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来源:华拓网
《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2、 课程代码:

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4、 适用专业:经济与管理学院各专业(本科)

5、 课程学时:54(46+8)

6、 学 分:

7、 先修课程:“微积分”

8、 开课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9、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二、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

1、课程性质: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研究对象是消费者、厂商和政府等个体经济单位及其构成的市场。本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市场经济的特性与运行特点,掌握微观经济学的概念、原理和基本框架,并能熟练运用弹性分析、边际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最优化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

2、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当今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特别是认识政府及企业各项微观经济政策的理论背景,提高预见这些政策的现实影响的能力, 并为后续课程和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从微观层面建立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为学习宏观经济学以及其他经济管理类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分析,初步具备探索和创造性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掌握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理论。由于课时有限,本课程主要讲授市场机制的运行规律,对劳动市场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前言部分只作简单介绍。

3、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基本经济理论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增强学生自身对经济学的兴趣。

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

第1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3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内容:经济学十大原理

掌握内容:机会成本 边际量 市场与政府

教学重点难点:机会成本 边际量

教学内容:

1.1 人们如何作出决策

1.2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第2章 象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经济学如何分析经济现象

理解内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

掌握内容:生产可能性边界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生产可能性边界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教学内容:

2.1 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2.2 作为政策顾问的经济学家

2.3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第3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内容:贸易的好处

掌握内容: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比较优势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3.1 一个现代经济寓言

-----

3.2 比较优势:专业化的动力

3.3 比较优势原理的应用

第4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6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 市场的含义

理解内容: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掌握内容: 需求和供给的含义 供求定理 市场均衡和均衡变动

教学重点难点:供求定理 均衡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教学内容:

4.1 市场与竞争

4.2 需求

4.3 供给

4.4 供给与需求的结合

-----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5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内容: 如何计算需求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弹性

掌握内容: 各种弹性的经济含义 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弹性与销售收益之间的关系 运用弹性分析现实问题

教学内容:

5.1 需求弹性

5.2 供给弹性

5.3 供给、需求和弹性的三种应用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2学时)

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教学重点难点: 政府价格控制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

教学内容:

6.1 价格控制

6.2 税收(并入第八章教学)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2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内容: 市场效率

掌握内容: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教学内容:

7.1 消费者剩余

7.2 生产者剩余

7.3 市场效率

第8章 应用:赋税的代价(☆)(3学时)

-----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理解内容:无谓损失的含义

掌握内容:弹性与税收的归宿 税收变动以后对无谓损失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弹性与税收的归宿 税收变动以后对无谓损失的影响

教学内容:

8.1 税收的无谓损失

8.2 无谓损失的决定因素

8.3 税收变动时的无谓损失和税收收入

第10章 外部性(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福利经济学

理解内容:科斯定理

-----

掌握内容: 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外部性的含义 科斯定理 如何解决外部性

教学内容:

10.1 外部性和市场无效率

10.2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10.3 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1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物品的分类

理解内容:公共物品的含义

掌握内容: 产权的含义 产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运用产权分析公地悲剧问题

教学内容:

-----

11.1 不同类型的物品

11.2 公共物品

11.3 共有资源

第13章 生产成本(☆)(5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长期成本

理解内容: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掌握内容: 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几个短期成本的含义(可变成本、固定成本、边际成本)

教学重点难点: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 短期成本的含义 生产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13.1 什么是成本

13.2 生产与成本

13.3 成本的各种衡量指标

-----

13.4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 竞争的含义 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理解内容: 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竞争性市场的长期均衡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掌握内容: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竞争性市场的短期均衡

教学重点难点: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竞争性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教学内容:

14.1 什么是竞争市场

14.2 利润最大化与竞争企业的供给

14.3 竞争市场的供给曲线

第15章 垄断(☆)(3学时)

教学要求:

-----

了解内容: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理解内容: 垄断产生的原因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垄断导致的福利损失

掌握内容: 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价格歧视

教学重点难点: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价格歧视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垄断导致的福利损失

教学内容:

15.1 为什么会产生垄断

15.2 垄断者如何做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15.3 垄断的福利代价

15.4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

15.5 价格歧视

第16章 寡头(4学时)

教学要求:

-----

了解内容: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理解内容:寡头市场的特点 寡头市场如何达到均衡

掌握内容: 博弈论的含义 囚徒困境

教学重点难点:囚徒困境 寡头市场如何达到均衡

教学内容:

16.1 在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

16.2 只有少数几个卖者的市场

16.3 博弈论与合作经济学

16.4 针对寡头的公共政策

第17章 垄断竞争(2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 垄断竞争厂商的竞争策略

理解内容: 垄断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比较

-----

掌握内容: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 垄断竞争市场的社会福利损失

教学内容:

17.1 有差别产品的竞争

17.2 广告

第21章 消费者选择理论(☆)(6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 需求曲线的推导

理解内容: 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及特征 预算约束

掌握内容: 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教学重点难点:消费者的最优选择 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教学内容:

21.1 预算约束:消费者能买得起什么

-----

21.2 偏好:消费者想要什么

21.3 最优化:消费者选择什么

21.4 三种应用

第22章 微观经济学前言(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内容:行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内容

理解内容: 如何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掌握内容: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教学内容:

22.1 不对称信息

22.2 政治经济学

22.3 行为经济学

-----

五、课程教学方式:

(课堂授课+小组讨论+模拟实验)

六、考试与成绩评定方法:

1、考试时间:采取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考试方法:采取闭卷(期末)、分小组讨论和搜集案例、分小组完成课程设计报告等方法。

3、成绩评定: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40%+和期末考试60% 。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经济学原理》 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经济学基础》 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经济学》 萨缪尔森 华夏出版社 1999年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 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