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点】Social Perspective 2Ol5年5月刊(总第495期)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丛嘉许晓晖孙英彤 (长春师范大学,长春130022)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在学习、心 理、行为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本文旨在从社会X--作的视角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 有效解决。 关键词:城市化;农民工;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3—0219—02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念界定 果可想而知。 2、心理方面 (1)自私任性无正确的是非观念 从2004年开始,随着学术界、媒体等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持 续关注报道,农村留守儿童开始进入人们的视线。曾出现过“留 守孩”、“空巢儿童”、“留守学生”、“留守子女”等词汇。可见。对 大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或者亲戚照顾,大多数的祖辈 都很宠爱孩子,极尽所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如此一来养 成了留守儿童自私自立、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但凡有不顺着 自己的事情就会哭闹,监护人又不忍心严厉管教留守儿童,以 免他们出现离家出走等问题,只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的教 育模式,无形中就助长了留守儿童的自私任性的心性,让他们 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词汇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 经过大量的查阅资料,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 母双方或一方(每年在外务工6个月以上)外出劳务,而被留在 农村由其父母单方、祖辈、亲戚照顾或无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 育阶段的农村儿童(16岁以下)。i 觉得无论自己做错什么,家里都会采取宽容的态度,没有什么 是他们想得而得不到的东西,长此以往影响孩子是非观念的形 二、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1、学习方面 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自卑心理明显孤独感强烈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劳务,留守儿童觉得自己缺少大人的保 (1)缺少有效的学习辅导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和年迈的祖辈或者亲戚生活在一起,监护人 认为他们的责任只是让留守儿童吃饱穿暖,不发生意外就可以 护,因而内心自卑、缺乏安全感。寄养在亲戚家的留守儿童,感 觉自己寄人篱下,不敢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生怕做错事遭到 亲戚的责骂。长此以往,容易形成自闭、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利 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然而幼年是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 时期,需要父母的关爱和沟通。由于长时间不能与父母见面,留 了。与此同时,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些祖辈的文化水平 甚至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且不说他们农忙时无法辅导留守儿童 学习,即便是有时间也很少有监护人愿意辅导留守儿童学习。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监护人没有能力或是精力辅导留守儿童学 习。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能成为班级中的优秀生的极少,大部 分是中等生甚至是差生,留守儿童的成绩普遍不理想。由此可 守儿童内心的烦恼和困惑缺少一个合适的方式表达和发泄,生 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对周 围的人产生戒备心理,轻者内心缺乏信任感,形成偏激的性格, 严重者会出现仇视父母、离家出走、自杀轻生等不良行为。 3、行为举止方面 (1)道德行为有失偏颇 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 见父母外出劳务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产生了影响。 (2)学习热情不高,厌学情绪明显 由于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少有效的辅导,一旦遇到不会的 题目只能自己思考,思考不出只能放弃。时间一长形成恶性循 环,他们的学习成绩就变得越来越差。因而这些孩子害怕考试, 综合作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具有一定道德意义的实 际行动,它是人思想品德的外在表现和综合反应。ii看一个人的 道德品质如何,主要看其言行是否一致,道德行为是否具有一 贯性。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处于未成年阶段,缺少父母和监护 人的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一些留 无法面对考试成绩和排名。尤其是外出的父母回来探亲时,更 是无法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些孩子逐渐地失去了学习兴 趣,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据一些资料显示,在留守儿童 这个群体当中,由于厌学导致的辍学是个很普遍的现象。学校 守儿童性格偏激,自控能力差,做事冲动,常因为一些小事和同 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斗殴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留守儿童 的领导和老师去这样的学生家里做工作,但仅仅是让留守儿童 重新回 学校,却不能解决孩子的学习方面遇到的难题,其结 收稿日期:2015—04—10 做事拖拉,自理能力差,容易受到邻里的冷落,因此他们便和社 基金项目: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丛嘉(1988一),女,吉林吉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作者:许晓晖(1968一),女, 吉林通化人,教授,从事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孙英彤(1990一)男,吉林九台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工作与思想政治 教育研究。 . 21 9 CHINESE&FOREIGN ENTREPRENEURS 【社会视点】Social Perspective 2015年5月刊(总第495期) 会不良青年混在一起,成为他们打架的帮凶,甚者走上抢劫、强 奸等违法犯罪的道路。 (2)人生观、世界观有待提高 近的留守儿童组织起来,举办一些学习小组、生活技能小组等 活动,通过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此外,社 会工作者要重视监护人的重要作用,要对监护人群体进行培 训,教授一些基本的教育儿童、与儿童沟通的技巧,提倡他们与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无法陪伴自己的子女,想 在物质方面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以弥补自己对孩子的亏欠, 因此这些留守儿童过上了“要啥有啥”的生活,无形中使留守儿 童养成了好吃懒做、奢侈浪费等不良生活习惯。一旦父母给的 零用钱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要求时,他们就会和父母吵架,甚 至杀害亲生父母。看过一篇报道,一名留守儿童常年和年迈的 留守儿童的父母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让他们意识到关注孩 子的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与社会工作者 取得联系,共同寻求解决办法。 (3)社区工作方法的介入 社区工作方法是以整个社区及社区中的居民为服务对象, 奶奶在家生活,只能靠子女外出打工挣的钱维持生活和抚养孙 子。这个孩子经常管奶奶要钱去网吧,由于网瘾作祟,需要的钱 提供助人的、利他的服务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它通过专业社 会工作人员的介入,动员和组织社会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 响留守儿童问题的因素不仅有家 越来越多,当奶奶无法满足他的要求时,他竟然要求年迈的奶 区自治,以促进社区进步。奶跪地认错。这只是留守儿童众多案例中的一例,却需要我们 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可见,留守儿童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不能让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观念影响留守 儿童的健康成长。 兰、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1.社会工作方法介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性 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单纯 的一两个留守儿童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性的社会问题。农村 儿童是每一个农村家庭的希望,也是未来新农村建设的主力 军。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既有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有利 于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工流动会日益 频繁,留守儿童人数还会继续增加,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留守儿童问题,对农村建设将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就需要用专 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社会工作是--I'] 助人自助的应用科学,通过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方 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促进他们全面健康自由的成长。 2.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路径 (1)个案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在利他主义的价值理念指导下,运 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到困难的个 人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减低压力、解决问 题,不断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圈留守儿童的 身心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规律是我们进行有效辅导的前 提。通过个案工作方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一方面要促进其生理 健康发展,改变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开展心 理健康的辅导,使得留守儿童对于自己有正确客观的自我认识,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能够接纳自己,悦纳他人。例如运用个案 工作方法辅导存在厌学、自卑等问题的留守儿童。社会工作者首 先了解一下这类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心理特点等情况,对其 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认真倾听, 帮助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解决过程中要主动和留守儿 童保持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力争赢得他们的信任。 (2)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小组工作是一种以两个或以上的个人组成的小组为工作 对象的社会工作方法,它主要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 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 获得小组经验,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 个人成长。iii通过小组工作方法可以使留守儿童获得“归属 感”,获得自我表达和宣泄的机会,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解 决自己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说明这 是一个具有群体特征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地理位置近、性格相 庭因素、学校因素,还包括社会环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说的就是社会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社区工作 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大力配合,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 学校或某一特定场所展开社区工作。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 健康的活动场所,如体育室、图书馆等,不仅可以扩宽留守儿童 的知识面,而且为他们的课余时间提供活动场所。还应该举办 一些关于教育的讲座,为留守儿童提供发泄和倾诉的场所和渠 道。与此同时,加强福利服务与其他社会体系在处理留守儿童 问题的互补性,建立一个有效的社会留守儿童保护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解决好留守儿 童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 陪伴,因此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留守儿童能否健康快 乐的成长,关系到他们自己的未来,乃至整个家庭的未来。社会 工作是一门以助人自助为宗旨的科学,社会工作方法与留守儿 童问题又具有契合性。因此运用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这一特殊群 体问题的解决,对于他们的全面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注释: [1赵俊超.1]留守儿童调查[J1.中国发展观察,2009(01). [2]魏英明:《新伦理学教程》[M E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第366页。 【3]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11. 参考文献: [1】陆瑶.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问题及对策研究[G】.南京师范 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4月. 【2]朱赵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c1_苏州大学硕 士论文.2013年5月. [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4]谢文媛溅析留守儿童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J1.社会工作实 务.2008年. 【5]王文晶.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与对策.fJ】_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6宗苏秋.6]试论社会工作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介入【J】.科学之 友,2010,(3):120. f7]全国妇联.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教育新闻网. 2008年2月. 『8]敬一丹,丁凤英.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成长保障制度提案. 人民网.2006年3月. [9]黄晋太.二元工业化与城市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fl0】朱成国.关于我国义务教育的思考.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