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
学 校: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中心小学 姓 名:苗春雷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中心小学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⑴ □中学 □小学 √ ⑵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⑴、学生预习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43—45页内容,对重点及有不理解的内容做好标注。 ⑵、准备小棒、直尺、方格纸、平行四边形纸等 4、教师课前准备: ⑴、钉子板、活动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纸等 ⑵、教师利用网络搜索有关“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案例、课件、视频、图片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利用百度搜索引擎在百度知道、百度新闻、百度网页、百度图片和百度视频里找,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二、教学课题 1、知识目标:学生在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等活动中,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基本特征的过程,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并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 三、教材分析 借鉴[百度搜索] http://www.jpcai.com/html/s4_674_20101121/629361906827.html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1/138181/archives/2009/1172298.shtml 《认识平行四边形》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43—45页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及其基本特征。教材的第一个例题首先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从中看找出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说 1
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从而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接着,又让学生“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相互交流,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自主发现并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相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揭示高和底的含义。“试一试”让学生动手测量几个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及相对应的底,进一步感受高和底的意义。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会画高。 教学难点:作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明白底与高的对应关系。 四、教学方法 借鉴[百度搜索] http://xx.fjedu.gov.cn/fjjy/shuxu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22 借鉴[百度搜索]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1/109504/archives/2009/1172330.shtml 【百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4QtWtU4Tr8/ 【百度视频】http://wangmeng.baidu.com/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观察发现法为主,多媒体演示法为辅。教学中,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教学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根据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观察→猜想→概括→验证→交流→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学生一题多解,并及时引导学生小结方法,克服思维定势。例题讲解采取分解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并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图形,使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成为水到渠成,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及自信心,从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五、设计理念: 借鉴[百度搜索] http://www.jpcai.com/html/s4_674_20101121/629361906827.html 【百度视频】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R4QtWtU4Tr8/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2
因此,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主动参与实践探究的本领、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合作、交流、探究等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揭示高和底的含义,让学生自主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体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六、设计思路: 借鉴[百度搜索]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11/109504/archives/2009/1172330.shtml 【百度视频】http://wangmeng.baidu.com/ 1、教学方法的设计思路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历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问题情境的创设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问题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同时学生又是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选取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常见的物体图片,让学生观察从中看找出平行四边形,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接着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相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画出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揭示高和底的含义,为进一步地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征提供有力的支撑。教学时,设计如下几个层次活动。 第一步,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平行四边形图片,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对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分析平行四边形,引起进一步探索平行四边形特征的愿望。 第二步,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有第一步的经验,这里可以分小组合作让学生解决问题。教学时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组织交流做平行四边形的过程及收获,进一步探索交流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第三步,操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索,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学生已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测量出2出四边形对边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进一步揭示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含义。通过交流,让学生探究出底和高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积累相应的操作技能。 2、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3
通过欣赏录像(课件出示:学校伸缩大门、楼梯扶手、窗户安全网等画面) 观察画面中的平面图形引出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制作平行四边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知识的应用和小结 3、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 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创设儿童喜欢的多媒体课件生活情境的再现,声画并茂,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事物特征,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⑵、由于每组学生交流制作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多样化,借助实物投影交流,既形象又突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便于每组学生直观讨论交流,同时又能节省时间。 ⑶、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的高,在一组平行线之间有无数条,通过多媒体演示既形象又直观,学生又容易理解。 ⑷、通过课件的多层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百度图片】【百度视频】【百度知道】【百度百科】 七、教学过程 借鉴【百度教学设计】 http://eblog.cersp.com/userlog21/138181/archives/2009/1172299.shtml 【百度教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借鉴【】 http://wenku.baidu.com/view/23e2ad0f76c66137ee061914.html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已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录像,(课件出示:学校伸缩大门、楼梯扶手、窗户安全网等画面)从录像中你们看到了哪些平面图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平行四边形。 提问: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过平行四边形?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平行四边形。(课件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如银行防盗门、电工升降梯、楼梯栏杆等) 借鉴【百度课件】
4
http://static.googleadsserving.cn/pagead/imgad?id=CLTqr_PEsOXEHRCsAhjvATIIy3TZQRqfTUk 2、揭示课题:同学们对平行四边形的了解还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研究平行四边形,相信通过大家的探究,将有新的收获。板书完整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从而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能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探究特点 借鉴【百度教案】http://www.xj5u.com/xiazai/ja_xiazai.asp?id=14579 1、谈话:同学们已经能找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四边形,那我们在小组里能不能利用课前准备的一些材料,自己来想办法来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呢?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是准备怎么做的。 2、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创作完成后,在小组里和同学们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做法和为什么这样做,然后请各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 (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巡视,并进行恰当的辅导。) 3、哪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注意把你的方法展示在投影上,然后说说这么做的理由,其他小组等他们说完后可以进行补充。{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相机投影出示以下内容} ⑴方法一:用小棒摆。请你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要注意些什么呢? ⑵方法二:在钉子板上面围一个平行四边形。你介绍一下,在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⑶方法三: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提醒一下大家吗?应该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⑷方法四:用直尺的边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用身边的材料想方法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敢于放手,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说一说你在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这一点要求,变相地为学生在下面探究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提供了依据。)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体验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点,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4、刚才我们已经能用多种方法来制作平行四边形,现在请大家在方格纸上独立的画一个平行四边形,想想应该怎么画?在画的过程中你觉得这个平行四边形有何特点:
5
借鉴【百度图片】 http://t2.baidu.com/it/u=998556781,3529907539&fm=0&gp=0.jpg
提问: ⑴谈谈你是怎样画的? ⑵你觉得这个四边形有何特点?(课件提示:从方格纸上看看两组对边的位置关系以及长度有多少方格?再看看四个角有什么关系?请在小组里交流,说说你探究的理由。) 指出:⑴大家在画的过程中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对边的长度从方格纸上可以看出也相等。 指出:⑵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分别相等。(板书特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指出:⑶可用量角器量一量,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四个内角的和是360°。(板书特点:对角相等) 提问:你认为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叙述完整) 5、教师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还原成一个长方形。 提问: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 既然平行四边形能变成长方形,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 特性:容易变形。(教师板书: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课件出示:银行防盗门开关的情形) 6、完成“想想做做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理由 课件出示:这些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借鉴【百度教学课件】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6
提问:梯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重点讲解长方形: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平行四边形是长方形吗?为什么?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怎样的关系呢?正方形与长方形又有什么关系?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现在请看这个圆圈(课件出示) 借鉴【百度教学课件】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大圆圈包含了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里面的小圆圈表示什么图形?再里面的小圆圈表示什么图形? 谁能说一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也能探究到对边是平行的,为学生在交流这些特征时提供了依据。让学生动手用量角器量四个内角的度数,而发现对角相等,以及四个内角和是360°,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发展能力的平台。另一个方面用圆圈图很形象的说明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精神。】 三、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高、底 借鉴【】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http://wenku.baidu.com/view/23e2ad0f76c66137ee061914.html 1、请学生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这示范。然后展开告诉学生,这个所得的折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7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的图,介绍: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能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吗?应该怎么量?把你量的线段画出来。这两条红线间的距离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学生自己尝试后交流。) 3、老师刚才发现,大家画的高位置都不一样,你们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的线段到底有多少条呢?(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有无数条。) 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请同时画上直角符号。 4、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学生继续尝试。 完成后,让学生指一指:两次画的高分别垂直于哪一组对边。(教师板书:高和一组对边相对应。) 5、完成“试一试”: (1)先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 (2)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6、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如果有错误,让学生说说错在哪里。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自己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操作,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意义,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展过程,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底和高的含义,也使学生建立了高和一组对边相对应的数学思想。】 四、练习提高 借鉴【百度教学课件】 http://static.googleadsserving.cn/pagead/imgad?id=CKuJ5oOzudba1wEQrAIY7wEyCETJ4Odx4DcJ 1、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交流是怎样拼的。 2、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 3、想想做做4,把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剪成两部分,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想想你是怎么拼剪的?在小组里交流。 4、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做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
8
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在巩固练习中,让学生通过拼、移、剪等具体操作活动,把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互相转换,进一步让学生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也让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特别是第4小题为今后孕伏了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 五、教学“你知道吗?” 谈话: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一段话,说说有什么收获,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借鉴【百度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B% 【设计意图: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以及这种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价值。】 六、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进行课堂小结,有助于帮助学生对课堂知识及时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好习惯。】 八、教学反思 借鉴【百度教学反思】 http://wenku.baidu.com/view/63efe7232f60ddccda38a0ba.html http://gxpx.cersp.com/article/browse/16289.jspx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联想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纵观整个教学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中,注重选择学生生活有实例出发,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如从学校伸缩大门、楼梯扶手、窗户安全网等画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找出这些图形中四边形物体,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和学习兴趣,学生兴趣盎然。 2、合作探究——建构数学 《课标》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
9
活动的要求。在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后,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即看一看、想一想、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了解、体会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的过程,然后在全班讨论、交流、验证,真正把学生推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汇报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有的说是用小棒拼的,有的说是用坐标纸画出来的,有的是用钉子板和橡皮筋围出来的,还有的说是用折的方法„„,真是精采纷呈。由自主探索找特征——合作交流说特征——动手操作验特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取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学生主动建构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做好了孕伏。 3、改善教学策略,积极创新思维 教学时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机会,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首先设计学生喜欢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及创造的欲望。教学时这样提问:“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学生经过积极、自主的思考、实践,创造了不少的方法。其次、课前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课中引导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做数学”,在做中创新,在做中“再创造”。 九、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 江苏省 学校: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中心小学 姓名: 苗春雷 职称:中学高级教师 通讯地址: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望直港中心小学习 电话联系: 【个人介绍】 本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任教小学数学。先后担任学校教导主任、校长工作十五年,现担任学校工会主席一职,是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二十多篇论文在市、省、国家级获奖和发表,目前正主持扬州市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