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知识及沟通控制程序
来源:华拓网
文件编号 程序名称 QP-02 AO 1/3 人力资源、知识及沟通控制程序 版次 页码 1 目的 对承担管理体系职责的人员规定相应岗位的能力要求,并进行培训以满足规定要求;规范顾客满意度的评价活动,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以更好地落实顾客关心和要求的问题,提高公司管理体系的的符合性,提供员工学习及培训的知识,公司与内外部的信息能准确、迅速传达,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 范围:适用于承担管理体系规定职责的所有人员,必要时还包括供方的人员以及外部相关方。 3 职责 3.1 行政部 a) 负责确定从事影响体管理系运行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 负责本公司年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 c) 负责上岗基础教育; d) 负责组织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e) 负责内部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4 程序 4.1 人员安排 4.1.1 管理人员由行政部推荐,报经总经理任命。 4.1.2 行政部编制各级员工《岗位职责说明书》,报总经理审批。部门负责人应至少满足下列条件: (1) 具备相关专业的技术职称; (2) 大专以上学历,并已工作二年以上,或者从事相应岗位工作满6年以上,可适当放宽条件招收; (3) 受过相关的职业培训; 4.1.3《岗位职责说明书》经审批后,作为行政部选择、招聘、安排人员的主要根据,也作为各部门负责人安排工作的主要依据。 4.2能力、培训和意识 4.2.1 应识别从事影响管理体系的活动人员的能力需求,分别对新员工、在岗员工、各类专业人员、内审员等,根据他们的岗位责任制定并实施培训需求,提高他们的管理体系意识 4.2.2 新员工培训 公司基础教育:包括公司简介、员工纪律、方针和量目标、管理体系意识、相关法律、法规、管理体系标准基础知识等的教育在进入公司一个月内,由行政部组织进行; 部门基础教育:学习本部门工作文件的主要内容,由行政部组织进行; 岗位技能培训:学习销售作业指导书及紧急情况的应变措施等,由所在岗位技术负责人组织进行,并进行书面和实际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4.2.3 在岗人员培训 按培训计划,每年应对在岗员工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岗位技能培训和考核。 4.2.4 特殊工作人员培训 特殊过程、关键过程人员的培训,由所在岗位负责人负责,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每年对于这些岗位的人员还应进行培训和考核; 电工、驾驶员等需取得国家授权部门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管理体系内审员应经认证咨询机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4.2.5 业务人员培训 业务人员是我司的主力军,应创造条件使他们的知识不断更新,由行政部负责人安排组织培训。 文件编号 程序名称 QP-02 AO 2/3 人力资源、知识及沟通控制程序 版次 页码 4.2.6 通过教育和和培训,使员工意识到: 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违反这些要求所造成的后果; 自己从事的活动与公司发展的相关性。 鼓励员工参与管理体系管理,为实现管理体系目标做出贡献 4.2.7 评价所提供培训的有效性 (1) 通过理论考核、实际考核、业绩和观察等方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考察被培训的人员是否具备了所需的能力; (2) 每年第四季度行政部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召开年度培训工作会议,评价封识的有效性,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 (3) 行政部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4.2.8 行政部负责建立、保存员工培训档案。 4.3 培训计划和实施 4.3.1 每年11月各部门上报行政部下年度的《年度培训计划表》,根据本公司需求及下度各部门《年度培训计划表》。行政部于12月份制定下年度的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对象、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各部门,并监督实施。 训练计划的内容应含盖 .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遵守方针和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2) 本身职责对整体品质、环境、安全的影响力. (3) 达成方针与管理体系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与应负责任. (4) (5) (6) (7) 不遵守程序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对公司,个人造成的危害 作业方法及技能的培训. 品质、环保、安全意识的宣导等. 应急、安全、消防等培训。 4.3.2 每次培训各相关部门应填写培训记录,记录培训人员、时间、地点、教师、内容及考核成绩等,将有关记录、试卷或实际考核记录等交行政部存档,作为职称评定和晋级的依据之一。 4.3.3 行政部加强对员工日常工作业绩的评价,可随时对各部门员工进行现场抽查,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应及时暂停工作,安排培训、考核,或转岗,使员工的能力与其从事的工作相适应。 4.4 员工档案和考核 行政部建立《员工登记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文化程度、家庭地址等资料。其中培训考试、考核成绩应作为员工奖励、晋级、提职的重要依据。 4.5 组织知识 4.5.1 组织的知识分为内部和外部: a) 内部资源(例如知识产权;从经历获得的知识;从失败和成功项目得到的经验教训;得到和分享的未形成文件知识和经验,以及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改进结果); b) 外部资源(例如标准;学术交流;专业会议,从顾客或外部供方收集到的知识) 4.5.2 行政部将通过网络、信息传递、书籍、以往的经验教训等收集与公司有关的内外部知识信息,建立公司的知识库,以供员工学习及培训。应对知识库中的信息进行适时更新。 文件编号 程序名称 QP-02 AO 3/3 人力资源、知识及沟通控制程序 版次 页码 4.6 沟通 4.6.1 沟通的内容如:外来文件化信息;体系文件化信息;合同内容;责任制、责任状; 时效性文件:各类记录、报表数据;员工及相关方建议、意见、投诉、提案等;其他需要协商、交流的事项等 4.6.2 沟通的方式:例行或非例行的会议;电话;文件传递;口头传达或汇报、通报、调查表、板报、意见箱、宣传栏、网络、培训、考试、演讲、竞赛等。 外部信息主要包括: a) 与质量、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等信息; b) 外部机构信息:如来自国家、地方和行业方面(如环保局、安全生产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监检机构、行业协会、认证机构等)发出的规定、决定、要求、指示等信息; c) 相关方有关信息,包括与顾客的沟通、顾客反馈,客诉客退的上报等; d) 公司管理方针、目标的对外传达。 内部信息交流 公司总经理应确保在公司内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沟通。主要内容有: a) 体系运行的信息:包括向员工传达公司的管理方针、目标、管理方案、职责、权限、培训、测量、内外审和管理评审等信息; b) 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信息; c) 有关不符合的信息;包括不合格、不符合纠正和预防措施等信息; d) 紧急信息:包括事件,事故等信息; e) 内部管理制度、员工建议和要求、相应法律法规的信息传递; f) 公司领导的意图以及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生产部(厂、所)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g) 其他媒体对公司有影响的信息。 4.6.3 沟通的对象 内部沟通对象:员工 外部沟通对象:政府主管部门、顾客、外供方、其他相关方(合同方、访问者、临时工作人员等) 4.6.4 沟通目的:公司与内外部的信息能准确、迅速传达,确保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记录:本程序形成的记录按《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使用。 《岗位职责说明书》《年度培训计划表》《员工登记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