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经管理: N0ngjlngGuanli 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研究 郭悦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一体化的巨大浪潮,区域旅游发展合作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有着深 刻的时代动因。由于受到传统计划经济以及现实环境的限制,旅游业发展合作区域障碍较多。因此,需要在法 律手段、财政手段、市场机制等综合手段的基础上,处理好我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利益,促使区域旅游业合作向 纵深发展。 关键词:区域旅游发展;区域合作;区域利益:区域障碍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8)07—0095~02 1 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模式 1.1单核辐射模式 地区内旅游资源分布以及市场发展不均衡,存 在突出的单项优势。以出游人数众多、承载力较大的 网络型模式是比较完备成熟的模式。 2 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存在的误区与困境 2.1规划滞后导致无序开发 提出未经严密推理的对圈、轴、带区域旅游合作 构想;社会(包括企业和民间)热情不足,缺乏群众基 础,社会响应力度不足。 单个城市或某个具有较大尺度吸引性的旅游景区为 核心,以旅游经济联系(包括旅游交通)为纽带形成的 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1.2双核联动模式 开展区域间旅游合作,要有旅游资源在空间 禀赋上相互补充,旅游活动在空间上保持连贯与 便捷,还要有区域文化在内涵上互相吸引并保持 相对一致。 该类型为双核心,以城市一城市或资源一资源 空间关系为特征,不管是城市还是资源,双核在区域 中的地位和等级相当,形成市场共轭或资源互补或 两者兼而有之的合作关系。 1.3网络型模式 我国区域旅游合作30多年来的发展探索实践 表明,一些区域旅游合作构想不顾社会文化心理基 础、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旅游通达条件、基础与地 该模式是区域旅游合作的理想形态,区域经济 缘因素、旅游资源基础等条件的制约,缺乏民间的支 发达,旅游业一开始就受到区域经济活力的强有力 持、企业的加盟和市场的认可,即便声势浩大,但收 支撑。区域基础设施完备,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 发育,城市问往往互为市场,互为资源,并且度假、商 效甚微、难以持续。 2.2地区政府对旅游业定位过于乐观 务、节庆等专业层次旅游活动所占比重较大【1J。 以上3种类型中,双核联动模式与单核辐射模 式是较为简单的模式,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初级阶段, 受区域经济利益的制约,旅游业发展阻碍因素 多,分工合作难以落到实处,区域旅游业合作难以向 纵深发展。相当一部分市、区、县乃至乡镇把旅游业 收稿日期:2018—01—30 作者简介:郭悦(1992一),女,山西太原人,主要从事旅游管理、国际酒店管理研究。 2018年第07期(魁第540期) 95 视作“一座大金山”“一块大蛋糕”,不切实际地投人 大量的财政力量优先发展旅游产业。针对区域旅游 业的财政投入、社会资本的投人远超出了区域经济 业的发展潜力,增强其整体竞争力。加快区域旅游发 展合作,探索建立起政府、企业、民间合作新机制,综 合协调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 3.2进一步完善旅游合作中的监督机制 理.管呐 耍; 发展水平。虚拟经济、炒作经济带来的巨大的诱惑引 发新一轮的盲目竞争,以致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违 背市场规律、区域整体发展以及自身发展规律的现 完善区域旅游合作中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区 域经济利益合理分配,平衡相关利益主体,实现经济 象,使得旅游资源浪费、区域产业失衡、项目重复建 利益、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设等诸多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旅游产业的合作发展 受到严重阻碍[21。部分旅游资源过度开发、过度超载, 4 结语 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需要,也是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发展战略 的必然选择,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 大量旅游资源周期性闲置,旅游资源浪费严重,区域 旅游合作与分工难以落实,严重影响地方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史时期——区域旅游合作阶段。从目前我国旅游业 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在一些地区和领域已经 3 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的展望 3.1创新行业合作机制 呈现出一些合作行动,并取得了一些合作成果,但从 总体上来看,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水平仍然不 高,合作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行业合作机制创新,就是要整合旅游产业发展 的要素(包括资本、资源、人才、管理等),提升旅游产 参考文献 [1】杨宇明.核心——地缘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运用IJ].经济地理,2008,(2). [2】吴中鸿,顾招林.基于共享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长江中下游经济区为例 经济地理,2010,(5) (编辑张顺全) (上接第94页) 忧,同时随着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拓宽,可带动运销、 劳务输转、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8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比所在乡镇平均 水平高两三个百分点。在取得实效的基础上,逐年扩 大范围,通过3~5年的建设,全区443个村全部建立 起覆盖全程、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保障有力、运转高 3取得的成果 一是凉州区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标准 化生产技术应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率均在90%以上、 良种应用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率达90%以上、 网络信息覆盖率达60%以上、病虫害防控率达95% 以上、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培训入户率 达100%,规范建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330家, 效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 体系。 4存在的问题 制度创新不充分,体制机制尚未理顺;供求结构 不合理,区域供给能力不平衡;村集体服务能力弱, 多元化服务不充足;农民追求片面经济利益,采纳现 代农业服务的积极性偏低。 60%的生产资料通过企业(合作社)提供,80%的农 产品通过企业(合作社)销售。二是农业经济水平显 著提高,特色产业效益在农业生产效益中的比重达 (编辑张琼琼) 96 2018率第07醐(慧第540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