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班自理能力案例分析与措施

小班自理能力案例分析与措施

来源:华拓网


小班自理能力案例分析与措施

1、案例分析

3岁的小泽,妈妈是大学的英语教师。得益于妈妈的精心培养,小泽的英语敏感度和积,已经远超于同龄的幼儿。小泽的爸爸是大学的数学老师,在爸爸的熏陶下,小泽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众不同。可是,每每活动课后,满头大汗的孩子们,换衣服的换衣服,垫汗巾的垫汗巾,一个个动作速,手脚麻利。唯独小泽小朋友连衣服的前后都分不清,脱裤子脱了半天都不知道要先脱了鞋子才能兑裤子。

中国的学前教育发展比国外的晚一些,这也导致了一些家长对学前教育理解产生了误区。我们的家长从胎教到一两岁就要求幼儿识字、唱歌,背古诗,画画等,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超人,都忽略了生舌自理能力的培养。家长们对于生活自理能力存在着“孩子长大了,自然会了”的误区。重智力,轻生舌自理能力普遍存在着。

然而,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为孩子渐渐失衡的生活自理能力担忧。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2、措施

一、纲要详细地阐述了幼儿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发展目标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幼儿对应年龄段的目标要求,有意识地开展一些争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主题活动,创造条件,创造实践机会,如小班幼儿学穿衣服,中班幼儿学会整理书包,大班幼儿当值日生等,让孩子在做事情中得到快乐。捉孩子的闪光点,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内在动力。

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培养的目标

采取一些有关的歌曲、故事、游戏等方式,对幼儿进行集体的自我服务意识的熏陶,使得幼儿的心里产生强烈的自我服务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也提出过活“教育”,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游戏,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因此,教师可以模拟一些生日生活场景,设计一些生动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种下自我服务的种子,在游戏中,在快乐中自然、亲切地提高了自理能力。

三、家长是势架起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桥梁

家庭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也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父母是孩子一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为此,教师应该通过电话、面谈、或者微信平台及时地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幼儿的生活情况、行为表现等,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的信息。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家长口中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