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院传承与创新中医药文化的实践路径与思考
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 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
中医药特色优势。本文以长兴县中医院为例,探讨中医 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路径。1丰富载体,建立核心价值体系中医药文化智慧博大精深,中医药手段方法百花齐 放。医院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到医院文化建设 中,确立“厚德济生仁爱精诚”的医院精神,明确“究医
术之精,谋大医之德”的院训,树立“中医为本,惠泽民 生”的办院宗旨,凝炼“精于医术,重于诚信,贵于和谐” 的核心价值观,创作院歌《长兴中医院之歌》,充分凝聚
医院精神,具有中医药文化韵味。2深化内涵,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医院制定完善具有中医医院特点的规章制度,编印 《员工手册》人手一份,内容融入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
有效规范员工日常言行,树立“救死扶伤,振兴中医”的 担当精神,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指南,工作有方向。
积极发挥医院工会、团委职能,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 体活动,不断增加员工凝聚力。3精益求精,打造特色专科体系医院被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中医院,目前拥有国家 级中医药特色专科1个、省中医药重点学(专)科6个、市 重点专科9个、县重点学科12个。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 势方面,积极开展中医非药物治疗项目,其中针灸、推 拿、拔火罐、刮痂、小针刀等,已成为县域内特色鲜明的
中医药拳头诊疗项目。另外,积极挖掘院内外名老中医 验方,整理岀版了《长兴县名中医经验辑要》一书,被长 兴县图书馆与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收藏。4外引内育,优化人才队伍体系人才为医院发展提供动力。医院实施积极的中医药 人才培养计划,明确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目标。医院现
*基金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项目分级诊疗
制度下签约服务人群健康目标管理,编号:2017ZYC-A69有职工872人,其中卫技人员795人,高级职称136人,
研究生80名。知名专家荟萃,汇聚起一支包括全国基层 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
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省市基层名中 医等在内的人才队伍,在省市中医药临床、护理质量竞 赛中屡屡获奖,为学科建设发展不断注入持久动力。5凝炼特色,构建医教研协同发展体系在一系列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鼓励下,近五年来医
院医教研发展取得新高度。医院注重人员培训,有计划 地选送医护人员外出进修、攻读博硕士、参加中医人才 的培养,累计达2627人次;同时以名老中医带徒弟的师
承方式,推进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的传承,带动中医临床
队伍建设;各学科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14项,优势 病种75项;立项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31项,取得厅局级
以上科研奖励2项,承担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13
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20篇。6彰显传统,建设环境形象体系医院建筑综合中西风格,尤其在二期大楼凸现中式
氛围;在总长度100米的文化长廊、建筑面积3200平米 的针灸科及治未病中心突出打造中医药文化元素,宣传
中医药文化,接待大批来参观、体验中医药的国内外人 ±; “本草纲目园”种植中草药,设置李时珍石像;门诊、
住院走廊、候诊区等,图文并茂地宣传中医药养生知识,
营造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在门诊大厅和文化长廊,医 院的核心价值示之于众,让员工和患者体味中医精神。7多管齐下,建立文化宣传体系利用微信公众号、院报、院讯、门户网站及时报道医
院在日常工作中涌现的模范人物和事迹,弘扬先进,讴 歌典范。志愿服务也是医院文化的重要部分,开创“党员 积分制”引领职工志愿服务。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
动为契机,向学生普及中医药知识;以医共体建设为抓
手,开展“中医硕士结对村医”等活动;推广中医药适宜 技术,达到叫好又卖座的效果;以膏方节、冬病夏治三伏
贴、端午赠香囊、药膳节、八段锦教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
方式,持续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及其优势。收稿日期2019-09-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