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同步写作指导训练第二单元 说明的顺序

来源:华拓网


第二单元 说明的顺序

写 作 目 标

1.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选用不同的说明顺序。 2.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兼用其他说明顺序。

3.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同时,注意凸显说明对象的特征。

回 扣 课 文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精| 彩| 点| 评

选文开篇用优美的语言展现出一年四季变化更迭的自然现象,通过具体的现象变化说明这些是有规律的,同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一改说明文枯燥乏味的特点。第一段以时间为顺序,勾画出诗情画意的四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为下文说明大自然的语言作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第二段主要按照时间顺序来写,表现出春季来临时自然万物的变化。这样使文章顺序井然,条理清晰。

恐龙无处不有(节选)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精| 彩| 点| 评

选文开篇就奠定了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就是文题所说的“恐龙无处不有”(因为科学家在南极也发现了恐龙化石),结合全文内容可知,“对其他领域”的影响则是:该发现为“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写 作 探 究

你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这几年来,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原因是什么?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的变化。 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

第一步:审题拟题。“我周围的环境”可以是自家的书房、院子,也可以是公园或者校园。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一种事物都会发生变化,写作时应抓住这些事物的前后变化,并重点解说变化的原因。

第二步:高远立意。准确地把握周围环境的变化,一要靠观察,二要靠比较。观察就是要调动各种感官,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颜色、质地、空间位置、形状等,只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对事物了解得透彻。比较则是将现在的环境和过去的环境进行对比,找到变化,重点抓住变化处加以说明。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写作的重点,让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科学的了解。

第三步:巧妙选材。选材时要选取那些自己熟悉、喜爱的事物。熟悉才能把握变化特征,喜爱才能深入了解。角度上则要以全新的视角展现这一事物,不仅要写出那些人人皆知、家喻户晓的变化,更要写出别人不熟悉或未知的地方,尽量写出自己新奇的发现、独特的认知。

第四步:谋篇布局。说明文思路要简洁,表述要通俗易懂,写作时宜采用先总说后分说、先整体后局部的结构形式,先给读者以整体的印象,然后再层层剥茧,剖开事物的真相。这样文章就条理清楚,读者读起来也感觉明晰、完整、系统。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那样写出的文章会让读者难以理清头绪。

第五步:语言技巧。说明文写作的目的虽不是以情感人,但这并不等于写说明文就要板着面孔说话,它仍需要同学们用心包装,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展现事物的特征,进而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了解事物。或将说明对象作拟人化的处理,或巧用说明方法,或引用诗词佳句、故事传说等,都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

佳 作 展 台 佳/作/一

蚯蚓少了

人在变,社会在变,家乡的黄土地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地里畜肥用得少了,化肥多了;锄头不用了,除草剂一喷,小草哪里还敢长?农民干的活少了,收入增加了。农村的变化让我眼花缭乱。我还发现了一个变化:地里的蚯蚓少了。

蚯蚓是益虫,可以疏松土壤,对农作物生长有利。有一次上生物课,老师让我们抓蚯蚓来做实验。星期天,我跑了好几个地方才挖到几条小小的蚯蚓。蚯蚓怎么这么少呢?我很疑

惑。通过学习,我知道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们白天在土壤里穴居,吃泥土中的有机物,夜间爬出地面,食用地上的腐叶。

然而,蚯蚓已无法适应人类先进的生活方式,化肥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也造成了土壤的严重板结,水分和空气不能很好地透入土壤,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锐减。地面上的农作物喷上了农药,蚯蚓能吃的东西太少了,虽说蚯蚓能疏松土壤,可它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又怎么能将坚硬的土地重新疏松呢?农田里各种机械的操作,不也会伤害它们吗?纵然蚯蚓有很强的生命力,又怎能抵得住这各种各样的灾难呢?我不得不悲观地推想,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它会像恐龙一样,成为永远的历史。我们的子孙也许只能从生物书上认识蚯蚓了。

人们过多地使用农药和滥捕滥杀,曾使青蛙几近绝种。如今,走在田野上,看到的是硬邦邦的板结的土地,再也看不到过去那一撮撮隆起地面的、被蚯蚓吃过的泥土。蚯蚓也要离开我们了。

蚯蚓、青蛙、猫头鹰等,都是人类的朋友,更是农民的好帮手,但人们不领情,反而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洒农药、施化肥,结果使它们的数量越来越少。难道以后农田里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稻草?生态农业离我们还有多远?

如今,树少了,草少了,水少了,连蚯蚓也少了……

亮| 点| 点| 评

选材:体现环保的材料很多,有污水治理、保护动植物等,但作者却从身边的蚯蚓少了这个现象来凸显环保的主题。通过写家乡蚯蚓的数量变少这一现象,分析了蚯蚓和青蛙等变少的原因,以小见大,给人们以深刻的警示,选材新颖,效果显著。

立意:化肥的大量使用,灭草剂的大量喷施,导致蚯蚓的数目大量减少。文章从环保角度立意,分析蚯蚓少了的原因,给人以深刻的警示。

结构:开头说明蚯蚓变少的现象,中间分析原因,结尾发人深省,告诉人们:只有保护好环境,不过度施用农药、化肥,蚯蚓才能生存下去,我们不能仅仅为了提高农业收入而让我们的“朋友”绝迹。这样首尾呼应,更好地凸显了主题。

语言:为了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作者除了分析蚯蚓少了的原因之外,还运用了一些警示性的语言提高人们对环保的认识,如“我们的子孙也许只能从生物书上认识蚯蚓了”,作者运用联想的方式合理设想未来的情景,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佳/作/二

美丽的校园我的家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巍峨的五莲山脚下,这里环境优美,树木高大挺拔,小草生机勃勃,花儿清香秀美,我们的校园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走在校园中,随处都可以听见“你好”“谢谢”等礼貌用语,这些甜美的语言像甘泉一样流入你的心田,像春风一般亲吻你的脸颊,使人倍感亲切。每一位老师都像可亲可敬的父母,朝朝暮暮,不辞劳苦,辛勤耕耘,将一代代新人培育成祖国的栋梁之材。每天清晨,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都会准时传来,每一个学生都下定了决心:好好学习,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下课铃声一响,整洁宽敞的操场霎时间就沸腾了,同学们矫健的身姿在操场上飞奔着,跳跃着,似乎在追逐自己的梦想。旁边的大树迎风摆动,好像也在为他们加油鼓掌。

美丽的实验学校,我爱你,因为你有如诗如画的校园美景,你有浩瀚如海的知识长廊,你更有胜似亲人的师长同窗,你是我们永远眷恋着的地方!在你的哺育下,我们像闪烁的星星,像展翅的雄鹰,像奔流的小溪,我们的青春在这里闪光,年轻的热血在这里流淌,纵使千磨万炼,走遍天涯海角,心中眷恋的地方依然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实验学校。

我为我的校园感到骄傲,但我却无法给予她相同的回报,我只渴望能在她的怀抱中创造明天,在将来的某天,可以为我温暖的家——实验学校谱写辉煌的篇章。

亮| 点| 点| 评

选材:同学们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自己生活了几年的校园,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铭刻在我们的心上。作者饱含着对校园的深情,写出了校园环境的美丽。这样的选材更贴近生活,写来也更容易。

立意:文章题目“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一方面点明了本文的________,同时凸显了作者对校园的情感。作者把校园当成自己的家,足以体现校园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尤其是最后一段回扣标题,再次表达对校园的喜爱之情,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显得非常深刻。

结构:文章重点描写了校园里老师的辛勤、学生的有礼貌,略写了课余时间同学们的嬉戏以及自己对学校的美好祝愿,详略得当,字里行间充满对学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文章开门见山,点明说明对象;结尾既总结了全文,又照应了标题,结构完整。

语言:文章感情充沛,语言优美,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这些甜美的语言像甘泉一样流入你的心田,像春风一般亲吻你的脸颊,使人倍感亲切”,运用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同学之间礼貌的语言使人心情舒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技 法 提 高

说明文是介绍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目的都在于让人获得知识。如何才能把知识讲得清楚明白呢?除了需要准确抓住事物的特征,讲究说明方法外,还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技法一:明确顺序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它必须清晰、有条理地展现说明对象的重要特征。要想写好说明文,说明顺序的安排尤为重要。

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技法二:顺序合理

说明文的顺序安排,应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对象决定,或用时间顺序,或用空间顺序,或用逻辑顺序,或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比如,事物说明文要说明一座建筑物,通常采用空间顺序,如以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空间格局为写作顺序,因为文章要告诉读者的是建筑物的外观、陈设等内容。如果是介绍事物的发展,则常采用时间顺序,因为按时间顺序写,能够清晰地呈现事物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彰显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趋势和走向。如果是阐述事理,则通常采用逻辑顺序,因为它要说明的是事物的因果关系或事物的发展原理,具有逻辑联系。一般来说,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用时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用空间顺序;介绍事物内在联系的,用逻辑顺序。

技法三:凸显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方面。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写 作 训 练

微 写 作

你有自己特别熟悉、喜欢的小天地吧?比如你自己的房间、你在教室里的座位、校园里的某个角落等。以“我的小天地”为话题,写一个片段,向别人介绍它。200字左右。

【提示】

1.确定说明对象后,先考虑写哪些内容,然后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2.写作中,注意准确使用方位词,这样能使介绍更加清楚。

大 作 文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顶盒、无线路由器……,我们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层出不

穷。选择一种产品,写一篇文章介绍它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设想一个特定的读者,比如一位长辈,他对你所介绍的产品或技术不太了解,尽量用他能够理解的话进行说明。

2.为了使行文活泼,也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来组织全文,但注意要写成说明文,不要写成叙述类文章。

思路点拨与佳作示例

佳作展台

说明对象 比喻 微写作

【思路点拨】

根据确定的说明对象,选择恰当的说明顺序,可以采用由远到近的空间顺序,先介绍远处的景物,然后再介绍近处的景物,可以先写外面的风景,再写里面的景物,对于近处的摆设要重点介绍,有主有次,井然有序。

结构上,可以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适当对自己的小天地作总的介绍,突出特色;主体部分详细介绍内部结构,其间可穿插与之相关的趣事等;结尾要进行总结,以彰显特色。 【佳作示例】

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的卧室虽然小,却一应俱全。

一进门,左手边是我的书橱,这书橱虽然不大,但“内涵”却很丰富。不论是各种课外书籍,还是小学和中学的教科书和辅导书都被它装在肚子里。

卧室最北面几乎与墙同宽的大衣橱无疑是卧室里最显眼的东西,我喜欢这衣橱,它有着橘色的外表,内在是天然的木头,细看能看到那未加雕饰的木纹,让人感受到它的古朴和别样的韵味。

屋子最东面摆放着我的大床,天蓝色的床单上叠放着天蓝色的被子,虽不华丽,但整洁、温馨。床南是我的鞋柜,四层的鞋柜上整齐地摆放着我常穿的鞋,最上面一层是各种袜子和鞋垫。鞋柜的底板是天蓝色的,铁架是乳白色的,每当看到它,我总能想起蔚蓝的大海和洁白的浪花。

这就是我的小房间,虽然不大,却是我最爱的小天地! 亮点评析:作者对自己的小天地进行了细致、有序的观察,然后按照空间顺序,抓住“虽然小,却一应俱全”的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这个小天地,让我们感受到这个小天地的温馨与整洁。条理清晰,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大作文

【思路点拨】

一、运用逻辑顺序写作。因为写作对象是“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所以可先写这个产品的外观,然后再介绍其特征与功能,最后解释原理。这样,比较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易于读者接受。

二、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开篇可介绍产品的特点,进而介绍其功能,最后首尾呼应,凸显特征。

三、运用时间顺序进行写作。可以介绍产品的历史及其演变过程。叙写时,既要展现变化过程,又要重点介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最后可展望未来,描绘其发展前景。

【佳作示例】

电脑的自述

Hello,我是电子计算机,我的英文名叫computer,中文简称电脑。我的祖籍在美国,我的曾祖父诞生于1946年美国的一所大学里,人们叫他“埃尼亚克”。刚出生的他是个庞然大物,重达30吨,身躯有五层楼那么高;身价也非常昂贵,价值40万美元。可是他的计算能力还很稚嫩,速度比不上我的十分之一。虽然他存在着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但也比人工计算快20万倍,所以他一出世就成了世界头号“明星”。

后来,一位出生于匈牙利的美籍数学家——冯·诺依曼见到我的曾祖父后,发现如果给曾祖父配上一个器官,使用起来会更加方便,这就是存储器的由来。存储器就像一个本子,记着输入的信息。有了存储器以后,就可以将程序记住,而后根据程序内容,进行处理工作,

整个过程就简便多了。这样,我的爷爷——第二代电子计算机就出世了。爷爷的个子小多了,而寿命和效率却比曾祖父提高了100多倍,使用范围也扩大了不少。当时,我曾祖父只限于科研、军事领域,而爷爷除了待在这些地方,商业、经济管理领域也有了他的身影。随着爷爷一辈电脑可靠性的提高,价格的降低,电脑的发展脚步更快了。

我的父辈就是第一批集成电路电脑了,他是1964年在美国IBM公司出生的。集成电路,就是将许多电子元件集中排放在一件东西上,这样父辈电脑的体积比爷爷一辈电脑采用的晶体管电路缩小了许多,一台小型集成电路电脑只需要组装在一张写字台大小的载体上就行了。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就是我——微型电脑!我出生于1978年,制造者是美国一位年轻的物理博士——特德·霍夫。我的功能更强大,但体积是曾祖父的1/30000,重量不到半公斤,是曾祖父的1/60000,而可靠性却提高了10 000倍。

从我的曾祖父诞生到现在,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和繁衍,我们电脑家族已是儿孙满堂,热闹非凡。如今的我几乎影响着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的作用也更多了,工作学习时,人们可以用我来学习英语、搜集资料、打印文件……休息时,人们可以用我来聊天、画画、玩游戏、欣赏电影和音乐……可以肯定地说,拥有了我,你会拥有更便捷的生活。 亮点评析:活泼的形式、靓丽的语言总能吸引读者的视线。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来写作,生动地介绍了电脑的特点、用途,介绍了电脑的发展和改进过程,构思新颖,形式活泼。语言上作者巧用多种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靓化语言,轻松活泼,极富趣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