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11课《古诗三首》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4个汉字,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3.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志向。
教学重点:
1.会写4个汉字,掌握字形,给它们组词。
2.能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三首古诗在表达上的共同点。
教学难点:
能结合注释和相关材料,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志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诗海拾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了,你喜欢哪一首呢,为什么?一起来谈一谈吧!
预设一:
我喜欢《示儿》,因为陆游在诗里表达的爱国之情让我震撼!我来背一背吧!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1 / 7
预设二:
我喜欢《村居》,因为高鼎在诗中写的童真童趣令我向往!我也来背一背吧!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观察55页主题页面,你观察到了什么? 预设:岁寒三友——松、竹、梅。
3.诗坛撷芳:在我们的诗歌百花园中,各种各样的诗词种类真是百花齐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类新的古诗——咏物诗。
4.什么是咏物诗?
预设:咏物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中源远流长,是诗歌丰富多样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咏物诗是指那些以客观的物为集中描写对象,并在描写中抒怀兴感的诗歌。
5.谈话导入:
读一读这三首古诗,看看咏的是哪些“物”呢? 预设:马、石灰、竹子。 6.闲话诗人:
对这几位诗人你有哪些了解呢?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预设:
(1)李贺:唐代诗人,人称诗鬼。 (2)于谦:明代著名政治家、诗人。 (3)郑燮:郑板桥,清代扬州八怪之首。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自由朗读三首古诗:
2 / 7
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断句,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2)画出难理解的字、词。 (3)把古诗读流利,不磕磕绊绊。 3.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进行诗文朗读。 任务清单:
(1)每个小组研读老师分配给的一首诗。 (2)读准字音,读准断句。 (3)读出节奏和韵律。
4.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听一听古诗的朗读,分享你的断句成果吧。 预设读诗的方法: (1)读得字正腔圆。 (2)读出节奏。 (3)读出韵律美。
5.小组展示分享一下自己的朗读成果吧! 预设: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3 / 7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三、感知咏物诗
1.我知道《马诗》歌咏的是“马”,马有什么品质值得歌颂呢? 预设:老马识途、驰骋沙场等。
2.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有价值的问题,分享给小组成员讨论吗? 3.托物言志:
诵读三首古诗,进行整体感知,咏物诗不只是歌颂“物”,还通过咏物表达自己的意志。
4.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咏物诗呢?预设:《咏柳》《咏梅》等。 四、班级展示
多种方法速读古诗,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诵读和默写。 五、学习生字
1.出示会写生字:络 锤 凿 焚
2.打开“优教学生字”,观察字形,写好每一个字。进行组词训练。 预设:络绎不绝 金络脑 千锤万凿 凿壁偷光 烈火焚烧 焚书坑儒 3.出示形近字,观察一下,说不同。 六、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七、巩固提高
打开“基础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继续走进《古诗三首》。 二、古诗背诵
同桌之间进行背诵检查,然后请同学展示自己的背诵情况,评出读得最
4 / 7
好,背得最熟的同学!
三、古诗赏析
(一)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诗歌说一说诗歌的意思。 讨论:怎样可以更好地理解? 预设:
(1)参考课后注释。 (2)借助工具书。 (3)听一听别人的理解。
(二)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思考:这三首诗分别托物言志,表达了什么? 预设:复习后指名回答。 (一)借马言志。
1.读一读《马诗》,想一想: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1)预设:好马、骏马、宝马等。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金络脑、踏清秋。 (3)理解词句意思。 何为金络脑?
预设: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作者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4)字词解析: 何当:何时将要。
快走:说明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2.诗句意思:
什么时候才能套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3.结合前两句的意境谈一谈你的体会。 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想象一下画面。
预设:抓住关键词:理解“月似钩”,理解“沙如雪”。
5 / 7
4.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预设:结尾句抒发自己渴望驰骋沙场的志向。 (二)石灰之志。
1.“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预设:你知道其他这样体裁的古诗吗?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月, 露似真珠月似弓。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出示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理解字词: 等闲:平常。 浑:全,全然。 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4.探究:
诗人为什么要选取石灰这个事物来写?石灰有什么特点呢? 这个事物和诗人之间有联系吗?是怎样的联系呢? 5.结合诗意谈理解:
纵然自己粉身碎骨也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世间。 作者抒发了自己不怕牺牲、高洁的品格。 (三)坚韧之竹
6 / 7
1.读一读《竹石》,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呢? 预设:作者表达了自己永不妥协的斗争意志和高尚情操。 2.你觉得这首诗哪个字能体现出来呢? 预设:咬。
3.“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咬”换作“扎”如何?说说理由。 预设:不行。“咬”字写出了竹子的坚韧不拔。 4.结合注释谈理解。 任:任凭。 尔:你。
5.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意思:遭受了无数艰险磨难,它依然还是坚韧挺拔,不管什么风都不能令它屈服。
6.小组整理三首诗中分别表达的志向是什么。 预设:
马:投笔从戎、驰骋沙场。 石灰: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竹石:正直不阿、永不低头。 四、积累运用
1.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预设:都是借一种事物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2.咏物诗句集锦 预设: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歌颂梅花的高洁)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歌颂梅花的执著)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歌颂东风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巩固练习
打开“阅读训练-《古诗三首》”,一起来闯关吧!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