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来源:华拓网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110期)2014(2) Journal of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 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黄巧云,田 雪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农村环境污染日 益严重,亟待解决。运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现状,认为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 括农业面源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乡镇企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等4个方面,提出了整治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 村环境的对策: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及维权意识,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环保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 51/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456(2014)02—0010—06 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 需的氧量)产生量是城市的4倍多,农村的生活污染 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人 日益加重,土壤污染面也在扩大,面源污染状况令人 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社会形 担忧 。 态_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 正如贺雪峰教授所言,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稳定 5],农村环境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必 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 器与蓄水池”_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 然会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从整体上影响农 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环境保护是生 村的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站在国家现代化发展 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 的高度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本文拟通 过对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进行分 舞台和着力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大多数居民还生活在农村。 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 示,居住在农村的人口依然占50.32 [2],因此绝大 一、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 多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仍在农村。然而,随着农村 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工业 1.农村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被称作“看不见的污染”,所有污染(包 开发和生活污染物排放等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括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在内)的9O 最终都要归于 6]。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不同,土壤污染物分 已十分严重l3]。据调查,目前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 土壤[绝大多数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在6O多万个行政村 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其分类见表1,这些污染物 中,绝大部分污染治理处于空白状态。例如,农村化 主要是由农药、化肥、固体废物、污水和废气等带进  学需氧量(污水中污染物质通过化学方式被氧化所 土壤并积累起来的。表1土壤主要污染物种类 收稿日期:2013—07—19 作者简介:黄巧云(1964),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壤生物化学。E—mail:qyhuang@mail。hzau.edu.CII 第2期 黄巧云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以重金属污染为例,目前我国受镉、砷、铬、铅等 达到24.7亿t(2001年为10.5亿t),原油、天然气 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 000万hm。,约占总耕 和其他能源所占比例分别为9.1 、4.3 和8.6 。 地面积的1/5,每年因为重金属污染而导致减产和 生活废气的大量排放对农村环境的危害极大,其中 浪费的粮食超过l 000万t,损失的经济效益达200 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9.4万t,氮氧化物58.2万t, 亿元左右[ 。2013年4月曝光的大米重金属污染 烟尘183.5万t。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 事件正是土壤污染的结果。2013年5月,《广东省 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烟尘可以直接进入血液到达  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显示,广州市海珠区瑞 人体各部位,引起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宝启兴粮店经销的清远市产连州油粘米镉含量达 —◆一废水排放总量 1.12 mg/kg,超标近6倍,来自湖南攸县皇图岭笔 塘大米厂的“江苏大米”镉含量超标4.25倍,来自湖 南攸县网岭大米厂的两批“高安大米”,镉含量达0.8 mg/kg,超标4倍。粮食镉超标主要由污水灌溉、农 用化学品施用以及矿区土壤污染等所致。例如,沈 阳张士灌区用污水灌溉20多年后,污染耕地超过 2 500 hm。,造成了严重的镉污染,水稻样品糙米含 镉量为0.435 ̄0.855 mg/kg,比20世纪80年代该 地区的镉浓度增加了335 ~755 ,超过了国家卫 生标准 ]。土壤污染不仅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 失,而且正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 2.农村水体污染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中国水资源总 量年平均为2.77万亿t,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 为2 200 t,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 110位,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l9]。根据 2001—2012年的《中国水资源公报》,2001年我国水 资源总量和平均年降雨量分别为2.68万亿t和 612.4 mm,2011年全国水资源总量和年平均降雨 量分别减少到2.33万亿t和582.3 mm,全国水资 源总量和平均年降水量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 近年来,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产生了大量废 水,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2011年环境 统计年报》显示,2011年全国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 放量2 499.9万t,其中农业源排放化学需氧量 1 186.17Y t,占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4 。农 业源污染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排 放的污染物。除农业源污染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 水的排放量也日益增多(图1),给农村环境带来极 大的负担。 3.农村大气污染 由生活煤炭、工业煤炭、工业燃料油和秸秆焚烧 等造成的农村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中国统计 年鉴2012》显示,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在能源 生产总量中所占比例高达77.8 ,2011年煤炭产量 +]:、 I废水排放量 橙 芒 ( ( r ( ( 【 ( 【 ( 年份 注:数据系根据2001—2012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整理 而得。 图1 200J一2011年全国废水排放量年际对比 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农村地区兴起 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其产生的有害气体对农村环 境也造成了巨大危害。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2》 相关数据,2011年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如 图2所示,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和烟 尘。同时我国农村地区的秸秆焚烧也是农村大气污 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我国每年生产秸秆达7亿t以 上E ],秸秆剩余量高达70 ~80 ,利用率不足 30 El13,每年大量秸秆被就地焚烧,造成严重的大 气污染。 irO0 000 500 000 500 . . .霸 二、农村环境污染溯源 1.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是相对于工业和城市生活点源污 染而言提出的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施 用化肥、农药及灌溉水、过度禽畜水产养殖等行为对 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的大面积污染|】 。农业面源污 染因其随机性、信息不对称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等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10期) 点,使得污染面积广、治理难度大。 有污水处理系统,畜禽粪便连同冲洗水在圈内堆放、 (1)化肥、农药、地膜和柴油的不合理使用造成 漫流,清理出的粪便随意堆放,以致恶臭熏天、蚊蝇 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首 孳生、细菌繁殖、疫病传播,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 先引起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继而对植物、农 威胁 。 作物产品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据《中国农村统计 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排人养殖区域外部水体的 年鉴2012》,2011年全国化肥使用量5 704.2万t, 污染物量巨大。由残饵、浮游生物的代谢产物及养 农药使用量178.7万t,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29.5 殖动物的排泄物分解产生的有机物含量过高,造成 万t,农用柴油使用量2 057.4万t。1990—2011年 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生长缓慢,甚至泛池、死亡。马 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的使用量见图3,结果 表明,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的使用量明显呈 逐年上升趋势。然而,化肥和农药的实际利用率仅 为30 _】引。化肥中的氮和磷,通过农田渗漏进入地 下水,以及排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水体和大气的污 染。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的不合理施用,不仅造成 大量的鱼虾和水生动物死亡,而且作物也因从土壤 中吸收农药以致农产品品质下降,水体和土壤中的 农药还会由于蒸发和挥发作用造成大气污染;同时 药瓶和包装物被随意丢弃至农田也成为严重的污 染源。 由于农业耕作技术提高,农业机械使用量大幅 增加,2011年我国农用机械总动力超过9亿kw,比 2001年增长了77.15 ,泄漏到土壤中的柴油也成 为农业新的污染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显示,种植业地膜回收率为80.3 ,仍有大量农膜 残留在土壤中。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为主要成分制 备的农膜,性质稳定、不易分解,残留在土壤中,会严 重破坏土壤的结构,阻断土壤中水分、空气和营养元 素的循环。 _化肥,百万I固柴油,白 万t 1。 : . . 年份 图3农用化肥、农药、农膜和柴油使用量 (2)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带来的污染日益加剧。 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规模化畜禽水产 养殖得到长足发展,2011年全国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为47 486.1亿元,是2oo1年的3倍。在取得巨大 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水体污染。2007 年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2.43亿t,尿液产生量 1.63亿t。据调查,全国90 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没 建新等认为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太高是引起对虾病毒 爆发及流行的主要原因之一[1引。 2.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的排放及城市生活垃圾转运到农 村给农村环境造成很大的负担。根据卫生部调查显 示,目前农村人均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0.86 kg, 全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每年高达2.34亿t, 而且增长速度快于城市,但其无害化管理水平却远 低于城市。《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1》显示,农 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结构中占最大比例的是可回收 再利用废品类垃圾,所占比例为40.6 ,有机物或 可堆肥类垃圾和惰性类垃圾分别占38.5O和 20.9 9/6¨】引。但是农村地区普遍缺乏完善的农村垃 圾回收及处理体系,据调查,2011年我国有生活垃 圾收集点的行政村占41.9 ,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 的行政村仅占24.5 。垃圾中的废电池、药品、放 射性物质,盛装有毒物质的瓶罐等有毒有害物质未 进行相应的处理,直接丢弃,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 生危害。 此外,城市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加重了农村环 境治理的难度。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约1.70亿t,清运量1.46亿t,处理率为85.9Koo。 城市生活垃圾除少部分在城市垃圾场处理外,至少 85.0 9/6的城市垃圾被运输到农村地区,其中76.9 9/6 的垃圾通过卫生填埋方式处理,19.9 被焚烧,对农 村地区的土壤、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 3.乡镇企业污染 2O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乡镇企业获得迅速 发展,《中国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乡镇企业 共吸纳就业人员4.O5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 977元,71 的收入来自于非农产业,增收部分的 80 来自于乡镇企业,成为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重 要途径。但是农村部分乡镇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 备陈旧,规模小,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能力差,其 第2期 黄巧云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13 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及噪声超标严重,工业污染 到处排放、缺乏管理的重要缘由。因此,进一步建 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环境质量,对生态平衡造成严 立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的任务刻  重破坏,并且企业环保意识淡薄,以牺牲当前环境为 不容缓。代价来发展经济的模式对农村环境造成巨大伤害。 显示,我国重点流域(海河、淮河、辽河、太湖、巢湖、 (2)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目前,各地 2010年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县级机构中都设有环保局,镇设有环保所,也出台了 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文件、政策和法规,但对政策的 滇池)工业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 落实还不够到位。环保部门需要加强工作力度,提 145.28万t,氨氮2.96万t,石油类1.85万t,挥发 高工作效率,克服“慵、懒、散”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 酚1 938.63 t,重金属0.01万t。在乡镇企业集中 的区域,有毒有害的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X 10 hm。,每年减产粮食1.0×10 kg["]。另外,部 分地区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特别是工业固 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在农村的处置对农村环境造成了 一定的危害。 4.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人类对荒山、滩涂、湿地等资源的不合理开 发和利用,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直接破坏农 村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导致 受污染的农村环境自我恢复能力减弱,农村环境污 染恶化加剧。我国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 等资源,中国森林面积1.95亿hm ,矿产储量占全 世界的14.64 9/6。林木以及矿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是 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撑,但是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了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据统计,全国 矿区累计被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88×10 hm ,并 且以大约每年4.67×10 hm 的速度增长,耕地以 每年0.5×10 hm。的速度在减少l_】引。矿山开采对 土地的破坏使本已稀缺的土地资源呈加速减少的趋 势,并且有色金属固体废弃物及废石堆将对自然环 境产生持久的污染。 三、农村环境污染的改善措施 1.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1)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我国现已颁发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退耕还林条例》《秸秆焚 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对农村环境 问题有所涉及。然而,由于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性 以及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致使农村环境 保护领域还存在着不少的法律空白。如在农村垃 圾领域就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这也是农村垃圾 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决不可使法律演变为一种“摆 设”,通过真抓实干使农村的环境建设取得明显的、 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效。 2.提高农民环保及维权意识 (1)通过多种宣传、教育途径,提高农民的环保 意识和水平。农民是农村的主体,农村环境问题和 农民生活息息相关。改善农村环境必须充分调动农 民的积极性,为此应当充分发挥宣传、教育途径的动 员作用。通过设立展板加强环保宣传、通过课堂加 强农民对环境危害的认识等。例如,湖北省黄冈市 浠水县兰溪镇盐客树村通过采取“一事一议”形式,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该村走上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之路。 从长远角度看,可以加强对农村儿童的教育,在 农村中小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培训班。一方面,可 以将环保教育的内容纳入农村中小学、甚至是幼儿 园,教育、引导学生、幼儿从小树立“保护环境光荣、 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鼓励学生参加植树节、环境 Et等活动,从小培养、提高其自身文明素质和修养, 以致影响其养成终身环保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教 育广大农民,在农闲时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 识,让保护环境成为农民自觉自愿的行动。 (2)激发农民维权的积极性,加强对农村环境的 司法保障。环境案件的久拖不决以及不公正的处理 结果使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失去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也挫伤了农民法律维权的积极性。为此,有学者提 出的如设立农村环保巡回法庭、确立农村环境案件 诉讼费用的缓、减、免制度,确保农民能够打得起环 境官司等建议不失为激发农民维权积极性的重要 手段 。 3.加快环保基础设施 ̄n¥1l度建设 (1)加大环保资金投人,加快排污管网系统和垃 圾清运、处理系统的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日 益迫切,而资金短缺是制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瓶 14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总110期) 颈”因素。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转变 污染。 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利用资金。据统计,中央 财政2013年安排55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 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此外,还应当积极利 参考文献 用社会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1]陈启明.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农村环境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 另一方面,按照“污染者付费”的原则,通过合理的价 2009(9):12—15. 格体系,征收生活污水费和生活垃圾处理费多渠道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OlO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 要数据公报[R].201 1. 地加大环保投入_2 。 [3]陈琳.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OlO,38 (2)制定可行的垃圾和废弃物管理制度。建立 (31):l7671-17673. 垃圾分类管理措施,设立垃圾处理和回收站点,定期 [4]林万成.农村环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一以河南省为例 收集生活垃圾和处理各类污染物,有效管理各类养 [D].郑州:郑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9. 殖业的废弃物。例如,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高桥镇 [5]贺雪峰.论乡村治理内卷化一一以河南省K镇调查为例[J]. 长丰村创新垃圾管理方法,建立起户分类、组收集、 开放时代,2Ol1(2):86一lO1. 村转运、镇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使得村庄环境和村 C6]陈德敏,薛婧媛.中国土壤污染现状与法律责任解读IJ]。重庆 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变化。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93—97. 4.加强环保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E7]高锦卿.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o12 (1)加强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研究,培养污染 (1):220—225. [8]徐晟徽,郭书海,胡筱敏,等.沈阳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再评价 治理人才。高校是学术科研的主力军,在研究农村 及镉的形态分析_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9):2144 2148. 环境污染物产生的机理,对土壤、水体和大气产生危 [9]张利平,夏军,胡志芳,等.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 害的过程,以及在创新治理方法等方面具有显著优 分析_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116—120. 势。高校应协助政府及农民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农村 El0]王春华,吕爱华,余晓丽,等.乌鲁木齐大气污染现状及影响因 环境监测体系,并就监测结果提出可行的治理措施 素分析I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0,33(4):349—353. 和卓有远见的建议。人才是强国之本,农村生态文 [11]张雪松,朱建良.秸秆的利用与深)JIJI[J].化工时刊,2004(5): 明建设同样需要人才的参与。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 1—5. 主要机构,自然应当承担起培养农村污染治理人才 [12]张宝莉.农业环境保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00 的职责。 2l4. (2)发展和推广先进的环保实用科学技术。科 [13]刘扬,陈劭锋,张云芳.中国农业EKC研究:以化肥为例[J].中 国农学通报,2009,25(16):263 267. 学技术不仅是提高生产力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解 [14]刘雪芬,王雅鹏.低碳经济条件下水禽健康养殖发展现状与对 决环境污染的重要路径。企业在日常生产运营中, 策_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41. 要加强对科学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推广。例如,2009 [15]马建新,刘爱英,宋爱芹.对虾病毒病与化学需氧量相关关系研 年以来,河南省南阳市依托环境农业示范工程技术, 究_J].海洋科学,2002,26(3):153 173. 在汇水区的西峡县和淅川县开展环农工程试点,将 [16]尉海东,伦志磊,郭峰.残留农膜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生态环 垃圾、粪便、污泥制成生物复合肥,以生物复合肥和 境,2008,17(5):1853—1856. 生物制剂替代传统的化肥、农药使用,取得了显著 [17]顾桥,梁东.乡镇企业污染治理途径探析[J].商业研究,2000 成效。 (12):159-161. 总之,“冰冻i尺,非一日之寒”,农村环境污染 [18]李淑芬,纪易凡.化肥施用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南京农专 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在治理上也应当 学报,2003(2):59—63. r19]牛一乐,刘云国,路培,等.中国矿山生态破坏现状及治理技术 多管齐下,既注重法律的完善、加强环保教育,又需 研究进展口].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5):59—60,66. 要加强财政投入、注重创新,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齐 [2o]魏欣,李世平.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探析[J].西 心协力,唯有如此,才能根本、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 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26 31. 第2期 黄巧云等: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问题及对策 15 Rur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under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UANG Qiao—yun.TIAN Xu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 han,Hube ,430070) Abstract The control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ecological civi— lization construction.However,due to the extensiv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t,environmental poilu— tion in rural area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which badly needs resolutionsThis paper analy— .zes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the situation of soi1,water and air pollution based on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at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as assigned to agricultur— al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solid waste pollution,township enterprises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 tion.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possible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on how to control pollution and improv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rural areas: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legal system of environ— menta1 protection,enhance farmers’awarenes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s and 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ies. Key words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rural environment; enviro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1 protection (责任编辑:陈万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