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6月第13卷第11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9, Vol. 13, No. 11
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 影响评价
贾晓军 陈思嘉 闫娟 杨婕
【摘要】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0例脑血栓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2.51±3.77)、(23.06±3.12)、(22.93±2.89)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18.74±3.15)、(19.04±2.84)、(18.56±2.7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可以有效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辛伐他汀;脑血栓;疗效;生活质量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9.11.058现如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长,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而脑血栓属于常见的一种, 是指在血压偏低、血流速度变慢的情况下, 血液中出现栓子, 并随着血液的流动, 进入患者的脑动脉, 导致脑血管阻塞。该疾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 严重的还会引发脑出血, 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1], 而本次研究主要分析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特选择200例患者进行研究,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
压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 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同时予以阿司匹林进行治疗, 70 mg/次, 1次/d, 在早饭30 min后服用, 治疗6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 口服, 20 mg/次, 1次/d, 治疗6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NIHSS评分降低>90%, 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NIHSS评分降低50%~90%, 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NIHSS评分降低<50%, 为无效[2]。总有效率= 显效率+有效率。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 满分为30分, 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③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利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判定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 分为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方面, 每个方面分值30分, 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高[3]。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
的20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 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56例, 女44例;年龄51~82岁, 平均年龄(63.19±6.77)岁;其中高血脂42例, 高血压37例, 冠心病21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55例, 女45例;年龄52~81岁, 平均年龄(63.82±6.85)岁;其中高血脂40例, 高血压35例, 冠心病2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栓的临床诊断标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确诊;2 结果
②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同意本次研究, 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效46例, 有效③本研究经临床医学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发病时间>6 h50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显效38例, 者;②存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③精神障碍, 神志不清晰者。有效42例, 无效20例, 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患者总有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 包括溶栓、调节血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P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例数
100100
显效4638
有效5042
无效420
总有效率 96.00a80.0012.1212<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 观察 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24.14±3.77)、(24.92±
作者单位:030000 山西太原解放军第九八五医院
3.45)分;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NIHSS评分分别为
(11.05±2.15)、(18.93±3.14)分。治疗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年6月第13卷第11期 Chin J Mod Drug Appl, Jun 2019, Vol. 13, No. 11
·109·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2.51±3.77)、(23.06±3.12)、(22.93±2.89)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18.74± 3.15)、(19.04±2.84)、(18.56±2.7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脑血栓的发病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 患者的病情不断发展, 导致脑部血管功能障碍, 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以及生活质量, 同时大部分患者的血栓均在安静或者睡眠中形成, 患者出现突然上肢、下肢一侧麻木以及语言功能等障碍等,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以延缓动脉粥
。样硬化发展为目的, 进而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情况[4]
而对于该疾病的治疗, 临床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 常规的治疗方案为溶栓、调节血压以及改善血液循环等, 而阿司匹林属于常见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可缓解血管的痉挛、抑制病情的发展, 虽然会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但是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辛伐他汀属于常见的降脂药物, 同时还是还原酶抑制剂, 对内源性胆固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并且还能降低血管狭窄后脑内质过氧化反应, 减少氧自由基, 稳定氧化物歧化酶, 进而达到保护患者脑血管目的, 另外, 辛伐他汀还能改善患者血管的舒张功能, 抑制血管平滑肌, 改善脑部血流状态, 缓解脑部缺氧情况, 降低脑神经损伤程度, 因此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入辛伐他汀的效果较好, 可更快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5-8]。
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
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22.51±3.77)、(23.06±3.12)、(22.93± 2.89)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18.74±3.15)、(19.04±2.84)、(18.56±2.7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脑血栓患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可以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姚珊, 周静. 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
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7, 19(3):237-239.
[2] 李永红.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
能缺损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11(14):39.
[3] 王亚飞.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和药理分析. 世
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2):96, 99.
[4] 张月丹, 王大明, 顾恬夷, 等. 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
血栓的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效果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40):153, 157.
[5] 孙福霞. 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价值与有效性研究. 中国医药
指南, 2018, 16(6):126-127.
[6] 张生, 伊红丽, 甄志刚, 等. 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疗效
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16(4):32-33.
[7] 余晓峰. 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
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中国药业, 2013, 22(18):20-2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8] 杨强哲, 孙军德. 辛伐他汀在脑血栓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健康
之路, 2018(2):59-60. 对照组患者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收稿日期:2018-12-19]前, 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
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分析
胡秋凌
【摘要】 目的 探究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 6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 采用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实验组患儿采用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 对照组患儿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儿原始反射、惊厥、肌张力症 状、意识障碍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4.12%, 高于对照组的76.4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良好, 通过合理的护理手段干预, 可促进患儿恢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苯巴比妥;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DOI:10.14164/j.cnki.cn11-5581/r.2019.11.059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较为常见的围生期新生儿疾病, 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围生期时新生儿若受到外界危险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 其脑部可出现缺氧、缺血状态, 导致新生儿出现较为严重的脑损伤, 若未得到有效治疗, 可导致新生儿死亡[1]。就目前医疗手段而言, 此类疾病以高压氧和药物治疗为主, 但不同药物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性。因此,
作者单位:116027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PICU病房
本文主要探究苯巴比妥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
性脑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诊的68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奇偶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34例。实验组患儿中, 男17例, 女17例;出生时间2~43 h, 平均出生时间(22.39± 7.87)h;病情:中度患儿24例, 重度患儿10例。对照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