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七中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下)历史期中试
试卷
试卷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1.美国将军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美
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请从上述信息中判断这是哪一次战争
A.朝鲜战争 B.抗日战 C.解放战争 D.海湾
战争
2.“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
岸上住,”这是一首激荡人心的电影插曲《我的祖国》,它是志愿军战士克服缺粮、缺水、缺氧的严重困难,坚持坑道作战时唱的歌,其背景是下列哪次战役
A.渡江战役 B.百团大战 C.上甘岭战役 D.辽沈战役
3.如右图,1950年许多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界碑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D.加入了人民公社4.近几年我国进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行动,
而在建国初期却不是这样的,你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共八大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毛泽东诗歌中的“一桥飞架南此,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
A.钱塘江大桥 B.郑州黄河大桥 C.南京长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6.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形成的东北工业基地的中心是
A.大庆油田 B.鞍山钢铁公司
C.长春第一汽机制造厂 D.沈阳第一机床厂7.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后,获得进一步发展,成为我国最著名的中药企业之一,国家对其的改造形式是 A.没收 B.公私合营 C.生产合作社 D.租赁
8.“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现象出现在
A.解放战争时期 B.过渡时期 C.大跃进时D.文化大革命时期
9.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也是中国历史
上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打击迫害老干部 B.夺取党和政府各级领导权
C.刘少奇被开除出党迫害致死 D.践踏民主与法制
1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周恩来逝世
11.成为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转折的事件是
A.文革结束 B.党的八大
C.平反冤假错案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2.20世纪80年代,全国人大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
律,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迈进,下列法律文件在这一时期颁布的有
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④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年年,那是一个
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为经济特区
C.促进香港与深圳的经贸关系 D.在珠江流域大力引进外资
14.“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
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实行开发开放后,成为令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A.上海浦东 B.上海浦西 C.海南省 D.深圳
15.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各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改变这个现象是在 完成后。
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新中国成立
16.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等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0月6日果断地逮捕了江青、张春桥、姚为元、王洪文。全国亿万军民,随即举行盛大的集会游行,热烈庆祝粉碎“四人帮”。这一事件标志着:
A.文化大革命开始 B.改革开放开始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社会主义建设结束17.在 年国庆上,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共和国领
导人肯定会更加兴奋地谈起原子弹。
A.1964 B.1965 C.1966 D.1967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
20、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C.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D农民的产品全部上交
漳州七中2010-2011学年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Ⅱ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改错辨析题(共20分)(一)改错题(每题2分,共8分)
21、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定法人制度并奠定我国民法典基础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错误: 订正:
22、十二大会议后,我国拉开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序幕。
错误: 订正:
2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之后。
错误: 订正:
24、毛泽东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错误: 订正:
(二)辨析题(每小题均有两处错误,请在答题卡上写下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2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他亲自按动电钮,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乐队奏起《国际歌》,54门礼炮齐鸣28响,
广场上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26、这是1957年全国劳动模范参观祖国的建设成就时,导游为他们安排的计划,其中有两处与史实不符,请你指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先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参加“解放牌轿车”的安装,接着到山东寿张县参观亩产万斤的水稻田园风光,之后到
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纺织厂生产车间,最后从西宁沿青藏公路到达拉萨。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27题14分,28题9分,30题6分)
27、看图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如右图
材料二、中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结束了 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
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材料三: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
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毛泽东兴奋的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
考’嘛!”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材料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分)
(3)对材料二中“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你能举出两例吗?(2分)
(4)后来史学界将材料三的历史概括为“进京赶考”,其含义就是中国共产党进入北京后,将面临着能否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即执政能力的考验。建国初期(1949~1952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采取了哪四项重大的措施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并接受考验的?(8分)
28、看右图结合材料完成问题(共9分)
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简要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4分)
(2)20世纪90年代为带动长江三角洲乃至长江流域的经济腾飞开发,开发哪个城市的什么地区?(2分)
(3)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经过15年谈判,中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什么组织的成员,这有何重大意义?(3分)
2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6分)
材料一: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起步,看来似乎是多少带些偶然因素的时期,实际上是20多年来农村生产力一直要求突破“左”的农村政策
的结果。
材料二:1987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在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巨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到1987年我国农村经过哪4次调整?(4分)
四、综合题:(11分)3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一:从明朝中叶以后,统治者实行错误的政策,一直到1840年由于鸦片战争而被迫打开国门,中华民族吃尽苦头,受够屈辱。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又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材料三:这是我国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使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经济特区。特区建设再令人惊讶的高速度和高效率中进行,很快就取得显著的成绩。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统治者实行错误的政策”指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的“与世隔绝的状态”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3)材料三种的“一项基本国策”指什么?(1分)
(4)材料三种“1980年设置经济特区”指哪四个?(4分)
(5)那四个经济特区给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什么作用?(3分)
漳州七中2010-2011学年 八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1A 、 2C 、3B、 4A 、 5D、6 B、7B、8C、9C、10C
11D、12B、13A、14A、15A、16C、17B、18D、19C、20D二、改错辨析题(共20分)(一)改错题(8分)
21、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2错误:、十二大会议后 改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23、错误: 十三届三中全会 改正:十二届三中全会24、错误:毛泽东理论 改正:邓小平理论
(二)辨析题(每小题均有两处错误,请在答题卡上写下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每小题3分,共12分)
25题:(1)错误:中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理由: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才标志着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2)错误:《国际歌》
理由:新中国成立时奏响的是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26、题(1)错误:山东寿张县参观亩产万斤的水稻田园风光 理由:亩产万斤的浮夸风是发生于1958年后的大跃进。 (2)错误: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纺织厂生产车间
理由:乡镇企业的兴起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以后发生的。
三、材料分析题:(27题14分,28题9分,30题6分)27、(1)答:1949年的开国大典;(2分)
(2)答: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开始(2分)(3) 答: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只要是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屈辱的史实即可)(2分)
(4)答:和平解放西藏、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进行土地改革(8分)
28、(1)答:对外开放形成过程:先是设经济特区,然后开放沿海开放城市,接着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最后开放内地。(4分)
(2)答:上海的浦东地区(2分)
(3)答: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3分)
29、(1)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2)第一次:1950年的土地改革 第二次: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第三次: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 第四次: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
四、(1)答案:闭关锁国政策、(2)影响:十年动乱给整个民族造成严重的灾难,严重耽误了中国的发展,拉大了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3分)
(3)答案:对外开放、(4)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6分)
(5)答案:作用经济特区的创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扩大出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了重大的作用。(2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