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外作业是一个巩固学生知识、深化学生理解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布置趣味作业、布置积累作业、布置选做作业、布置实践作业四方面谈布置小学语文作业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布置
课外作业伴随学生成长,在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巩固和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如何在新课程理念要求下布置有效作业逐渐成为当代教师的热点话题。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仍采用传统“加重作业量,实行题海战术”的教学方法进行布置作业,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重新唤起小学生做作业的热情,教师应注重小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心理特点,及时调整作业布置的方案,致力于提高作业的实际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布置小学语文作业呢? 一、布置趣味作业、激发学生热情
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传统死板枯燥的书面化作业只会给学生增添学习的压力,让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不利于发挥作业巩固课堂知识的积极效果。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应避免布置过多机械重复抄写的作业。要多设计一些趣味性作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作业效果。例如:教学《一抹紫丁香》时,除了要让学生抄写课文出现的生字词和拼音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这样一些作业:“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张紫丁香的图片,并在旁边进行注释,写上自己对这篇文章和这株紫丁香的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学
生对教师的敬爱之情,请你说说人们通常把教师比喻成什么以及隐含的现实意义”等。这时,学生会被这些新颖、有趣的作业形式所吸引,认真描绘心目中的丁香花,然后把自己对老师的敬仰和信赖都写在所做地图画中,并能写出人们对教师赞美的语句,深化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通过布置趣味作业,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二、布置积累作业、培养学生语文底蕴
语文学习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就能学好的,它需要学生通过日积月累来完成。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语言,积累语文知识的最重要时期,布置积累性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注意布置积累性作业,在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文底蕴,提高作业效果。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除了布置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篇诗词这项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找资料,查找几篇李白涉及月亮的其他诗篇,并在下一节课上向学生朗诵出来。这时,学生会找到“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从而记住这些千古名句,很多诗人都把自己的思念之情寄托在月亮中,在翻阅查找李白其他诗篇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丰富自己的古诗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布置选做作业、发挥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作
业布置的效果,教师可以把新的教学理论应用到语文作业的布置中,布置多样化作业,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进行完成,在保证作业效果的同时,发挥学生主体性,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学《葡萄沟》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几种作业:“向爸爸妈妈充满感情地朗读一遍这篇文章,并让爸爸妈妈在你课本的左上角写上惯于你朗读的评价以及你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巧妙运用你手中的画笔,绘出一副葡萄沟丰收的美丽景象,并用文字进行注释,简单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各个场面”、“根据所学文章,选择一种你所熟悉的水果写一篇介绍短文”等。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在这几样作业中任意挑选一到两项进行完成。布置多样性的作业让学生任意挑选,既可以保证作业的质量,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选择空间发挥学生主体性,对落实作业对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
四、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创新精神
在强调素质教育理念的今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势在必行。在传统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通常布置书面化的作业形式,只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抄写和背诵,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并不注重,致使很多学生学习思维僵化,阻碍了作业效果的提高。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中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例如:教学《母亲的恩情》时,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放学后请你找出几个妈妈为你做的或是买的礼物,在下节课带过来向同学展示,并简单介绍一
下当时买这件礼物时的情景”、“为了回报妈妈的恩情,请你自己动手为妈妈做一张感恩卡片送给她”等。这时,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会逐渐了解天下妈妈对自己孩子的疼惜之情,在完成作业时会不由自主地加入自己的独特情感体验,给出各种不同的答案,而在制作卡片时更会写上几句自己内心深处对妈妈敬爱的语句。布置这样的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所描绘的母子之情,还可以发展学生思维,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有重要作用。
总之,课外作业在学生日常学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作用,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以“题海战术”、“机械抄写”的方式布置作业,致使作业成为学生的学习压力,阻碍了作业效果的有效发挥。为了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语文底蕴、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可以从布置趣味作业、布置积累作业、布置选做作业、布置实践作业等方面入手,改善布置方法,有效提高作业效果。 (上接第328页) 鱼又是为什么呢?”我又巧妙地把问题抛给了全班同学,并组织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自主感悟,合作学习,讨论探究。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磨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寒冷的冬天可以锻炼人。”还有的说:“老人内心十分寂寞、孤独,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妙的发现啊!在这一教学案例中,我及时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的话题,有效促进学生语
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的素质。
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结果的重要途径。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使语文课程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