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可获得几倍赔偿

来源:华拓网

《假冒伪劣产品赔偿最高1.5倍损失》-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定义,假冒产品误导消费者以为是正版,伪劣产品质量低劣或失去使用性能。经营者如有欺诈行为,应按消费者要求赔偿损失,最高赔偿1.5倍。

法律分析

假冒伪劣产品最高赔偿损失的1.5倍。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的定义,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拓展延伸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后维权:法律保障下的赔偿途径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后,消费者可以通过维权行动来寻求赔偿。在法律的保障下,消费者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追究责任并获得相应的赔偿。维权的途径包括向相关部门举报、寻求法律援助、提起诉讼等。消费者可以通过收集证据、保留购买凭证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维权行动。在维权过程中,消费者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维权的程序和要求。通过合法合规的维权行动,消费者有望获得假冒伪劣产品购买金额的赔偿,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记住,维权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为自己争取到应有的赔偿。

结语

购买假冒伪劣产品后,消费者可以通过维权行动来寻求赔偿。法律保护下,消费者可选择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并获赔。维权方式包括举报、法援和诉讼等。收集证据、保留凭证支持维权行动,了解法规和程序是必要的。通过合法维权,消费者有望获得赔偿,维护自身权益。记住,维权困难,但坚持下去,必能获得应有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九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一倍。

第五十条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生产、销售的商品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四)伪造商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的;

(五)销售的商品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伪造检验、检疫结果的;

(六)对商品或者服务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的;

(七)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八)侵害消费者人格尊严或者侵犯消费者人身自由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对损害消费者权益应当予以处罚的其他情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