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语文上册《伯牙绝弦》教案

来源:华拓网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

  三、教学难点:目标3

  四、课前准备:课件、音乐欣赏

  五、教学过程:

  (一)板书文言文题目,直接导入。

  1、板书:伯牙绝弦

  同学们,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呤诵至今,它记载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大屏幕出现课题《伯牙绝弦》)

  2、释题――大屏幕出示

  “伯牙”俞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故被人尊为“琴仙”。绝:断绝。“伯牙绝弦”讲述的是俞伯牙因为钟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的故事。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以此为题,直接点出课文内容,简洁明了。

  (二)教学设计

  1、复习文言文学习方法。

  ⑴反复朗诵。⑵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⑶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2、(大屏幕出示)文言文在节奏和重音的读法。(全班读、男生读、女生读、个别读)

  3、根据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讨论回答)

  4、感知内容。

  ⑴文言文写了谁和谁(板书:伯牙、子期)。他们俩互为什么?什么是“知音”。

  ⑵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板书:善鼓琴  善听,所念必得。

  5、品读体味,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

  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样赞叹?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

  6、口味知音之情。

  正当伯牙为遇到知音而高兴时,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伯牙悲痛欲绝。难一句话表现了伯牙悲痛的心情呢?(齐读)板书:绝弦之死

  伯牙为什么把琴摔了,终身不弹琴?(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板书:知音难得。

  7、深悟知音。

  ⑴为了追悼知音,伯牙写了一首短歌(大屏幕出示短歌)

  师领读,学生齐读。

  ⑵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答以前那无人理解的生活中去,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人们根据这个动人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听的乐曲。曲名叫《高山流水》,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曲子。

  ⑶听完曲子你感受到什么?你们是从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画面去感受的,你们感受到伯牙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了吗?你们感受到他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间的智慧了吗?

  8、升华感悟

  ⑴读完这课,你们有什么感受?

  ⑵小结

  ⑶请学生收集到古今交友名人名言。老师出示大屏幕的名人名言。

  学生齐读。

  9、有感情背诵文言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