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做市场不如当股东
来源:华拓网
评论l TAo奎 中 通国农投业资银者行7申购。月6连同日正式面在同向时普大 规模扩股和举债的中国银行,仅这两个 金融庞然大物就要一下子卷走超过 2000亿元人民币。当然,这里面也包含了 的股权就一定不会增值得那么快。在很 荷兰银行一样拿出2亿美元来入股中国 大程度上,它们是一对矛盾。 农业银行恐怕不是件多么难的事儿,而 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既然如此,又有什 么理由让它们享受由政策保驾护航的垄 断收益?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应该能够看清 是政府认为,民间资本无助于国有银行 楚,中国政府的思路似乎是这样的:它并 不愿意看到外资银行真正参与国内金融 市场的竞争,但却非常热心地鼓励它们 无数海外投资者的金钱、憧憬和热情。所 有这些外国投资机构对中国农业银行的 巨额投入,显然都具有一个共同着眼 点——过去5年来的市场实践教育人们 参与国有银行的改造。政府大概是这么 认为的:放外资银行进来与国有银行展 开正面的公平竞争,对后者的生存会构 成一种巨大的威胁:而借它们的“财”和 面对外资银行,究竟应该给它们中国 市场还是给它们中国银行企业的股份?同 样是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不同的政策引导 不同的路径,并会导致大相径庭的后果。 如果中国的所谓金融对外开放政策 懂得这样一个道理:与辛辛苦苦在中国 内地开展金融实业经营相比,投资中国 银行业股权是一条快得多的致富捷径。 “才”来提升国有银行的能力,则是一桩 这个问号远未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多赢的大好事。 这显然是一种政治多于经济的考 大幅度地提升,它也不是不明白,这只有 拥有150年在华经营历史的渣打, 长期奉行以股权(包括邀请外资参股国有 银行和干脆来上海上市融资两条通道)换 合作、而非以市场促竞争的话,那么中国 的金融市场终究是不太可能继续做大做 去年在中国内地仅实现2.8亿美元税前 量。政府的确希望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利润。事实上,最近两年里,外资银行在 中国市场区区 的整体份额能够维持 观汇丰在内地银行业的45亿美元股权 投资,在短短几年里市值已膨胀到200 亿美元,这使得该行2009年在华实现的 16亿美元利润简直不足一晒。 在真正的市场竞争中才能办到。然而,对 原地踏步而不是下降已经很侥幸了。反 它来说,第一位的永远是对包括银行在 内的金融业的绝对掌控。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在关键时刻让金融企业成为实现政 府行政乃至政治目标的高效手段,而不 强的。相反,这种信号明确的政策导向还 有可能对原本能够推动中国金融业进步 的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某种微妙的“收买” 功能,使之与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合流,转 是单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市场主 体。我相信,这就是中国至今基本不允许 民营金融存在、并对外资金融严加管制 的根本原因——金融资源必须牢牢控制 在国家手中。 化为不合理的垄断利益的攫取者。 在可预见的将来,这盘棋局注定依旧 不太可能发生根本}生的变化。但是,博弈 中国金融市场至今仍然是一个到处 充斥行政垄断和政策壁垒的竞争极不充 分的“半吊子市场”。对外资银行来说,它 们在中国内地的独立经营受到了政策的 严厉限制,但它们投入到“国有商业银行 股份制改革”中的资本却意外地坐享超 个一分为二的财富故事的实质。据此我 的格局终有突破这一固有棋局的时刻,就 像晚清以来曾经短暂闪现过的许多最终 归于失败的重大变革机运一样。从某一个 当然,关起门来毕竞是搞不好的,因 此在国有银行的决策管理过程中需要适 角度去审视,这也是已经走过30多年的 中国改革开放在未来必须突破的最为艰 难的关隘。目 这就需要有限度地给它们让出少数股 额垄断利润带来的股权增值。这就是这 度听取理念先进的外资小股东的意见, 还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这些外资银 份。事实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IPO总 行在中国内地的经营利润取得了突飞猛 是很欢迎外资金融机构介入,并不是因 进的增长,那么它们所持有的国有银行 为国内民间缺钹 — t“温州炒房团”像 [编辑陈力】 E—maihchinacbr@vip.163.com Business Review 2010商界评论2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