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仪表和姿态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的仪表和姿态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张 琴
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27期
教师的完整形象。是内心世界与外部姿态的和谐统一,教师的内心世界是在其讲课中逐步展示给学生的,而外部姿态则通过仪表、动作、表情直接给予学生感官刺激。符合学生审美要求的着装、形体动作、面部表情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表象活动,通过形象思维,学生会从中体验到情感的愉悦。从而使师生间距离进一步缩短。情感交流进一步加深。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握自己的仪表和姿态,并将它们调节到最为恰当的程度,必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端庄得体的仪表美
教师的服饰和容貌是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和低估的。那么。教师穿什么样的服装合适呢?大众的审美观点是:整洁大方、庄重朴素、轻便协调、色彩和谐。教师服饰的美,能在学生心目当中留下最初的美好印象,能激起学生第一个优势兴奋中心,这便为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深入。创造了有利的动力条件。相反,如果教师不注重服饰所带来的审美效果,衣冠不整或过分追求华丽、奇异,这就和教室的氛围极不协调。学生由感官刺激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不是愉悦,而是一种厌恶和不自在,这就无形中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受到阻碍。
容貌美,是人的自然美,是人的生理条件决定的,后天难以改变。作为一名教师,能够拥有外在的美貌固然好,如果不能拥有。可以用其他方面的条件来弥补。如美的心灵、高尚的情操、丰富的学识、良好的气质和高超的表达技巧等。总之,教师的仪表应该能够体现时代精神。体现民族特点,给学生做出榜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举止高雅的动作美
墙根说:“相貌美高于色泽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美。又高于相貌美。这是美的精华。”毛泽东在“十大教学法”中也把“以姿势助说话”作为一条。那么,什么样的动作举止才能给学生美的感受呢?我认为,教态中美的举止。应该是教学内容与教师自身动作高度和谐的统一,是教师的思想、学识、气质和修养的外化。但是,如果教师自身的动作举止很优美,但与教学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容易造成学生做偏离教学轨道的想象。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从教学美的角度来说,教师的这种动作举止就是不美的。
教师不仅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美化生活,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任务。作为课堂教学中举止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手势。由于它具有形象、鲜明、醒目和动作幅度大的特点。就更加要求它不仅要准确、恰当,而且要美观、大方、自然,恰到好处地为教学的思想内容服务。因此,美的教态举止能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教学意图。是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三、恰到好处的表情美
面部表情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眼神。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面就是“心灵的镜子”。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上课铃响,教师走进教室,几十双带着期望的目光,集中在老师身上。这时,教师如果带着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落落大方,端庄而不呆板,明快而不轻率,就容易给一堂课定下一个愉快的安详的基调。反之,教师如果对学生冷若冰霜,讲课时两眼朝天,口中念念有词,只是认真背讲稿,这样,虽然和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却和学生有很大的距离感。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总是用眼睛观察学生的反应,从学生眼神的反馈中了解他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除了眼神的运用。教师的面部表情也对学生起着最直接的作用。有人说过。教师的微笑。是阳光,可以驱走学生脸上的冬色;是春风,可以催开心灵的蓓蕾;是栈桥,可以沟通师生的心灵;是军号,给学生以力量;是天使。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的确。微笑能够增进友谊。这种友谊会使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理距离迅速缩短;微笑,能够传播善意,这种善意也会使师生相互感染。尤其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力量。总之,教师的面部表情也是其学识、道德、修养等内涵的外在表现,一颦一笑,都要与教师的身份相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