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妇
“巧媳妇”“千百亿”工程实施可行性 工作报告
一、背景资料
金融危机以来,随着要素成本持续上涨,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纺织服装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是转移的重头戏,抢抓机遇,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不仅是加快我省纺织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改造提升纺织工业的必由之路,我省将以此次全国纺织产业转移工作会议为契机,加快产业链式转移和板块承接,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品层次,推动我省由纺织工业大省向纺织工业强省的历史性跨越。
我省是纺织服装产业及消费大省,但从附加值更高的服装产业来看,我省与沿海服装业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所以要使我省服装业转型升级,承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沿海知名服装加工落户中原是一条见效最快的途径。而在承接转移的过程中,承接地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纺织服装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力资源优势。省服装协会执行会长李刚告诉记者,我省是人口大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河南有1亿人口,大约6.3千万人在农村,其中年龄在25到40岁的“巧媳妇”大约800万人,豫南、豫东最多。“巧媳妇”的处境可以用“无奈、无助、无聊”来形容,而她们正是河南服装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一笔巨大财富。农村“巧媳妇”更是一支不可小视的力量,她们思想稳定、责任心强、渴望工作。她们如果加入到服装发展大潮中将会加快我省服装产业升级,为我省承接地竞争中加上一个重要砝码。
为了充分发掘农村妇女人力资源优势,将留守在家里的农村媳妇变为服装产业大军,2011年我省开始实施“巧媳妇”千百亿工程,即在全省各乡镇每年建设千人规模、数百家工厂、每家企业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的服装加工厂。
现在河南“空巢”家庭非常多,许多巧媳妇都在家安顿,把这些“巧媳妇”号召起来为河南服装发
展做出贡献,也解决了上岗难的问题,同时也为河南女裤打开了市场。
这些“巧媳妇”每天的事情就是为老人、儿女做饭,然后赋闲在家。实际上,她们每天做饭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每年夏秋农忙也只需要20天,其他时间就无事可做,打扑克、聊天成为她们的日常生活,这样不仅难以拉动内需,也容易产生很多社会问题。这些人其实是“思想最稳定、责任心最强、最渴望工作、最需要花钱”的群体,而且她们中有许多人婚前也在外打工,有不少人拥有在服装厂工作的经历。
当前,沿海地区大量的服装订单缺人来完成,如果河南的服装企业能够把沿海的订单拿回来,发挥本地中小企业家的内生动力,把服装工厂建到乡镇、村庄去,每年全省如果建200家千人以上规模的服装厂,让经过培训的“巧媳妇”进厂工作,实现订单与工人对接,优势互补,使“巧媳妇”变为服装产业大军,她们每年预计可创造约1000亿元的工业产值,而且每年每人就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将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是实现沿海地区服装订单转移的捷径,进而促使服装加工能力快速成长。
目前,沿海地带服装产业向内地转移方兴未艾。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谢青在现场会上介绍说,服装产业转移在企业市场行为和国家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其速度和规模不断提升:2011年第一季度服装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24.2亿元,同比增长70.9%。河南服装产能已连续5年同比增速为30%, 2010年增速超过45%,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
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向工人来源地转移。对于河南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活动主题及目标
主题是实施巧媳妇千百亿工程和发达地区一对一手拉手,以提高订单的承接效率。
目标是“用三年时间使河南服装实现产能规模翻番,超过苏州、赶平泉州、直追广州”。 努力构建
河南大服装格局
三、活动目的
巧媳妇千百亿工程,是为了加强纺织服装类人才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为转移企业提供技能熟练的劳动用工。目标是将社会闲散劳动力有序的集合起来,为河南引进的服装加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省内的招进工作是结合巧媳妇千百亿工程,培育当地中小加工企业并与沿海服装企业合作入驻工业园区,成为大中型的本土服装加工企业。
工业园区周边小型服装加工企业及园区内已有的服装加工企业,可与沿海企业实现对接,沿海加工企业前来指导管理经验、工单工艺技术等,并利用巧媳妇千百亿工程达到中、小型企业快速成长,力争用3—5年时间引进、培育300家3000—5000人的大型服装加工企业。
这800万农村妇女中,一些人有在服装工厂从业的经历。如果她们变成产业工人,将刷新我省的创富画卷。据测算,一名女工每年可创造10万元以上的产值,同时可实现1.5万元~2万元的个人收入。换言之,800万“巧媳妇”每年可创造约1000亿元的产值。
通过“巧媳妇”壮大服装业,有利于推进我省的城镇化进程。
改革开放之初,沿海地带通过“三来一补”、订单加工、合资合作等,逐步发展形成了数百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和专业乡镇。以服装产业为例,像濮院镇的毛衫加工业,新塘镇的牛仔面料、牛仔服装加工业,虎门镇的服装加工业,柯桥镇的轻纺面料印染业,沙溪镇的休闲服装加工业等,这些当年的穷乡僻壤,都纷纷通过服装产业的勃兴,崛起为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其中,新塘镇2010年出口交易额110亿美元。这些乡镇无论是城区建设、城市功能、工业化进程,还是就业普及、人均收入、财政收入,都远超我省目前的多数县城。
我省目前有18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其中45个集聚区把服装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我省的产业集聚优势和中西部地区原有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相比,更容易吸引服装企业落户。借助“巧媳妇工程”和产业集聚区,河南有望捷足先登,打造成全国新兴的服装产业基地。
“巧媳妇工程”有利于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大难题,急需大力扶持,加速实施。
四、活动内容
与全省2123个乡镇政府合作,实施巧媳妇千百亿工程,结合发达地区大服装公司的大量订单,发挥河南中小服装企业渴望发展的内动力,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大公司合作或者合资,帮助他们把服装工厂建到乡镇去,吸纳乡镇周边25—45岁的农村巧媳妇为服装企业的员工,让这些巧媳妇经过培训后进厂工作,壮大当地的服装加工企业,使小型企业快速成长。巧媳妇千百亿工程既解决了闲散的农村妇女的工作又可解决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乡镇工业园区的建设得到完善,由此可拉动内需加快发展,实现财政增收,社会发展,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是实现服装产业转移的根本和捷径。这就是千人规模,三百家工厂,数百亿产值的巧媳妇工程,也是化解“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的一个重要途径。
河南服装加工企业联盟是前期工作重点,快速、详细摸清省内加工企业情况,并将各地的加工企业组织起来,与有意扩大规模、扩大产能的中小服装加工企业和沿海服装企业进行对接,开展一对一手拉手工程,由沿海的意向服装厂家提供技术、设备、定单等。省内中小服装加工企业提供场地和工人,形成良好合作关系,共同成长,并促使内地中小型服装加工企业快速成长为千人规模的大、中型企业。
就业,创富 一个都不少
五、活动执行单位及活动对象
执行单位:河南省贸促会纺织服装产业办公室 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
活动对象:
六、活动执行情况
5月初,河南省 “标准杯”巧媳妇工程暨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论坛现场会在周口市扶沟县举行。
目前,河南省服装协会与扶沟县、浚县等地及省工信厅、省扶贫办等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合作,倡导和推进“巧媳妇工程”。比如浚县亚都服饰有限公司,采取“有限集中、适度分散”的方式,把服装加工前道工序、裁剪发单、后整锁订、包装发货放在园区,而把需要大量人力资源的缝制过程放在乡镇的生产小组,现已安排数百名巧媳妇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人均年收入都超过1.5万元。
为了使巧媳妇足够“巧”,省服装协会将成立河南服装管理人才技师培训学校,并将与淮阳、郸城等人口大县的政府合作,设立分校,计划每年培训服装、家纺技工技师3万人以上,短训巧媳妇10万人,重点培训工段长等紧缺人才2000人,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人才准备。然而,如果仅仅依靠“协会+部门”的上述平台,“巧媳妇工程”这个多点布局、次序推进的系统工程是无法完成的。目前,政府层面的扶持动作还非常弱小,大的扶持举措更是空白。
为了抓住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帮助广大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河南省服装行业协会计划从今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巧媳妇千百亿工程”,即在全省各乡镇每年建设千人规模、数百家工厂、每家企业实现产值亿元以上的服装加工厂。
河南还计划成立服装管理人才技师培训学校,并与淮阳等人口大县的政府合作,设立十几所分校,每年培训服装、家纺技工技师3万人以上,短训“巧媳妇”10万人,重点培训工段长等紧缺人才2000人,为承接产业转移做好人才准备。
3年内,如果我省能让“巧媳妇”在家门口转变成服装产业大军,她们每年可以为河南增加约1000亿的工业产值。
把服装工厂建到乡镇、村庄去,对“巧媳妇”来说,既可以就近照顾孩子,又可以在家门口5公里范围内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每年能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家庭工作两不误。
河南要发挥内生动力,把闲置劳动力发挥出来,几十万工人一年的工资,就可以拉动内需上千亿元。“河南应该学习沿海上世纪80年代的做法,比如,福建的七匹狼、九牧王等都是做订单起家的。河南需要放下身价甘当中国服装业的加工厂,要甘当‘小学生’,学习沿海地区的先进管理方式,把公共网络平台建设好,然后再考虑做品牌。”
七、活动阻碍及对策
但从整体看,目前推进的效益并不明显。可见,其力度不够,辐射面和带动性不够。背后是从认识到动作的一系列不足。
1、得不到政府及有关单位的支持和协助
产业转移的机遇稍纵即逝,而政府决策部门对实施“巧媳妇工程”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认识不到位。
2、公共服务平台太小,政策、资金扶持跟不上
3、活动宣传力度
4、巧媳妇活动对象的其他因素
由于产业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非常明显,中西部区域间争夺沿海产业转移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地纷纷出台多项举措,机遇稍不留神就会失去。比如福建泉州的七匹狼、格林、宝德等20家中国服装百强企业在向我省转移谈判热火朝天的过程中却被安徽宿州的一项优惠政策先声夺人,生生从我省夺
走。目前,各地、各部门对实施“巧媳妇工程”还没有上升到“书记工程、富民工程、平安工程、和谐工程”的高度,没有真正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局出发推动这项工程的实施。
八、活动年度总结
建设中原经济区,事关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全面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新的一年里,除了“巧媳妇”工程,河南服装界还将举行一些让社会各界都关注的大动作,那就是组织开展“河南服装企业沿海行”、“郑州女裤千人访台湾”和“百家郑州女裤品牌进入美国市场”等一系列活动,目的是“深化、提升和扩大郑州女裤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影响力,让郑州女裤再一次聚焦港澳台、轰动全中国,影响全世界。”
2011年,河南服装业要以构建河南大服装格局为指导,继续围绕“炒行业、推品牌、造环境、赢政策”开展工作。通过策划大活动推动产业升级,以打造中国裤都、世界裤装采购中心、中部地区时尚高地为目标,推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对服装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河南还计划开拍一部时尚、励志、唯美的反映郑州服装界感人事迹的电视连续剧,借助文化力量,扩大行业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