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最新立案标准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涉嫌超过一定金额或造成经济损失,或具有特定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或者其他后果严重的情形。
法律分析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三)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3.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五)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拓展延伸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最新司法解释及其影响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最新司法解释指的是最近发布的关于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罪的法律解释和解释的具体内容。这些最新司法解释对于审判机关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具有指导意义,明确了立案标准和证据要求。这一解释的发布对于打击虚假出资和抽逃出资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同时,最新司法解释的发布也会对相关企业和个人产生影响,要求他们合法合规经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这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
结语
根据最新司法解释,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立案标准和证据要求得到明确。此举对于打击此类违法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同时,它也对企业和个人提出了更高的合规要求,促使他们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这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