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复习资料(一)修辞知识

来源:华拓网


整理复习资料(一) ——修辞知识

一、比喻

(一)概念: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修辞方法)。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l)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比喻,都可以转化为“甲像乙”的语言形式,并且不改变原意。) (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 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 ② 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pí](棕熊,指坏人)。

(4)博喻。即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主体。例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二、拟人(拟物)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给人亲切感,语言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三、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正对(上、下文文意一致)、反对(上、下文文意相反)和串对(上、下文文意连贯)三种。语言形式有宽对(要求宽,允许有重复的字眼)与严对(对字眼、读音有要求)两种。作用: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句意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四、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成串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五、夸张

夸张是为了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缩小或超前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引发联想,增强感染力。

六、反复

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两遍或两遍以上。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七、设问

设问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让对方或读者去思索体会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提请注意,引发思考。(一问一答。2句)

八、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jie](质问的意思。),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不需要回答的一种修辞方法。其作用是:加强语气,表示强烈的感情,以引人深思。(问中有答。1句)

总结一下,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通常用这样的语言表述: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2、 对偶:表现了„„,抒发了„„情感,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感。 3、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情感,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4、 反复,夸张: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5、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便文章有起伏。 6、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九、其他修辞:

1、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有引号)和间接引用(不加引号,引用原意。转引)两种。

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3、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调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