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之争
来源:华拓网
移动支付之争 本刊记者I孙杰贤 “文海哥,你这干啥?” “啊,这叫手机支付功 信用卡组织。 2009年9月,中国移动启动了l0省范围内的手 能。” “坐车不花钱? “你真囤,这是时尚,潮 流。”这是电视剧《手机》中的 一段对白,正如“文海”所言, 手机支付正在成为一种潮流。 手机支付又称移动支付, 简单的说,就是消费者利用手 机对自己购买的商品或服务进 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方式,是移动电子商务最为核心和 关键的环节。 根据中国银联助理总裁刘风军介绍,我国的移动 支付最早是伴随着通信费的收缴发展起来的,用户将 手机号码与指定的银行卡号关联后,通过短信或语音 通知方式从银行卡账户中扣除欠费并清算至电信运营 商。据称,早在2002年中国银联已经联合电信运营商 推出了此项业务,目的只有一个方便用户,提高支付 效率。 跑马圈地 刘风军的介绍中也道出了移动支付链条中两个重 要角色——中国银联和电信运营商。 运营商在移动支付业务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 色,一方面,移动支付系统的通信方式正在向多样化 方向发展,有语音、短信、GPRS、CDMA以及基于 WAP的方式等等;另一方面,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 保障体系正在逐步走向复杂化、多样化,运营商需要 为不同类别的移动支付业务提供不同的安全和保密服 务等级。因此,运营商不仅成为连接用户、金融机构 和服务提供商的桥梁,甚至可以控制整个金融交易的 流程。运营商通过移动小额支付可以很容易地进入支 付领域,甚至涉足银行业。根据ARC GROUP预 计,移动运营商在小额支付领域的收益将超过银行与 机移动支付业务试商用,发卡数量突破百万张。目前, 试商用市场反响良好,按最初计划,到年底,预计发 卡规模将是千万数量级。此外,中国移动建立了两级 移动支付业务中心:全国级中心主要处理清算及结算 业务;省级中心主要处理各省商户接人管理与运作等 事宜。中国联通也选择了在上海和北京作为试点,用 户购买内置NFC芯片的联通手机,就可以在上海刷手 机乘公交车、地铁以及出租车。 而反观中国银联,对于移动支付之一领域更是表 现出一副势在必得的架势。正如刘风军所言,中国银 联最早便推出了移动支付业务。去年,中国银联更是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拉网式的试点,目前试点区域已扩 展至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云南等 七省市。 与电信运营商粗放型的试点不同,中国银联的工 作做得很精细,初步确立标准体系,发起成立产业联 盟涉,细化产品和领域,全面试点。尤其在应用场合 的发掘上,中国银联明显高出一筹。上海地区中国银 联用户可在陆家嘴、五角场、四川北路等上海核心商 业区商铺,如殴尚超市、八佰伴等的消费终端上体验 新一代银联手机支付现场大额支付功能。宁波地区用 户除了可在当地超过四成的银联卡POS终端刷卡消费 外,目前也可在宁波市公交总公司所属的全部125条 线路公交车上即触即刷、快捷买票,并享受票价6折 优惠。长沙地区用户可以在家乐福超市、药店、快餐 等快速消费领域使用,还可以在遍布全市的6300台出 租车和公交车上使用。在四川、山东、深圳、云南等 地区,用户可以在不同领域享用银联手机支付带来的 安全、便捷的消费体验。工信部通信科技委侯自强委 员认为,中国银联作为国内唯一的全国性银行卡联合 组织,对市场规则和发展趋势有着最为深刻的了解, 并且手握国内最庞大的银行卡受理网络,占据了得天 独厚的优势。 2010.9.5中国信息化37 双手合拳 左手运营商,右手中国银联,这就是我国移动支 付市场的最大特征,也是最大的遗憾。面对移动支付 领域的庞大商机,谁也不想刚过主导产业链从而主导 整个市场的计划。根据易观国际预计,2010年底我国 移动支付市场将突破304L元,2012年有望突破100亿 元。然而正是这样各自圈地、各自为战的情况出现,将 极大影响了手机支付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业务。移动支付业务一方面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更加 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另外,移动支付作为通信业 和金融业融合的新业务也丰富了银行企业、商家和通 信运营企业的业务模式。“正因为如此,以各银行为代 表的金融业、以运营商为代表的电信业和其它产业链 上下游都非常关注这一业务,并且已经开展了一系列 的试点工作”。但她同时指出,移动支付在我国来说属 于“蓝海领域”,产业刚刚起步,各方积极推动移动支 付业务的同时,移动支付产业还有存在系列问题,需 要共同努力研究和解决。 举个例子,移动支付的也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 支付参与方的责任与分工都缺少明确的法律描 述。特别是中国移动目前所采用的这种2.4G 的RF SIM卡手机支付方式,做着类似于现金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谢雨琦处长表示,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行业信息化水平的 移动支付已经深入我 们的日常生活 不断提高,产生了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全新的融合类 支付的操作,换句话说,中国移动也就有了相当 于“金融发卡”的权限。银行金融机构会允许中 国移动采用这种方式在金融领域上开展业务? 当然不会。所以,运营商在开展移动支付上必须 与金融机构合作,而这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情”。中国移动之所以不惜巨资参股浦发银行也 就是为了打通移动支付的行业壁垒。 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产业链各环节的局 限及核心优势各有不同,最为适合中国手机支 付领域的发展模式应为以金融机构与运营商的 强强联手为主,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协调支 持为辅。利用全面融合的模式,充分利用各个层 面的资源,最终达到共赢的效果。在成熟的业务 模式情况下,各个方面都需要主动的提供多角 度和有深度的服务才可以抵御强大外来竞争对 手,采取主动迎合新技术新业务模式的服务,并 在强强联合之后用成熟的商业模式去参与国际 市场的竞争。 据称,央行不久前召集三大电信运营商和 中国银联等相关单位一起召开了一个座谈会, 专门讨论移动支付的标准问题。谢雨琦认为, “这是很好的一次尝试,说明我国跨行业、跨部 门合作推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 的阶段。一旦金融和电信两方面进行实质性的 合作,资源共享,规模经济实现,成本下降,也 就不是问题了”。■ 38中国信息化I 2010.9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