性两个方面。软性的指人们的信念、习惯、风俗、传统道德、伦理等规范;硬性的主要指各种法律、法令、条例、命令、决定等。(3)指点生活目标。即人生观的指引。(4)提供角色人选。即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最终向社会输送经过培训的、合格的,社会角色的候选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