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西南网络教育2013年秋季《教育学》第4次作业

来源:华拓网
一、名词解释 1.教育行政

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以及学校行政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的领导和管理是教育行政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组织形式、权力结构和工作制度等内容。其中,国家教育行政权力结构是其核心内容。 教育行政体制,从管理权限和职责的集中程度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中央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两类。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亦称学校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而开发的课程。是根据学校自身实际和办学指导思想而设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校本课程的含义有三层:

一是就课程开发者而言,应该包括学校中的部分教师、全体教师,或者是学校与其他机构的合作;

二是就涉及的课程范围而言,校本课程既可涉及部分课程,也可涉及学校全部课程;

三是从开发的程度而言,除了新编(全新开发)课程,学校或教师选择、改编的课程,也属于校本课程之列。 3.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具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等特点。 4.教育测量

教育测量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指出:“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是社会上客观存在的一种事物,它也是有数量的。既然教育是有数量的,那么,对它也是可以进行测量的,这种测量就是教育测量。 5.形成性评价

所谓形成性评价,“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 做出的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二、简答题

1.简述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及局限性

答: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必然性:社会本位论的存在也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社会本位论的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此时,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寻求的是社会政权的巩固与秩序。另外,当时西方各民族国家的兴起及相互之间的竞争使国家整体的利益得以凸显出来.于是,与此时代背景相适应的社会本位论应时而生。20世纪以来各民族国家的生存竞争,尤其是“冷战”时期两大阵营的竞争,更是为社会本位论提供了历史舞台。

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的局限性:对于社会本位论来说,教育目的直指社会的需要并把其臵于完全决定的地位。他们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实体,致使在制定和施实教育目的时无视个人的因素。

2.简述现代教师职业任务的变化

答:在现代教育中,由于学校教育已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如从重知识的传授到重学生智能的培养;教育活动从关注教师的“教”到重学生的“学”;教育任务的完成更多地有赖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这些变化对教师在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方面提出了更多的素质要求。 首先、在教学方面,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发展。

其次、在育人方面,教师职业的示范作用将更加明显。

第三、在自我发展方面,要养成更高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 3.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答:布鲁纳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论教学的任务和原则。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里,帮助或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个中心课题。关于教学原则,布鲁纳曾强调以下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第二,关于课程和教学方法,布鲁纳以结构主义观点为指导,论述了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问题。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就是指某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定义、原理和原则等。 另外,如何根据“学科的基本结构”来设计课程呢?布鲁纳提出了两点主要要求:应重视基础课的改革;要把教材分成不同的水平,使之与学校里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接受能力配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主张“发现法”。按布鲁纳的话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 4.简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答:教师是孩子们成长之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班主任工作既艰巨 ,又光荣。结合自身学习感受,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班级团队,指定强有力的班级努力目标 第二、关爱每一个学生,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教育和帮助学生学好功课,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关心学生的健康 第四、协调各科教师、家长及社会有关力量共同完成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

5.简述新课程的优点

答:新课程的主要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内容的生成性 (2)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3)课程评价的发展性 (4)课程资源的广泛性 三、论述题

1.结合工作实际论述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

答:教学与发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正是这对矛盾的存在、运动,推动了教学的发展,成为教学过程运行的原动力。我们这里说的发展包括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和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存在没有教学(指学校教学)的发展,但是并不存在不包含发展因素的教学。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教学的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都应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来进行安排。 (2)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共同性和差异性等普遍规律,处于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水平上既具有

共性又有个别差异,教学活动必须与之相适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活动才会有效和得到成功。

(3)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受制于学生的发展水平,要以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成熟程度及特点作为基础,并与之适应,但是教学不只是消极的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它还可以积极的促进和引导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良好的教学工作,对于人的发展可以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