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培养中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培养中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来源:华拓网
培养中学生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

【摘 要】阐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六种习惯:注意听讲的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订正、总结作业和测验的学习习惯;合作学习的习惯;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2016)04B-0132-02 灵山中学是一所示范性高中,招收的绝大多数学生是乡镇中学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从小所处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造成学习效率低下,也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我们深感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很有必要。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又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为了弄清楚当前灵山中学高中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笔者于2015年10至11月对本校高中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为312名,回收有效问卷2份。在这份调查中,在预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18.9%预习,21%偶尔预习,60.1%不进行数学课前预习,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在

课前不预习,课前不阅读教材的新课内容,也很少查阅资料。听课方面,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发现,从高一到高三,上课注意听讲的习惯有所好转,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学习任务,有30%-40%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在课堂上没完成的学习任务有部分学生在课下完成或者是不完成。在复习方面,“你认为课后有必要复习吗”一项调查中,认为有必要的90.1%,无所谓的5.3%,没必要的4.6%,大部分同学认为认真复习有必要,复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帮助。但是在阶段性复习调查中,选择没有的占73.6%,有的占8.3%,偶尔复习的占18.1%。可见学生对阶段性学习不够重视,相当多的学生认为阶段复习不重要,从而不进行阶段性复习。在对学生进行作业完成情况的问卷调查发现,有48%的学生能完成,30.9%的学生有时完成,16%的学生抄别人的作业,5.1%的学生不写作业。问卷调查还发现,当学生发现作业出现错误后,绝大部分学生能及时进行改错和纠正。对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调查结果为:13.2%的学生能主动学习,20.3%的学生不能主动学习,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之下才能够思考与学习的占66.5%。调查合作性学习问卷中,25.3%的学生不喜欢,41.5%的学生喜欢,25.3%的学生无所谓。

由以上调查分析与结论,笔者提出以下有关灵山中学新课标改革下,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应注意设计教学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无意注意转移到有意注意,进而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问,趣味引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要注意防止学生大脑过度疲劳,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状态下,比较轻松地进行学习,专注于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并认真做好笔记。

二、培养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学生在课前要合理安排时间来预习新课,在预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也要学会归纳出重点和难点,然后自己尝试解决,并在预习的课本上留下疑问的笔记。研究发现,为巩固一个知识点而进行复习的最佳间隔时间为10小时左右,因此完成新知识学习后要及时复习。在复习中要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地归纳整理为一个有机体,进行有效系统地复习,把学习到的各部分知识组装起来,融会贯通,透切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把复习的内容分成若干天来完成,每天或每隔一两天复习一次,也就是说,要有计划地复习,做到日复习,周复习,月复习。复习的材料可以是课本笔记和作业,也可以是试卷和参考书。在复习中,先回忆后看书,检查学习中的遗漏和欠缺的地方,并及时纠正。复习过去做过的习题,理清解题思路,必要时选择一些类似的题目再做一做,尤其是综

合性习题,这样可以巩固知识和熟练运用知识,提高做题速度,提高复习效率。

三、培养学生订正、总结作业和测验的学习习惯 有的学生考试或作业之后,只关心得分多少,但是要知道比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考试和作业后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要养成订正和总结试卷和作业的习惯。首先自己思考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然后纠正,把正确的答案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在题目旁边,以便复习时查看。如果自己解决不了,那么就要和自己的合作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在合作过程中,由组员帮其纠正,然后,再让自己来复述正确的做法给组员听,确保自己全懂了。如果小组成员都不懂,由小组长上报到老师,然后由老师来帮其解决。学生还要从试卷或作业中总结、分析、反思题目的各种解法及最佳的解法,其中包括平时的学习策略及方法。 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让每一个组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而且还要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提高学生自尊心,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同学间互助,提高学生社交能力。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教师着力于各小组长的培训,及时掌握各小组每天或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情况及思想动态。可采取小组长汇报制度,让他们汇报课堂学习情况,组内作业完成情况,对组员都不懂的问题,做好下一步的打算。合作学习中任务要明确,每次合作学习的任务和内容不能过多、过大,要目标单一,参与面广。把“不求成功,但求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 五、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的习惯

从某种程度来说,数学教学实际上是围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展开。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归纳问题。通过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表达意识与能力,增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并通过肯定学生所提的问题,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要给予析疑、解惑,教师绝不能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表示无知,也不要让似是而非的回答去遏止了学生的质疑意识。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敢于自我表达的勇气。教师也可通过分析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因材施教。 学生点评老师解法错误理由:x(y)取最大值时,y(x)不能取到最大值,按照错误解法,原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

如下图所示,它忽略了 x 与 y 的相互制约关系,它们并不是相互关系,所算出的范围比实际范围要大。第二种解法保持了 x 与 y 的相互制约关系。

能提出问题的学生,表现出他们不迷信教师的权威,敢于质疑,并在阐述理由时,对教师的错误加以驳斥,体现了学生应具有的质疑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探究目标,思考探究问题,寻找探究思路,交流探究内容,总结探究结果,从而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教学函数概念教学可设计为: (1)创设情境

阅读必修1课本15页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

①炮弹距地面的高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②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③“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

分析归纳以上三个实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用集合一一对应关系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变化关系。

(2)探索研究

①构成函数的三要素是什么?

初中学过一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分别是什么?

思考:函数定义中的对应关系为一一对应,若一对多是否能构成函数。

② f(x)的含义是什么?

③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④所有的函数都有解析式吗?是否都能用三种方法表示?

思考:函数 y= f(x)与 x=a 的图象有几个交点? 这样设计探究的目的是对函数的理解由初中学习的自然语言描述转换到现在用集合语言来定义,紧扣三要素,以理解为主,训练准确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总结,学会表达交流。

总之,高中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不仅可以

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而且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汉林.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M].北京:海豚出版社,2005.9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瞿冉.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卢建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