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拓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

来源:华拓网
六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3、穷人 课题 13、穷人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1.正确读写“溅、熄”等16个生字,正确认读“搁板、魁梧、勉强、蜷缩”等教学 目标 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作者通过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尝试描写渔夫的心理活动;进一步感受桑娜和渔夫善良的品质。 教学 重点 1.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读懂桑娜的心理活动,感受桑娜善良的品质。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通过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2. 梳理文章记叙顺序,感知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在以前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学过许多有关穷人的课 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们记得哪些穷人的故通过回忆以前学事?这些课文,一方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穷人过的课文,给学生造成生活的悲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穷人向往自由,追求美好认知上的共鸣,激起学导入 境界的高尚品德。 生学习新课的强烈兴今天我们再学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穷人》。(板书: 趣。 穷人)【出示课件1:课题】 这篇小说是世界著名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它的介绍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 尼娜》《复活》等。 接下来咱们看这篇课文写的是穷人的什么美德呢? 二、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出示初读要求:【出示课件3、4】 这是一篇篇幅很长的课文,在具体研究语读准每一个字,生字随时查字典弄清字形;读好每一言文字、体会语句内涵个词,新词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读通每一句话,难读的时,一般不能逐词逐句地方多读几遍。 反馈初读情况。 3. 检查朗读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教师点评。 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 的去朗读、去品评,但是全程教学又不能出现盲区。因此安排这样一个通读全文、扫清字1.谈话启发:这个故事,篇幅比较长,但思路比较清晰,词障碍的环节,不仅很你们能不能事情的发展变化,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呢?请好的避免了盲区,而且默读梳理,形成文字。 2.学生自学: 为下面的整体感知作了铺垫。 (1)教师巡视,排疑解难,提示方法:先将课文划分为 新课 教学 几个部分,并归纳每个部分的内容。 (2)同桌商议,互相修正补充。 3.班级交流:根据需要,指名2--3人交流,适度点评。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第一部分(1--2自然段):是事情的发生,讲渔夫的妻子验和感悟,注重语文的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出海归来。 人文性,但并不意味着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部分,讲桑娜出不要工具性,并不意味门去探望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她已经死去,就抱回了两着不要训练概括能力,个遗孤。 而概括能力恰恰应该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讲渔夫出海在长课文的教学中予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来以关注。因此,本环节抚养,夫妻的想法不谋而合。 四、三读课文,初步扫描人物 特意安排这样一项训练,这对六年级的学生1.过渡谈话:我们了解了故事的大体内容,我们就可以认来说,是十分有必要识有关的人物了。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桑娜 渔夫 的。 五、引导读文,了解故事起因 1.我们先看第一段。课文一开始就让我们看到一个什么 画面? (海边上的小屋里,女主人公桑娜正在补破帆。) 通过语言描述,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小2.指点:从地上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没有熄,搁说描写的情境中。 板上放着食具这些简单的摆设,温暖而舒适的小屋,可以 知道这是一个穷苦的但还勉强可以维持生活的渔夫的家 庭,也可以看出女主人的勤劳。 (板书:温暖而舒适 勤劳) 3.从没有熄灭的炉火和没有擦净的食具告诉我们,桑娜 一边补着破帆,一边在做什么?(对,她分明在等着自己 的丈夫。) 4.课文中哪一个词语写出了桑娜此刻恐惧的心理?(心惊 肉跳) 释:“心惊肉跳”。 介绍这个小屋的摆设,读时基本上是平静的,读到哪儿语 调开始转换?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天气的恶劣使桑娜恐惧极了,所以课文上的“寒风呼啸” “海浪拍击”“又黑又冷”更加重语气。 全班齐读。 指导:“心惊肉跳”一字一拍,却尾语调放低,好像不敢 想。 男生读第一节最后两句。 5.桑娜焦急地等待着丈夫,夜深了。你们看,第二节写了几层意思?(三层) 第一层:深夜不见丈夫归来。 第二层:沉思:插叙从丈夫想到生活的贫穷。 第三层:倾听风声,祈求上帝保佑。 6.指导朗读 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理念,第一课时安排了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旨第一层:焦急。“十下,十一下”,重音,每一下都打在桑在通过阅读,初步了解娜的心上。 第二层:沉思,是插叙,读得平静些。 第三层:焦急地祈求。 7.朗读桑娜沉思的内容和桑娜说的话。 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二课时 1.通过批注品味文中语句,从桑娜夫妇的心理和言行神态中感受渔夫和桑娜教学 目标 的美好心灵,并做出评价。 2.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会环境描写以及心理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体会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内容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穷人》这篇课文,谁能用简导入 设计意图 学生说课文的主单的话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要内容,目的是为了与说完后,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抓住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上节课的教学衔接,快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然后再让大家都说一说) 速进入到本节课的学2.随着故事的发展,文中的一个个情节也在感动着我习过程中去。 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二部分(3—11自然段)。 二、抓住重点,感悟桑娜品质 1.这一部分中有哪些场景令你感动呢?请看阅读提示。 阅读提示: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在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一两个词语或简练的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由此想到的内容。 2.学生汇报:桑娜一家的生活是这么穷,而且自己已经有了五个孩子,还要主动收养西蒙的孩子,这件事很令人感动。 3.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描述,走进桑娜和渔夫的内心地界,去感受他们那高尚而美好的心灵。 (1) “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心里是新课 教学 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 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忐忑不安) (2)(2) 师过渡:这段话省略号特别多,从这五个省略号中,我们感受到桑娜的思绪混乱与不安,感受到了桑娜的内心矛盾。这就是忐忑不安。 那谁能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读出来呢?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3)指名朗读(3—4人) 注意读好省略号,并说一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桑娜善良) ①同学们,你们从“嗯,揍我一顿也好!”感受到了什么? 你能用“宁可……也”来说一说吗? ②“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板书:非……不可) “非这样做不可”就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这样做) 为什么桑娜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不这样 做,西蒙的两个孩子会死的)她真是太善良了。(板 书:善良) (4)小结:说得真好,善良的本能促使桑娜在生活 如此困窘的情况下,觉得非这样做不可!桑娜宁可挨 揍,也要抱回那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 帮助别人。 (5)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读出桑娜的美好品质。 谁能通过朗读把桑娜的善良读出来呢?(读好重点 词) 指名朗读(2—3人) 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再 一次感受桑娜的善良。 (6)(6)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7) 充满爱心、乐于助人、勤劳善良(板书:乐于助人) (8)三、细品对话,体会渔夫心灵 1.提出学习要求: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至课文结尾处。思考: 渔夫具有什么品质?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把有感受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想法。 2.小组成员互相交流。 3.教师点拨、指导。 给学生提出问题: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刚才分析桑娜的美好品质的基础上,学生一定也能(1)桑娜的丈夫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渔夫很善良)从渔夫的言行上看出渔夫心地善良、乐于助从哪里体会到的?把相关的课文读出来吧! (2)生读: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人的美好品质。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 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3)(3)问:“熬”是什么意思?(忍受,耐苦支持) 能给“熬”换个词吗?(挨、忍、) 你读懂了什么?(生活的不易和态度的决断) 将来会更苦,他想到了吗?(肯定想到了,但他宁可以后自己苦点,为了抚养邻居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辛劳。) ①这个决定是轻易做出来的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 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皱起眉”“脸变得严肃、忧虑”说明渔夫感到问题很难办。“搔搔后脑勺”说明他正在认真考虑,形象地说明渔夫觉得问题严重。“嗯,你看怎么办?”这是渔夫在征求妻子的意见。“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这是渔夫做出的初步决定。但最终做出了决定。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渔夫做出决定前后思考的过程,说明他与妻子桑娜一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②透过渔夫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既让我们看到了渔夫淳朴的形象,又让我们感受到他同样善良的品质。(板书:神态、言行) 4.小结:这段话虽不长,但写出了渔夫的心理变化,抚养孩子成人这不是简单的接济、施舍,这是多么艰难而漫长的路啊。这期间,要消耗他多少精力、体力乃至生命。为了帮助别人,他宁愿牺牲这一切,从这里我们看出了渔夫的心地善良,同时他也非常勤劳。(板书:心地善良) 教师小结旨在再一次强调养育孩子要付出的艰辛,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渔夫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三、总结全文,回顾写作方法 1.穷人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结尾写道:“你瞧,他们在这里了。”你们想象一下,桑娜拉开帐子后又会怎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样呢?(生说)再读读这个结尾,你觉得怎么样? 2.学生总结: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令人回味。托尔 斯泰真不愧是伟大的作家! 课堂最后的环节3.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正让学生明确文章的写面描写、侧面描写) 法,要他们清楚描写人4.总结:我们在今后描写人物的时候,要学习本文中物要运用多种方法,在的一些写法,如环境描写、神态描写、语言和心理活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动描写、正侧面描写等,全方位塑造人物形象。 桑娜:温暖而舒适——勤劳 板书 内容 穷人 非……不可——善良 乐于助人 渔夫:神态、言行——心地善良

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3.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