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如何依法解决医疗纠纷?
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但需满足条件;发生医疗纠纷可先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根据结果起诉或提起侵权诉讼;医院不处理医疗事故可申请调解,如无效可起诉,需收集相关材料;首次开庭确认双方资格并鉴定病历,患方应审查病历真实性,医院需报告事故并支付赔偿,患者可投诉或起诉。
法律分析
一、医疗机构医疗纠纷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1、与医疗机构医疗发生纠纷可以去法院起诉,但是起诉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二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2、发生医疗纠纷后,一般是先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如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那么可以以鉴定结论为依据向法院起诉,并要求医院承担医疗事故赔偿责任;如果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但是医院对损害的发生有过错,则可以提起民事侵权诉讼,要求医院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二、发生医疗事故纠纷医院不处理怎么办?
1、医疗事故纠纷医院不处理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是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
(1)人民调解委员会
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是指双方当事人共同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由后者主持调解达成协议。这种调解程序规范,达成的协议如果没有法定撤销事由,就成为合法协议,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2)行政调解
行政调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对于医疗纠纷的调解。就我国的情况而言,卫生行政机关在医疗纠纷调解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此作了专门规定:卫生行政机关调解的范围是当事人之间关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争议。
2、对于调解并不能处理医疗事故的情形,可以起诉,起诉自之前需要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材料。
提起诉讼后,法院会安排时间进行第一次开庭,该次开庭主要确认医患双方的诉讼主体资格、对双方提交的病历资料进行质证,经过质证的病历将在第一次开庭后由法院移交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所以在首次开庭这一阶段患方应把握好机会,认真仔细审查病历资料的真实性、规范性、完整性,尽可能将对自己不利的病历资料排除出有效证据之外。
在医疗事故发生之后,医院不仅需要采取上报医疗事故、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方式防止事故变得更严重,且也需要向患者支付一定数额的损害赔偿金,对于医院并不处理医疗事故的情形,患者可以选择向行政部门投诉、也可以向法院起诉。
结语
医疗纠纷发生后,如果医院不处理,患者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解决问题。首先,可以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通过调解达成协议解决纠纷。如果调解无效,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起诉前需要收集相关材料,并在首次开庭时提交病历等证据。医院在医疗事故发生后有责任上报、采取措施防止事态恶化,并向患者支付赔偿金。如果医院不履行责任,患者有权向行政部门投诉或向法院起诉。
法律依据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师岗位责任、内部监督、投诉处理等制度,加强对医师的管理。
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加强对有关医师的监督管理,规范其执业行为,保证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第七条 医师可以依法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等有关行业组织、专业学术团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