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政治笔记大全

来源:华拓网
 高中政治笔记 第一册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商品 货币 价值规律

一. 商品(W) 1. 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二因素/商品的两重性): ① 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用途) ②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补充说明:①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不能比较大小,但价值能比较大小 ② 两种商品需要交换是因为使用价值不同,两种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价值相同 ③ 二者关系:对立统一

对立——二者不可兼得(从人的角度) 统一—— 二者统一于商品中(从商品的角度)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前提 ④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二. 货币(G) 1. 产生过程 ① 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

或 简单价值形式→复杂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 2.职能

①价值尺度(标价/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交换/现实的货币) ③贮藏手段(国库) ④支付手段(还债) ⑤世界货币(外贸) 3.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商品=货币) 补充说明:货币自身也是商品,也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4.货币的本质

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发展历程 ① 金银 ② 铸币

③ 纸币 ④ 信用货币 ⑤ 电子货币 三. 纸币

1. 含义: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货

币符号)区别:纸币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本质:价值符号)

2.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纸币量=(待售商品数量

×商品价格)÷纸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纸币流通次数 3.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① 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叫通货膨胀

② 通货紧缩:纸币发行量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量,造成纸币升值,物价下降的现象叫通货紧缩(经济危机) 四. 结算 1. 结算方式: ① 现金结算 ② 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 ① 信用卡

功能:存款 取款 消费 查询 结算 ② 支票

A.现金支票 B.转账支票 注:支票仅限于本地结算 ③ 汇票

用于外地结算 五. 价格

1. 含义: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

2. 价值与价格的关系(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 价值决定价格

②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六. 商品的价值量 1. 相关概念 社会状况:

① 价值量:商品价值的大小 ②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在现有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描述个别企业: ③个别劳动时间:个别企业生产单位商品的时间

④价值总量:个别企业生产的全部商品所包含的总价值(价值量×数量) 2. 比例关系

价 值 量

正比

反比 无关 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反比 动时间反比个别劳动生产率 无关

七. 价值规律

1. 发生作用的条件:商品经济 2. 内容:

无关正比

价 值 总 量

① 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②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3.表现形式:

价格 价值

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供>求 价格下降 供<求 价格上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