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床常用基本方剂80首

来源:华拓网
白虎汤

组成:知母 石膏 甘草 粳米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气分热盛证。

清营汤

组成:犀角 生地 玄参 竹叶心 麦冬

丹参 黄连 银花 连翘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

半夏厚朴汤

组成:半夏 厚朴 茯苓 生姜 紫苏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犀角地黄汤

组成:犀角 生地黄 赤芍 丹皮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

黄连解毒汤

组成:黄连 黄柏 黄芩 大黄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证。

苏子降气汤

组成:苏子 橘皮 半夏 当归 前胡

厚朴 肉桂 甘草 生姜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定喘汤

组成:白果 麻黄 桑白皮 款冬花 半夏

杏仁 苏子 黄芩 甘草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

旋覆代赭汤

组成:旋覆花 半夏 人参 代赭石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 天台乌药散

组成:乌药 木香 茴香 青皮 良姜

槟榔 川楝子 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橘皮竹茹汤

组成:橘皮 竹茹 大枣 生姜 甘草 人参 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 延胡索

功用:疏肝清热,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化火证。

小半夏汤

组成:半夏 生姜

功用: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主治:痰饮呕吐。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 人参 生姜 大枣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越鞠丸

组成:川芎 苍术 香附 神曲 栀子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郁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

组成:枳实 厚朴 薤白 桂枝 栝楼实 功用: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

四逆汤

组成:生附子 干姜 炙甘草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心肾阳衰寒厥证。

1

仙方活命饮:

组成:金银花 当归尾 赤芍 乳香 没药

橘皮 白芷 防风 贝母 天花粉 穿山甲 皂角刺 甘草 酒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生地黄 木通 竹叶 甘草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心经火热证。

桃核承气汤

组成:桃仁 大黄 桂枝 芒硝 炙甘草 功用:逐瘀泻热。 主治:下焦蓄血证。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 生地黄 桃仁 红花 枳壳

赤芍药 柴胡 甘草 桔梗 川芎 牛膝 功用: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尾 川芎 黄芪 桃仁 地龙 赤芍 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症。

温经汤:

组成:吴茱萸 桂枝 当归 川芎 丹皮 阿胶 芍药 麦冬 人参 甘草 半夏 生姜

功用:温经散寒, 养血祛瘀。 主治:冲任虚寒, 瘀血阻滞证。

十灰散(《十药神书》)

组成:大蓟 小蓟 侧柏叶 荷叶 茜草根 山栀 茅根 大黄 丹皮 棕榈皮 功用: 凉血止血。

主治: 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小蓟饮子(《济生方》)

组成:生地黄 小蓟 滑石 通草 炒蒲黄

藕节 当归 山栀 甘草 淡竹叶 功用:凉血止血, 利水通淋。 主治:热结下焦之血淋 尿血。

黄土汤

组成:灶心土 白术 附子 生地 阿胶

黄芩 甘草

功用: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 主治:脾阳不足,脾不统血证。

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组成:柴胡 栝楼根 当归 红花 甘草

穿山甲 大黄 桃仁

功用: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 主治: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生化汤

组成:当归 川芎 桃仁 炮姜 黄酒

炙甘草 童便

功用:养血祛瘀,温经止血。 主治:血虚寒凝,瘀血阻滞证。

咳血方

组成:青黛 栀子 瓜蒌仁 海粉 诃子

蜜 姜汁

功用:清肝宁肺,凉血止血。 主治:肝火犯肺之咳血证。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蒲黄 五灵脂

功用: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主治:瘀血停滞证。

鳖甲煎丸(《金匮要略》)

组成:鳖甲 乌扇 黄芩 柴胡 鼠妇 干姜

大黄 芍药 桂枝 葶苈子 石韦 厚朴 丹皮 瞿麦 紫葳 半夏 人参 土鳖虫 阿胶 蜂房 赤硝 蜣螂 桃仁

功用:行气活血,祛湿化痰,软坚消癥 主治:疟母,癥瘕。

2

六一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组成:滑石 甘草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湿证。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蒺藜 芡实 莲须 龙骨 牡蛎 莲肉 左金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连 吴茱萸

功用: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

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

组成:龙胆草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功用:涩精补肾

主治:肾虚不固之遗精。

朱砂安神丸(《医学发明》)

组成:朱砂 黄连 炙甘草 生地 当归 功用:镇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 知母 川芎 茯苓 甘草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证。

天王补心丹(《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人参 玄参 丹参 茯苓 五味子 远志

桔梗 当归 天冬 麦冬 柏子仁 酸枣仁 生地黄 朱砂 功用:滋阴清热,养血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连翘 大黄 甘草 芒硝 栀子 黄芩

薄荷 竹叶 蜂蜜

功用: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主治: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

苇茎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苇茎 生薏仁 冬瓜子 桃仁 功用: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组成: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连 黄芩

黄柏 黄芪

功用: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柴胡 生地(近代方中有黄芩 栀子) 功用: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苍术 厚朴 橘皮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湿滞脾胃证。

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 厚朴 苏叶 陈皮 大腹皮 白芷

茯苓 白术 半夏曲 桔梗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凤寒,内伤湿滞证。

三仁汤(《温病条辨》)

组成:杏仁 飞滑石 白通草 白蔻仁 竹叶

厚朴 生薏仁 半夏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茵陈蒿汤(《伤寒论》) 组成:茵陈蒿 栀子 大黄 功用:清热利湿退黄。 主治:湿热黄疸。

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木通 车前子 蔚蓄 瞿麦 滑石

甘草梢 大黄 山栀 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桂枝 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3

主治:膀胱气化不利之蓄水证。 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 黄芪 白术 甘草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祛风,健脾利水。

主治:表虚不固之风水或风湿证。

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独活 桑寄生 秦艽 防风 细辛 当归

芍药 川芎 干地黄 杜仲 牛膝 人参 茯苓 甘草 桂心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风湿顽痹

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滑石 茵陈 黄芩 石菖蒲 川贝母

木通 藿香 射干 连翘 薄荷 白蔻仁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邪在气分,湿热并重证。

实脾散(《济生方》)

组成:厚朴 白术 木瓜 木香 草果仁

大腹子 附子 白茯苓 功用: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阴水。

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羌活 独活 川芎 蔓荆子 甘草

防风 藁木

功用:散寒除湿,祛风止痛

主治:湿邪在表头腰痛(外伤于湿,郁于太阳)

二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 苍术 功用: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下注证。

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 陈皮 茯苓 炙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功效:降气快膈,化痰消食。 主治:痰壅气滞证。

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莲肉

扁豆 砂仁 苡仁 桔梗 功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芪 当归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阳浮发热证。

一贯煎(《柳洲医话》)

组成:沙参 麦冬 当归 生地黄 枸杞子

川楝子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

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 附子 熟地黄 山萸肉 山药

茯苓 丹皮 泽泻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左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菟丝子

枸杞子 川牛膝 鹿角胶 龟板胶 功用: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主治:真阴不足证。

4

右归丸(《景岳全书》)

组成:熟地黄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杜仲

菟丝子 附子 肉桂 当归 鹿角胶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 茯神 黄芪 龙眼肉 酸枣仁

人参 木香 甘草 当归 远志 功用:温补肾阳, 填精益髓。 主治:肾阳不足, 命门火衰证。

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煅牡蛎 黄芪 麻黄根 浮小麦 功用: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

四神丸(《证治淮绳》)

组成:补骨脂 肉豆蔻 吴茱萸 五味子

生姜 大枣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脾肾阳虚之肾泄证。

固冲汤

组成:山茱萸 煅龙骨 牡蛎 白术 黄芪 生白芍 棕榈炭 五倍子 海螵蛸 茜草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脾肾亏虚,冲脉不固证。

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诃子 罂粟壳 肉豆蔻 白术 人参

木香 肉桂 炙甘草 当归 白芍 功用:涩肠止泻,温中补虚。 主治;久泄久痢,脾肾虚寒证。

完带汤

组成:白术 山药 人参 苍术 白芍 车前子 柴胡 陈皮 黑芥穗 甘草 功用:补脾舒肝,化湿止带 主治:脾虚肝郁,湿浊带下。

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熟地黄 功用: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生姜 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

(2)脾不统血证。

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 人参 桂枝 生姜 阿胶

生地黄 麦冬 火麻仁 大枣 功用: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1.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2.虚劳肺痿。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 山药 山萸肉

茯苓 丹皮 泽泻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证。

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知母 黄柏 熟地黄 龟板 猪骨髓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证。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 炙甘草

大枣 通草

功用: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主治:血虚寒厥证。

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党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陈皮

升麻 柴胡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胃气虚证

5

(2)气虚发热证。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组成:黄芪 白术 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理中丸(《伤寒论》)

组成: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1.脾胃虚寒证。

2.阳虚失血证。 3.胸痹。或病后多涎唾;或小儿慢惊.

小建中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 生姜 芍药 饴糖 炙甘草 大枣功用: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

清骨散(《证治准绳》)

组成: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鳖甲 地骨皮

青蒿 知母 甘草 功用:清虚热,退骨蒸。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青蒿鳖甲汤

组成:鳖甲 青蒿 生地 知母 牡丹皮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