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来源:华拓网
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方 田 刘 荔 孙永军 近年来虚假新闻报道屡禁不止, 久禁不绝。2010年更是先后涌出了多 起“重量级”的假新闻,在社会上引起 了恶劣的影响。当年l0月,新闻出版 签,其发展态势迅猛异常。2010年被 分,在香港尖沙咀圣玛利亚医院去 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作为一种 新的媒介传播形式在中国出现了爆 炸式的增长。据艾瑞咨询发布的监测 世。”这条微博以裂变速度在网络上 疯狂地扩散开来,不到1小时,被转发 3000余次,讨论超过5万条。无数网 友深表震惊,转发的同时还不忘评论, “金庸先生一路走好”。这是金庸一年 内遭遇的第二次“被去世”事件。2010 年6月就曾有网帖爆料“金庸逝世”, 总署就《甘肃日报》、《华西都市报》、 《重庆时报》、《新疆日报》和《商务周 刊》等6家报刊刊载严重虚假失实报 道向全国新闻出版界发出通报批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微 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经达到 12521.7万人.用户渗透率达到 36.9%。但与此同时,微博上的假新闻 也在成倍地出现,屡禁不止,谣言可谓 无孑L不入 评。 针对近年来存在的报刊未核实 即引用、转载网络虚假信息,造成虚 假新闻被放大.媒体公信力下降等问 题.新闻出版总署表示将加大行政监 惊动了全国媒体。 随后金庸先生的好友在微博上怒 斥谣言,香港的报纸也随即澄清,一场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 代,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争 闹剧终于真相大白。但是在这场“新 闻事故”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网络 媒体.在没有确实新闻来源和相应信 息核对的程序下仍然参与到这场假新 闻的传播炒作之中。尽管一条微博算 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新闻稿件.但是通 管力度,进一步规范报刊采编活动。 其实新闻打假并不是个新话题, 夺受众眼球的战争已经在各大网站之 间拉开帷幕,在这种背景下.无所不用 其极的假新闻就横空出世了。微博同 传统媒体相比,更关注于热门的即时 性信息,并对感兴趣的信息进行转发, 更多的是扮演资讯选择与传播的自媒 体角色。短短的140个字符所呈现的 内容常常没有出处来源,却被当作新 但是现在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却要 面对新媒体环境的挑战。2009年8 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 “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 过其所依赖的传播载体,其传播速度、 覆盖面以及影响力往往超过新闻稿 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由 此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件.特别是一些知名的媒体的参与,使 得其公信力大打折扣。 也因如此.2010年微博首次入围打 假之列。2010年微博造假“异军突 起”.比如影响恶劣的“金庸被去 世”、“鲁迅作品大撤退”等假新闻都 闻源,被大量转载传播出去,大量掺杂 其中的假新闻也搭了顺风车,成功地 制造了谣言。由于字数有限,信息的 获取量也就相应地有限.微博信息的 《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 2010年12月6日也通过转发的形式 发布了“金庸去世”的假新闻。当天深 来源于微博。 随着网络媒体在新闻 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网络作为 信息产生、发布、交互的平台,对于虚 假新闻的传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 些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认识,思考在 完整度就难以保证,同样地也容易使 信息失真。信息传递碎片化的这一特 点直接导致一些不实信息或不恰当的 观点的传播。 夜,《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体 总编辑刘新宇即在新浪微博上承认 “编辑未作任何核实草率转发。这暴 露了该编辑缺乏应有的新闻素养,也 暴露了我们管理上的漏洞”,并“代表 新媒体的环境下怎样捍卫新闻的真实 性原则。 微博流言催生假新闻 2010年12月6日20时19分. 周刊新媒体真诚接受大家批评,并力 求以此为戒。”7日上午,刘新宇提出 辞去《中国新闻周刊》副总编辑、新媒 体总编辑职务,当天下午获准。同时, 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用户“中岛”发布了 新媒体给假新闻提供了空间 一条微博消息:“刚刚得到消息,著名 新媒体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 了极大的改变,微博作为新媒体的标 武侠作家金庸,因中脑炎合并胼胝体 积水于2010年12月6日19点07 负有责任的编辑邓丽虹被解聘,新媒 体内容总监汤涌则被罚款、降职。对 于此举,许多人拍手叫好。虽然新闻 界近年来一直关注对新闻造假者问 是网络空间一个利用社会仇富情 中,信息通过“新闻纸”.以“白纸黑字” 的形式.体现其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在 形成品牌影响力的同时.也逐渐凝聚 绪,制造社会争论.挑逗舆论批判激 情,吸引公众眼球的炒作。这种行动 本质上是将公众的善意和同情玩弄 于股掌中.不去尊重事实.只是一味 地架构与炒作。玩弄公众善意的结 果是加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不信 责,但遗憾的是.惩戒的力度并不明 显.同国外动辄引咎辞职的业内惯例 起公信力与生命力。遇到假新闻或是 难以判断时,都会从传统媒体中寻找 答案,这也是大众对传统媒体的认可 来讲,问责制度并未形成威慑力。《中 国新闻周刊》对于此次事故的处理,让 大家看到了什么是新闻专业主义.也 表明对虚假新闻的零容忍,最关键的 和相信。所以传统媒体除了要担负主 任,民与民之间玩弄最珍贵的品质, 这是极危险的。 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对事物的 流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外,还要对网 络新闻传播进行适当地引导,起到“标 杆”的作用。另外,在新媒体越来越多 是表明了微博和传统媒体一样,是公 众新闻源之一.作者有义务对其言论 担负社会责任。 客观表述,它只能依据客观事实作朴 素的叙述和描写.而不应该离开客观 事实,作任意的想象,更不允许虚构、 夸张、无中生有。假新闻的泛滥,不能 简单地归咎于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 地为传统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现在, 身为信源的网络也要在新闻真实性上 把好关 网络策划打着善意的大旗透 支社会信任 2010年3月22日.一个年轻的 女子抱着孩子从广州大道开始,一路 是真是假,就新闻媒体而言,事关 底线,更是性命攸关。一旦离开了真 实,媒体上的消息跟街头满天飞的小 道消息无二,那么,这个行业的存在价 德与专业素养问题,而是应该结合社 会文化背景。假新闻出现的深层原因, 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态出现了问题, 与我国现阶段处于转型期的敏感时 跪爬至天河体育中心,路程两公里。 这位年轻的母亲名叫谓 三秀,孩子患 上恶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千里求医,花 光积蓄,欠下巨款,无法延续治疗,上 网发贴求助 在天涯广东G4板块ID 为“广州的富家公子”跟贴显摆自己富 得流油.声称“在广州街头跪爬一千 米,我马上给你捐2万人民币”,救子 心切的谢三秀就承诺沿街跪爬.然后 就上演了开头的那一幕。到最后“广 州的富家公子”已不愿捐款.并称是谢 三秀自己“作践”。 虽然这位“广州的富家公子”食言 而肥.但是经过报道后,谢三秀的悲惨 遭遇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关心与帮助. 值就大可怀疑了。是为信任缺失的社 会扭曲推波助澜,还是尽己所能,坚守 刻,社会矛盾呈现复杂态势息息相关。 在有些地方.某些公权力和利益集团 对大众利益的损害,直接导致了媒体 和个人对所谓的“报料”等负面新闻的 职责,视真实为生命,最大可能避免假 新闻出炉,让白纸黑字在读者中的分 量重起来,确是对媒体的严峻考验。 相信程度要远远高于对辟谣者的信 任。在这些假新闻的背后,是善民恶官 的惯性思维.更是社会严重缺乏信任 结 语 《新京报》在爆出《炒蒜高手掷千 万买走百斤金条》的假新闻后,其首席 编辑曹保印在为此撰文《真实是新闻 的生命——从(新京报>一则失实报道 体系的恶果。 报网融合推进互动打假 报网融合是传统媒体同新媒体发 展的一项共赢的战略部署,但是大家 把更多的目光放在新闻的制作与传播 过程中。其实报网融合的方法同样适 用于防止假新闻的产生。 截至2OlO年11月底,中国网民 总数达到4.5亿人,年度增长率为 谈起》中谈到:“这则报道失实的原因, 就是相关采编人员对‘真实是新闻的 生命’这个常识.没有做到足够的敬 畏,质疑的意识不强,核实的力度不 够,新闻源过于单一.缺乏多方面的实 好心人纷纷捐款,解决了她们母女的 燃眉之急。同时,网友们也纷纷开始 声讨“广州的富家公子”.最后经过核 证,以及记者‘不在新闻现场’等。什 么时候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视为最 低的也是最高的标准,并且恪守这个 标准,什么时候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失 实报道.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最大限度 实才知道.这个“广州的富家公子”其 实是整个事件的策划者.而媒体广为 报道的新闻事件只是他一手策划的 20_3%。互联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 会等各个领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 闹剧,其真正目的是通过策划谢三秀 的跪爬来引起媒体关注,造成轰动效 应,在为谢三秀谋得善款的同时也从 中渔翁得利。 络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但是网 络媒体的“公信力”至今令人堪忧。这 是不能不引起网络媒体工作者高度重 视的 。而传统媒体经过数百年的发展, 已经在“信源核实”上形成了一套成熟 的理念和规范。 地还原事实真相,什么时候才能具备 ‘百年大报’的品质和风范。”在新媒体 的环境下,我们更需要坚守新闻真实 这场网络策划的善意激起了大 家的愤怒.自己的同情和善良只不 过是别人计划中的一部分,成为他 们敛财的T具.而这起新闻事件又 性这个根本性的原则.真正地肩负起 责任媒体的重担。 (戴园、孙永军:荆楚网;刘荔:暨 南大学新闻研究生) 在传统媒体单一清晰的传播链条 /88\ 霸司 靖 20 年第10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