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来源:华拓网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用药情况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调查2012年1月~12月份门诊处方,分析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并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本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1%,其中单用一种的抗菌药物处方占76.3%,联合用药以二联为主占23.2%,三联用药占0.5%。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处方占所审核处方总数的1.47%。主要反映为配伍禁忌、重复用药、选药不当、联用过多或联用不合理、选药高档或不合理、疗程过长、用法用量不当等方面。结论 本院门诊抗菌药物处方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医师和药师不断地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关键词】 门诊处方;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医院门诊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用,对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医院2012年1~12月份门诊处方进行了抽查,并对其中的抗菌药物处方进行了分类统计,综合分析,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从本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中,每月随机查4 d处方,共33686张处方。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评价标准,对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类统计、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统计 对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有6775张处方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0.1%,略高于卫生部要求(<20%)。其中单用一种抗菌药物处方5168张,占76.3%,联合用药二联处方1569张,占23.2%,三联用药38张,占0.5%。

2.2 抗菌药物用药合理性分类统计 调查中发现495例存在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问题的处方,占所审核处方总数1.47%,具体情况详见表1。

3 讨论

下面分别选取本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实例进行讨论、分析。

3.1 配伍禁忌

3.1.1 用药:加替沙星片+磷霉素钙胶囊 分析:该处方用药属配伍禁忌。依据《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制酸剂、含钙、镁、铜等金属离子的药物与氟喹诺酮类药物合用时,将减少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吸收,应避免合用。”其机理

为金属离子与氟喹诺酮类药物结合形成不溶性络合物[1]。

3.1.2 用药:阿奇霉素注射液+克林霉素注射液 分析:阿奇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克林霉素为林可霉素类抗菌药物,同属速效抑菌剂,均竞争结合细菌核糖蛋白体50 s亚基,因此这两类抗菌药物应避免合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2]。

3.2 重复用药 用药:奥硝唑片+甲硝唑片 分析:奥硝唑与甲硝唑同属硝基咪唑类,其作用机理及临床用途与甲硝唑相同,对厌氧菌的作用比甲硝唑稍强,因此该处方重复用药。

3.3 选药不当 处方 临床诊断:胃溃疡 用药:雷尼替丁胶囊+克林霉素胶囊 分析:根除幽门螺杆菌不但可以治愈溃疡,还可以减少复发率。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抗菌药物有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罗红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氟喹诺酮类及胶体铋等。克林霉素适用于厌氧菌、肺炎链球菌、其他链球菌属及敏感金葡菌所致感染,对幽门螺杆菌无效,因此该处方选药不当。

3.4 联用过多或联用不合理 处方 临床诊断:非淋菌性尿道炎 用药:克拉霉素胶囊+多西环素片+加替沙星片 分析: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之一为: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即有针对性地用药。在病原菌不能确定之前,可经验性地选用针对一两种最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非淋菌性尿道炎主要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及解脲支原体。推荐治疗方案首选多西环素,大环内酯类,也可选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2]。克拉霉素对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及溶脲脲原体的抗菌活性为红霉素的数倍;多西环素为广谱抑菌剂,高浓度时具杀菌作用,立克次体属、支原体属、衣原体属、非典型分枝杆菌属、螺旋体对该药敏感;加替沙星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对肺炎衣原体、嗜肺性军团菌、肺炎支原体亦具抗微生物作用。所以该处只选用多西环素即可。

3.5 选药高档或不合理 处方 临床诊断:腹泻待查 用药: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克林霉素注射液 分析:腹泻一般由病毒或毒素引起,无须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若为感染性腹泻,依据《实用抗感染治疗学》[3],一般不选用头孢三代(除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沙门菌属引起的伤寒可选用头孢三代,但也限于重症患者对常用药物耐药时使用)。因此,该处方选药过于高档。另外,克林霉素易引起腹泻,因此处方选药错误。

3.6 用法用量不当

3.6.1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错误用法:q.d.) 分析:除头孢曲松、阿霉素外,大部分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半衰期短,且基本无抗菌药物后效作用,按药动学要求,应一日多次给药;而且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在浓度高于MIC90后,继续升高药物浓度,细菌清除率增加并不明显,此时细菌清除率与药物和细菌的接触时间相关,接触时间越长,细菌清除率越高。因此,要达到较好的杀菌效果,通常需要将1日药量分2~4次给予。

3.6.2 头孢尼西(错误用法:b.i.d.) 分析:头孢尼西具有较长半衷期,给予1 g头孢尼西能维持24 h,对敏感菌达到治疗浓度。成人通常剂量为1 g/24 h。

4 结论

综上所述,2012年本院门诊抗菌药物选用、联用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加、更新,医师有时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所有药物的剂型、剂量、理化性质、药理作用等药物知识,处方存在不合理药问题在所难免,但只要切实贯彻执行新的《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积极了解药物相互作用与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更新信息[4],加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增强医师、药师的合作交流,严格审方,不合理用药问题将幅度减少。

参 考 文 献

[1] 李焕德,周胜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手册.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45242.

[2]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2355.

[3] 汪复,张婴元.实用抗感染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59461.

[4] 任夏洋,赵志刚.常见药物相互作用与临床合理用药初探.药品评价,2010(6):42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