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迁移
1.3 人口迁移
★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解新知,有备而战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增长方式:自然增长和______。 2.人口迁移
(1)定义: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__________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问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国际迁移和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是__________(或排斥力)与___________(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不协调的___________,从根本上导致了人口迁移。 3.主要影响因素
(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自然环境和_________的地域差异,常会引起人口的迁移,而环境恶化、__________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
一般来说,地域间的__________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频繁。 ①经济发达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落后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改变了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进而影响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 ③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三、中国人口迁移
百灵庙中学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1.3 人口迁移
时间 20世纪80年代以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影响因素 60年代移民边疆省从东部向中部以及人口迁移受到严政策因 份 东部、中部向西北、格控制,人口的素为主 70年代知识青年“上东北、西南方向迁意愿性迁移比例山下乡”运动 移 较少 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中部向东部的迁组织性迁移的比经济因 大量劳动力从内地移,同时西南、西重逐渐下降,自素为主 流到沿海,从农村到北向中部和东部的发性迁移的比重城市,从贫困落后地迁移也有增加的趋迅速上升 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势 区 主要形式 迁移方向 特点 四、探讨:人口迁移对于迁出地和迁入地而言带来了哪些影响?
对于迁入地而言: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②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人才; ③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不利: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②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如就业、交通、住房的问题。
对于迁出地而言: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缓解了人地矛盾; ③提高了经济收入。
不利:①造成劳动力和人才流失;
②使得教育投入回报减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五•一”节到美国旅游 B、上海人出差到北京 C、广州某同学去北京上大学 D、某市领导下乡检查工作 2、下列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由中国去美国长期定居生活 B、由山西省去广东省定居生活 C、去外省旅游、购物 D、在我国参观、旅游的美国人 3、从迁移方向看,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
A、由城市到农村 B、由农村到城市 C、由城市到城市 D、由农村到农村
4、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气候因素 D、资源开发因素
百灵庙中学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了解新知,有备而战
一、文化和地域文化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和 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 现象。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①发展中国家: 妇女生育年龄提前 生育时间长 亲子年龄差距缩短 人口增长。
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 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 较高,再婚现象较多,
会导致 。
2、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因此形成较高的出生率。例如,天主教下的 洲,
是世界上出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练习巩固】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职业选择、 等方面。 2、变化:(1)早婚早育 。(2)多育多子 。
百灵庙中学 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
(3)“学而优则仕” 。(4)安土重迁 。
【练习巩固】属于目前我国婚俗时尚的是( )
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②男孩女孩都是后代 ③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④只生一个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