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练习9
1. 有关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有下列叙述:①搅拌可增大溶解度;②搅拌可加快溶解速度;③颗粒越大,溶解越慢;④温度越高,溶解度一定越大。其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 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3. t℃时,某物质的溶解度为10g,则t℃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间的质量比为( )
A.1:9:10 B.1:10:11 C.9:1:10 D.10:1:11
4. 欲使硝酸钾从其常温下的饱和溶液中快点结晶出来,应采用的最佳方法是( ) A.冷却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常温下使水蒸发 C.先加热蒸发掉一部分水,然后降温 D.升高饱和溶液的温度
5. 甲物质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易溶于水 B.60℃时,甲的溶解度约为0.6
C.将80℃时甲的溶液降温至40℃,一定析出甲晶体
D.90℃时,在50g水中加入0.7g甲,充分搅拌后得到饱和溶液
6.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7. 下列因素不可能影响固体物质溶解性的是( )。
A.水的质量 B.温度 C.溶质的性质 D.溶剂的性质
8.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时,将36g氯化钠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9. 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20℃时把40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则此时KNO3
溶液的质量为( )
A.31.6g B. l40g C. 131.6g D. 71.6g
10. 现有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仍为饱和溶液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C.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11. 甲、 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 B.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 t℃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
12. 下列因素:①温度;②固体物质的种类;③水的质量;④固体物质的颗粒大小。其中不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有( )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3. 下列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的是( ) A.食盐
B.熟石灰
C.硝酸钠
D.硫酸铜
14.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见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解度都有影响 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
C.40℃,40 gNaOH溶解在l00 g酒精中达到饱和
D.将等质量40℃的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C,析出的晶体前者比后者多
15. 下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在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D .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
1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下图。将①②两试管中的甲、乙饱和溶液(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放进盛有热水的烧杯里。升高温度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两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 B. ①②两溶液均变为不饱和溶液 C. ①溶液质量增加,②溶液质量减少 D. 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②溶液
17. 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比KNO3的溶解度大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D.60℃时,将11 g KNO3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刚好饱和 18.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在100 g水中溶解30 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状态,那么,A物质的溶解度为30 g。 。
(2)t ℃时,在120 g NaCl溶液中含有20 g NaCl,所以,在t℃时,NaCl的溶解度为20 g。 。
(3)20℃时,把20 g硝酸钾溶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 g。 。 19. 认真 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Q点的含义: 。 (2)P点的含义: 。
(3)t1℃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4)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为 。
(5)t3℃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或 。
(6)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物质,无晶体析出的是 物质。
(7)从甲溶液中获取甲晶体(即提纯甲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8)从乙溶液中获取乙晶体(即提纯乙晶体)可用 的方法获取晶体。 (9)除去甲中的泥沙用 法;分离甲与乙(含量少)的混合物,用 法。
(10)在t2℃时,30 g 甲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 g溶液吗? (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 20.如图为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50 ℃时Na2Cr2O7的溶解度为 g,60℃时溶解度:Na2Cr2O7 Na2SO4 (填“<” “=”或“>”)。
(2)在50 ℃时,把210 g Na2Cr2O7饱和溶液降温到10 ℃,析出Na2Cr2O7 g(假设不含结晶水)。
21. 下表为氯化钠和氯化铵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1)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
(2)20 ℃时100 g水最多只能溶解NaCl______g,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________℃之间。
(3)向烧杯中加入100 g水和50.0 g氯化铵配成50 ℃的溶液,再冷却到20 ℃,烧杯中析出固体为______g。
22. 硝酸铵在10℃时溶解度为140 g ,这说明在10℃时有________g 硝酸铵溶解在100 g水中就可以得到__________ g硝酸铵的饱和溶液。若70 g硝酸铵溶解在55 g水中,可得到_________ g硝酸铵的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若75 g硝酸铵溶解在50 g水中,则可得到______g硝酸铵的_________溶液。 23.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填序号)
(2)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物质。 (3)t1℃时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4)欲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方法正确的是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C物质 C.降低温度 D.升高温度
2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问题:
(1)t1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3)t2 ℃时,将3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 (4)图中P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25.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2回答问题: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质是 (填“甲”或“乙”)。 (2)可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 。 (3)小明同学用甲物质进行以下实验:
①实验过程中,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
②向B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30 g甲固体的过程中,发现固体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固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5.D 6.C 7.A 8.B 9.C 10.C 11.B 12.D 13.B 14.D 15.D 16.C 17. A 18.(1)不正确,因为未指明温度 (2)不正确,因为未指明溶液为饱和溶液 (3)不正确,因为未指明溶剂为100g
19.(1)t3℃时,甲的溶解度为80 g (2)在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3)丙>乙>甲 (4)4∶5∶9 (5)加入甲物质 降温 (6)甲 丙 (7)降温结晶 (8)蒸发结晶 (9)过滤 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10)不能 t2℃时甲的溶解度为40 g,50 g水只能溶解20 g甲物质 20.(1)110 > (2)50
21.(1)NH4Cl (2)36.0 10~20 (3)12.8 22. 140 240 125 不饱和 120 饱和
23.(1)B>C>A (2)B (3)饱和 (4)AC 24. (1)b>a=c (2)升高温度 (3)75 (4)t1 ℃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5.(1)乙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B 甲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所以开始时甲物质溶解完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