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

来源:华拓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生默读能力的重要性及培养

作者:朱彦彦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7年第21期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地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朗读,则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而阅读通常是指“依靠视觉,通过文字符号接受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求的知识。”显而易见,如果阅读是一个集合,按“是否出声读”为标准,可划分为“默读”和“朗读” 两个子集。“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是粗粗地读,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朗读”则包括“朗诵、诵读”等,是精读,偏重于理解书面语言,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说普通话的能力。可见,默读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和朗读一样,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步入信息网络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世界的日新月异,学习的终身化,生活节奏的日趋加快,人们必然会越来越强化阅读的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也必然导致阅读方式的变革:必须坚持以精读为住,以略读、浏览等默读为辅的阅读方式,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因此,对人的默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广泛吸收知识,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善于在读中思考、比较、鉴别,善于精读、略读、泛读、跳读。缺乏默读能力的人,在现代社会是很难立足的。只有默读和朗读糅合在一起的阅读教学,才能真正训练学生阅读的“个性”性。 一、激发默读兴趣

默读教学一般都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激发学生的默读兴趣是学生养成良好默读习惯的前提。因此,教师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加强情境设置,增强自主阅读的快乐,让生体会到默读的乐趣。

同时,由于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的制约,教师要防止过早练习和过高要求带来学习难度的增加,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再者,默读这种读书方式不能单一使用,要与思维训练和朗读教学有机结合,避免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二、把握默读时机 (一)学习长文时默读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默读往往能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功能。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默读俯瞰全篇,把握课文的大意和布局谋篇。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课文可以放弃默读。 (二)朗读之前默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朗读如果缺少了对文本起码的理解与感悟,一味地读和背,除了那慷慨激扬的固定腔调外,能解读出什么真情来,又能悟出什么意义来呢?那样做,课堂上的讲解、朗读、问答、议论充其量不过是走过场而已。没有潜心的默读,朗读也就不会有悟有得。因此,朗读前的默读是必要的,这其实是课堂上动静搭配的有效组合。先静——静静读思;再动——书声朗朗,以至议论纷纷。这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这样做感情朗读才能成为可能。 (三)于疑难处默读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说的就是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一遍有一遍的收获。疑难往往能迎刃而解。 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在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质疑:“诸葛亮神机妙算,他明明知道周瑜让他三天造十万支箭是有心陷害,为什么还不揭穿呢?”这个问题确实是理解上的一个难点,笔者采用了让学生默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先引导学生专心默读下文借箭的过程,一些同学甚至还拿出了少儿版的《三国演义》,说要看看草船借箭的背景,要对照课文来读……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默默研读的局面,学生们神情专注,自主探究。默读后,笔者引导学生对初读时的疑问进行了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学生不但搞懂了诸葛亮不揭穿周瑜诡计的原因,而且对他的神机妙算心悦诚服,对他顾全大局的胸怀顿生敬意。学生的理解感悟可谓水到渠成。 (四)在合作前默读

新课标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生在小组内的阅读交流,使阅读教学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要达到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小组合作学习前的默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否则,合作学习将失去根基,个别学生当演员,其他学生做配角或观众的现象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三、抓好默读训练

默读,要讲究方法,形成良好的习惯。小学生默读训练的基本方法如下。 1.动眼不动嘴

凡是动嘴的默读不是真默读,而是“默朗读”,那是很难提高默读速度和默读质量的。 2.边读边想

学会在默读中思考,在默读中分析综合、质疑问难、欣赏评价,是训练有效默读的基本方法。

3.边读边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提倡默读时动笔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提高思考的质量。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训练“一目十行”地阅读

默读既要会精读,又要会速读。既要“咬文嚼字”,又要“一目十行”。信息时代对速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生平时的课外阅读也要有一定的速读,“一目十行”的功用已越来越显著。方法的掌握靠反复训练,训练得多了,就可以成为终生受用的习惯。 四、加强默读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就告诉我们,默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速度和效果。

自评方法是规定在一定的时间内默读一篇文章,再计算出自己的默读速度,公式表述为:默读速度=文章字数/默读文章所用时间。平时要经常性开展默读速度的测量活动,随时让学生了解自己的默读速度,以便不断提高。

师评是让学生默读同一篇文章,并笔答文章后面的每个问题,最后根据答题的情况,测算出每个学生的默读效果,公式表述为:默读效果=答题的良好数量/完成时间。这既要看所用时间的长短,又要看答题的良好数量。也可以让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默读同一篇文章,并笔答文章后面的每个问题,最后主要看在相同时间内答题的良好数量。最后经过反复的评价,评出阅读能力较强的同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检查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能力是不是进步了,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默读的积极性。

尽管学生默读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笔者坚信,每一个问题都有得到解决的时候,当我们教师懂得默读的重要性,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发现,学生会“读”了,他们在读中生疑,读中解惑,读中成长,读出聪明的头脑,听出精彩的人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