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侵占案件是否立案标准有哪些?
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一般不达到法定数额标准,需要搜集单位成立材料、涉嫌人身份证明以及侵占单位财产的依据和数额认定依据等证据,经侦部门会进行案情分析并指出需要补充的证据材料,达到要求则可立案侦查。
法律分析
职务侵占一般不立案,主要是因为涉案数额未达到法定数额标准。具体来说,职务侵占罪的立案标准参照下述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规定:职务侵占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因此,要认定职务侵占一般建议搜集如下证据:
1、提供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和营业执照,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等能证明单位依法成立的材料。
2、提供能证明涉嫌人是在单位职工的身份证明,如聘任书、聘任合同、任命书、工作证、工资发放材料、职工履历表、养老金、公积金缴纳材料等。
3、涉嫌人侵占单位财产、挪用单位资金的依据及数额认定的依据,如涉案的发票、单据、银行提款单、转帐单、财务账册中记载相关内容的帐页等材料的原件及复印件。
上述三个方面是在经侦进行职务侵占罪刑事报案、立案时的基础材料,通常经侦部门会对案情予以分析同时指出其中需要继续补充的证据材料,如达到经侦部门的要求,则可进行立案侦查。
拓展延伸
职务侵占案件的定罪与量刑标准有哪些?
职务侵占案件的定罪与量刑标准是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而确定的。一般来说,职务侵占是指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将本应属于公共利益的财物据为己有或以其他方式非法占有的行为。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定罪与量刑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定罪的标准包括行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关的证据证明等。而量刑标准则考虑了职务侵占的性质、情节、数额等因素,以确定刑罚的轻重。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会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综合考量各种因素来判断定罪与量刑,以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司法决策。
结语
职务侵占案件的立案标准是根据法律规定确定的,一般涉案数额需达到一定标准。在搜集证据时,需要提供单位合法成立的相关材料,涉嫌人的身份证明,以及侵占财产的依据和数额认定的依据等。司法实践中,定罪与量刑标准会考虑行为的主观故意、客观行为的构成要件以及案件的性质、情节和数额等因素。法官将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量,确保公正和合理的司法决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八十四条
职务侵占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