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炼钢安全管理探讨

来源:华拓网


炼钢安全管理探讨

一、前言

第一炼钢厂成立于2002年10月15日,分工期工程建设。2003年6月份期工程全面投产,2005年6月份全面投产。二期全部建成后,当年就达产达标,2006年产钢突破379万吨,已经超过300万吨/年的设计水平。从2002年10月到2010年,经过了6年多的炼钢生产,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暴露出了许多安全管理问题。本人根据对6年多的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从事故中汲取事故教训和制订安全管理对策,为今后的炼钢安全管理作依据和提供经验指导。

二、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以2003年~2009年安全事故作为统计分析样本。共发生险肇以上安全事故125起,其中险肇97起,微伤7起,轻伤14起,重伤3起,死亡4起。

微伤, 7,5.6%轻伤, 14,11.2%重伤, 3,2.4%死亡, 4,3.2%险肇, 97,77.6%

(一)、人身伤害事故共计28起:11起为检修过程中发生的,17起为生产操作过程中发生。

1、发生的年限分布:2003年7起,2004年2起,2005年4起,2006年4起,2007年4起,2008年3起,2009年4起。

876543210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

2、事故类别分布:压力容器爆炸2起,其中一起死亡事故。触电2起,其中1起死亡事故。转炉爆炸2起,其中1起死亡事故。钢水、渣灼烫8起,其中1起死亡事故。起重伤害6起。机械伤害3起。其他伤害4起。

其他伤害, 4,14.8%机械伤害, 3,11.1%压力容器爆炸,2, 7.4%触电, 2, 7.4%转炉爆炸, 2,7.4%起重伤害, 6,22.2%钢水、渣灼烫,8, 29.6%

(二)、险肇事故97起:15起为检修过程中发生,82起为生产过程中发生。

事故类别分布:

起重伤害36起,其中18起与吊液态金属物有关。钢水、渣灼烫29起,主要为穿钢、穿中包等液态钢水流出。液态金属物爆炸8起。煤气爆炸3起。火车伤害3起。机械伤害7起。煤气中毒9起。触电2起。

机械伤害, 7,煤气中毒, 9,9.3%7.2%触电, 2, 2.1%火车伤害, 3,3.1%煤气爆炸, 3,3.1%起重伤害, 36,37.1%液态金属物爆炸, 8, 8.2%钢水、渣灼烫,29, 29.9%

三、炼钢安全管理探讨

(一)、强化“三新”安全管理

2003年、2004年新投产阶段,安全事故频发且事故伤害程度严重。新设备设施投产后炼钢工艺的不完善,新设备操作维护不熟练以及人员安全技术水平处在磨合期,加之安全管理制度、规程不完善,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实施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危害辨识,对整个作业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制定切实可行、有效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在正式生产前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使员工熟练后再上岗。从而杜绝“三新”带来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突出安全重点监控。

1、重点控制钢水大翻和液态金属物遇水爆炸风险。制定防钢水大翻的运行控制计划,并实行过程控制。优化炼钢工艺,把防钢水大翻的条件优先考虑到炼钢工艺中去,所有新品种的开发、新工艺的引进都必须优先考虑钢水大翻的因素,制定安全防范专案。杜绝钢水大翻事故。液态金属物的转炉、连铸机周围积水加强管理,确保干燥。制订和执行氧枪制作安全技术规程,杜绝氧枪头脱落漏水。做好氧枪、转炉烟罩水冷系统的维护、检修,确保各连锁装置和氧枪紧急提枪装置的完好。交接班对氧枪紧急提枪、大包回转台气动装置进行试车检查,确保完好。

2、特种设备安全监控。落实行车、电动葫芦、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的“车间、设备科和生产安全科三重管理”制度,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使用、维护单位按要求做好特种设备的操作、维护工作,设备科是特种设备的主管科室,做好特种设备的操作、维护管理和设备的改进工作。生产安全科监督检查各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重点确保特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的完好。特种设备的非人身伤害事件一律按对应险肇事故标准进行考核,增加员工操作责任心。

3、检修作业安全管理。检修作业严格按照“九条程序”执行,检修前危害辨识到位,安全防范制定并落实到位。每个检修队伍必须设置一名安全监护人。明确要求车间领导和安全员必须到现场进行安全监护、督查。

4、液态金属容器防熔穿监控。把好耐材质量关,分级使用。明确吊运液态金属物行车下面禁止人员作业,控制无关人员出入吊运区域。准备车间加强“三包”砌筑质量的把关和使用过程的检查,杜绝熔穿事故的发生。技术科加强“三包”管理,每周检查一次,每月在安委会上通报检查。组织穿炉、穿包事故预案的演练,提高熔穿的应急处理能力。

5、煤气使用安全管理。使用煤气岗位的报警仪配置到位,并确保完好。煤气泄漏的应急处理、煤气事故的应急预案进行培训演练。煤气设备设施严格落实设备的三级点巡检制度,每月综合安全

检查必须安排煤气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确保煤气设备设施的安全、有效。

(三)、严格安全事故管理。

1、发生安全事故,严格按“四不放过”原则和“六查”要求组织调查、分析、处理。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生产安全科,严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严禁延报、拖报和隐瞒不报。否则,一经查实从严考核。

2、认真吸取教训,积极落实事故防范措施,建立对事故防范措施落实的督查制度和考核制度,防止重复事故发生,对重复事故将从严处理。

3、将同行业、公司兄弟单位事故案例及时下发到班组进行学习,吸取教训。

(四)、深入反“三违”和隐患查处工作

1、坚持每日安全环保督查,持续降低岗位作业风险。

2、建立反“三违”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将反“三违”职责和指标分解到班组,形成人人反“三违”的氛围,树立员工个个遵章守纪的良好风尚,使员工的“三违”行为显著减少。

3、强化每位员工责任意识,进一步树立“见违章不纠正,本身就是违章”的理念。逐步将“见违章不纠正”的行为列入反“三违”之中。

4、隐患查处重点加强隐患按期完成整改的督查。没有完成整改的按责任进行严厉处罚。

(五)、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1、抓好员工岗位安全技能培训。特别是新进厂员工上岗前的安全技能的培训。

2、加强和提高对新员工的“四级”安全教育及转岗、换岗、重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质量。确保上岗的培训教育率100%。

3、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安全知识、规程、技能方面的培训,使员工真正懂得什么是违章,怎样做到遵章守纪,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

4、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率100%。

5、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战演习,形成制度化。厂每季度组织一次事故应急预案的演习,车间每月进行一次演习。

6、加强煤气安全知识,氧气、氮气等气体安全知识,起重安全知识,职业卫生知识等专业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